物质带来的快乐越来越少现在几乎没有了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alen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份普洱


  人物周刊:你原来讲过,拍《上车,走吧》的时候,管虎说你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真挚。我前些天重看那个电影,觉得你那时状态确实跟现在不一样,脸上有种青涩鲜嫩的感觉。现在感觉是熬了很久、滋味丰富的老汤。你会怀念当年的状态吗?
  黄渤:那是一个刚摘下来的茶叶,后来变成炒熟的茶叶,然后经过这些年压成了饼,慢慢存放,开始成了年份普洱。
  人物周刊:年份普洱很贵啊。
  黄渤:哈哈,也分品种。
  人物周刊:那你觉得这是一种自然的成长?
  黄渤:当时管虎跟我说过这句话,我印象还挺深的,他说你别瞎接戏啊,你身上最宝贵的就是这点真挚、真诚,以及身体里面最原始的东西。这些东西磨着磨着就没了,我觉得也对。后来这句话还给他。
  
  人物周刊:他没了?
  黄渤:都没了。其实他替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包括在拍《杀生》的时候,一开始那个结局可能不是那么有希望,剧本聊了七八年,到最后出现了一个孩子,给了一个希望的结局。
  我跟梁静说过,我说管虎那么一个混蛋,你非给他弄Armani,什么这个牌子的裤子,那个牌子的衬衣,衬衣领子还竖起来穿,那个边儿还得挽起来。我说这还是他吗?慢慢你就把这导演给毁了。他身子里原来那股混劲,其实是他最宝贵的创作力。他慢慢开始喝红酒了,慢慢成那样了。我觉得那些东西是对他有损害的。
  再过了好多年,我们聊起这件事来,其实他解读得特别好,谁能拒绝成长啊。心中没有的时候,你何必去留恋。身体里已经没有了,比如说你已经不是一个年轻时候那么愤怒的人了,非要去做出一个愤怒的样子来,那也是很可笑的事情。对我来说也一样,此消彼长,一些东西一定会慢慢丢掉的,找不回来了。但同时你一路还会捡到很多东西,装到身体里面,这就是成长带来的。
  我不要做重复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蛮强调个人经历对自己的影响。你说过,你和宁浩关系好的原因就是你们个人经历挺相似的,是这样吗?
  黄渤:对,社会底层出身。
  人物周刊:你俩哪算社会底层?家里条件都挺不错的。
  黄渤:其实我说的社会底层不是你当时的经济能力什么的,是你接触的、你身边的朋友,你整个所处的层面,当然就是了。
  人物周刊:个人经历对你的性格,还有后来做的事,包括表演,影响大吗?
  黄渤:当然。其实我们每个个体也是时代的产物,你的精神表现跳脱不出时代对你的影响。每个时代出的作品不大一样。社会状况比较尖锐、比较复杂,出来的是这样。社会比较祥和、安宁,出来的自然是那种。你很难努着一个从小在庄园里长大、每天骑马、很自由很舒服的人,写一个很拗很对抗的东西。你从小的社会教育、家庭背景、玩的伙伴等等,都会给你造成一些感触,这些感触慢慢连接在一起,就是你对社会的一些认识。
  人物周刊:那你觉得你的成长经历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黄渤:性格吧。你的性格就是随遇而安、接受,也不是纯接受。我以前自己总结是软坚持,就是自己知道是冲着这么个方向去,可绝不是那种披荆斩棘的人。
  人物周刊:前些天跟宁浩聊,他说他也一路上干过好多事,一直调整自己,但一个方向没变,就有点像你说的软坚持。他那个方向是表达自己,那你的方向是什么呢?
  黄渤:我没有那么清晰,只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不要做重复的事情,不想去上班。唱歌也好,后来拍戏也好,过程中都会给我带来愉悦感、满足感。中间也是困难重重,很可能一不小心你就回去了。你知道只要你回去了,可能你这一辈子就这样终结了,你得完全接受现实,走到正常的人生轨迹里面去,娶妻生子,有一个正常的工作。那不是你从小就不喜欢的东西吗?经常会自己给自己找理由,包括后来上电影学院也是,给自己找一个正当的理由让自己在北京待下去,要不然就这么瞎混老觉得太对不起这个青春。

跟自己聊聊天


  人物周刊:你有讲过买第一辆摩托车,特开心,但是没有钱买趴赛,那你后来买了吗?
  黄渤:没有。第一次买了个二手的,小鈴木50,真高兴,晚上半夜都下楼来,再看看,就是高兴。前段时间,买一辆车,一直在忙,提车也不是自己提的,买回来在下面停车场停几天了,也没时间去看,也没那个欲望去看。顿时觉得,为什么买辆车也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呢?一点也没有兴奋或高兴,觉得还挺悲哀的。物质带来的快乐越来越少,现在几乎没有了。
  人物周刊:那你现在兴奋和高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黄渤:在寻找。就没事闲着,歇一段时间画个画啊,做个饭啊,干点不一样的事。
  人物周刊:你现在画什么画?水墨?水彩?
  黄渤:就胡画,有笔就画。其实不是画什么东西,是你突然能找到一个自己跟自己聊聊天的过程。因为这个工作天天宣传、拍摄、活动、剧组,永远是乌泱泱一帮人,身边老是一群人。画画是自己跟自己交流聊聊天,做饭也是。琢磨琢磨,想怎么样怎么样。自己会特别享受那个东西。
  人物周刊:你有讲过当年各种职业的生活是你表演的养分,你觉得过去的哪段生活给你的养分最多?
  黄渤:你觉得今天吃的这么多菜里面哪一盒菜成为支撑你到现在的动力?没有,它就是一点一点的,积累出来的一个东西。
  人物周刊:那你担不担心有一天养分会用光?
  黄渤:对,你没办法,以前你还拧着自己去往原来生活的堆里面扎,去坐地铁啊,结交不同层次的朋友啊,逛超市啊,尽量别脱离开原来的生活。后来发现没用,你不得不接受现在这样的生活。
  人物周刊:你会去努力跟过去有这种联系?
  黄渤:前些年有。你都不知道,现在地铁门口还有两个检票的,还有安检。后来你慢慢发现,你不得不接受现在这样,再后来你发现,你现在的生活,又给了你其他的养分,会给你带来不同的东西。

体力派演员


  人物周刊: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是蛮会演戏的人?
  黄渤:从第一部戏。也没觉得自己是蛮会演戏的一个人,就是觉得这个行业可能还蛮适合我的,我能够胜任。后来再演了几个戏,我能够明确,自己应该不是一个比较差的演员。
  人物周刊:那你当年唱歌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蛮会唱歌吗?
  黄渤:没有,唱歌的时候其实你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你所做的就是模仿,没有自己的风格,你对音乐有见解吗,有态度吗?没有,你只是这样唱而已。够努力,够使劲。
  人物周刊:你觉得表演和唱歌,如果不考虑现在的状况,你会真的更喜欢哪个?
  黄渤:还是表演吧,层次更多一些。因为唱歌这事只是你的一个心结而已。
  人物周刊:你在很多代表作品里,特别累,就不说管虎和宁浩怎么折磨你了,连演话剧《活着》也是。导演们见了你难道都会想折磨你吗?
  黄渤:体力派演员嘛。其实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吸引力法则,平时接戏有那种办公室的,聊聊天就能演完的,会感觉不得劲儿。
  人物周刊:你以前说过,你看自己的喜剧从来不笑,这是真的吗?
  黄渤:对。这是一个表现,不是因为看这个不笑,因为我看的时候全部都是问题。你们看的时候,被桥段、动作、表情、台词吸引,我可能全跳脱在外面,哎呀这个节奏给错了,这说太急了,这个东西要是空一段,后面那些词全部都不要,可能会比现在效果更好。
  人物周刊:但这没有标准答案啊,你觉得这样更好,观众可能觉得以前那样更好。
  黄渤:那你不知道嘛,你只能站在自己这个角度,你自己有一个审美,你知道怎么样会更好。
  人物周刊:你会不会觉得这样可能对自己要求太严苛了?
  黄渤:不是,因为这个乐趣就来自于此。以前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时候,老也摸不着,急,你知道吗?就跟谈恋爱一样,你在追求一个女孩的时候,在楼底下徘徊、焦躁,你说痛苦是痛苦,但它也是最快乐的。两人已经谈4年了,好像很多东西就没了,理所应当了。这跟演戏一样,现在觉得你演好了也正常,大家觉得你能做到这样也是应该的,也就是说你从创作中得到的快乐感、愉悦感越来越少。
  人物周刊:那你会厌倦表演这行吗?
  黄渤:不会。毕竟是一个让你兴奋的东西,创作过程中确实会给你带来快乐,但现在这个节奏我觉得是破坏行为。会让演戏变得没多快乐了,变成工作了,这就没意思了。你当初选择这个工作,认为最好的地方是它每天变化不一样,你每天可以去创造新的东西,每天可以把想象通过你的表现具体化。现在慢慢已经不是挑战了,就觉得意思不大。
  人物周刊:你看自己的喜剧不笑,那你看自己的悲剧哭吗?
  黄渤:这次(看《亲爱的》)是忍不住,不在于我的表演上,因为你很难从那个故事里跳脱出来,你拍的时候投入太多情感。我看赵薇那么努力往前跑的时候,我眼泪就下来了。回头你想其實你不是一个观众的角度。

物极必反


  人物周刊:你最不能接受的批评是什么?
  黄渤:就是不努力,不尽力。我允许自己做不到,也允许这件事情不完美,但不能允许你明明有能力、有时间把它做好,但是做不好。
  人物周刊:那你最喜欢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黄渤:长得真帅。(笑)其实没什么,我们现在听的表扬太多了,越到现在,周围人全都说你好,甚至你周围几乎见不到什么不好的东西。以前你在剧组里会见到各种不公平,受到各种冷遇,以及看到别人受到各种冷遇。现在你在剧组里,觉得每个人都是好人,都对你特别好。我说能不能歇会儿。“好,那歇会儿(声音轻松温柔)。”以前说歇会儿,“赶紧的吧,这抢光呢,别歇了(声音严肃冷淡)”。你也知道是为什么,其实你的境遇不同,地位上升,眼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但实际是这样吗?肯定不是。
  人物周刊:你会警惕?
  黄渤:接受嘛,没办法。不然怎么办?非得把人恶的东西挖出来啊?
  人物周刊:《亲爱的》编剧说,现在的黄渤是最好的黄渤,可以演所有的角色。你觉得现在的自己是最好的自己吗?
  黄渤:不是。
  人物周刊:那什么时候是?
  黄渤:前些年吧,《斗牛》前后。所以就说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时候是最好的。现在你的技术能力慢慢能够达到你的理解力的时候,是比较难受的一件事。也就是说慢慢成熟的只是你的技术,你没有时间生活,没有时间思考,看书的时间都少。眼界决定你上升的高度,你现在需要开拓的不是技术,而是见解、理解力,对社会、对自己、对其他一切东西的理解。这些东西决定你创作的态度。
  人物周刊:那要怎么开拓呢?
  黄渤:生活,就你得闲你知道吗?之前我就说,跟艺术沾边的工作,都是闲出来的,没有忙出来的。忙到最后你都是活儿。
  人物周刊:可是刚才我跟你们公司的人聊,都说你闲不住。说你看着看着剧本就自己在那设想怎么演了。
  黄渤:唉,往往害自己的不是别人。有时候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你说现在拍个戏,给人证明自己能力?维持市场热度?我觉得挺可笑的。你也越来越理解,有些老演员从不接受采访、不宣传,就自己拍点戏,红不红问题也不大,已经跳脱开这个东西了。真好。你说,谁没事陈芝麻烂谷子自己各种内心剖析跟一个人坐对面聊这么长时间,而且很多都是萍水相逢,从未谋面,见了面就扒心扒肝,多么无奈,多么可笑。
其他文献
有个老邻居,我叫他吴大爷。   不知道某领导怎么惹到了吴大爷,用他老婆的话说,他没事儿时自言自语的全部台词儿就是在骂他。进来出去的,但凡嘴里念念有词,就一定是在数落那人的不是。   吴大爷十几岁从胶东老家上来当火车司机,庄稼把式都没忘,种地也肯定是个把地锄得比别人深、拢得比别人直的好庄稼汉。那时候家电还简单,收音机,黑白电视,了不起有个电冰箱,这些他都能修。我见他修过一次老式缝纫机,掀开沉重的机头
我们帮她安排了条件最优越的一个男嘉宾见面。1米8高,身材矫健,妻子过世3年,儿子已成家立业,干净体面,说话文绉,之前来相亲过一次。节目播出后,大受欢迎,每天几十通电话,是我们最抢手的男嘉宾。  可她见到他就皱起眉头,眼神直直盯在工作人员身上,“绝不能抽烟,我一闻烟味儿就狂躁,发狂,要摔东西;不能要求我做饭,我不会做饭;一周只能约会一次,不能再多了。”男嘉宾在旁边有些发愣,想答话,完全插不上嘴。  
张近东的苏宁卖什么?卖家用电器?3C数码产品?错。  在南京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近东的构想中,在不远的未来,通过苏宁连锁体系,不但可以买到家电、3C数码产品,还可以买到图书音像、日用百货、酒店预订、在线机票销售、金融产品等各种产品,甚至,能在苏宁卖场里代交水电煤气费。  “苏宁”不再是“苏宁电器”,未来它要做“沃尔玛 亚马逊”的混合体。  在张近东的指挥下,苏宁就像一只巨型深海八爪鱼——家
11月30日,吴清源在日本去世,享年百岁。吴清源14岁赴日,学习围棋,进步飞速,并于1939至1956年间在十番棋赛中将所有日本顶尖高手打降格,创立了围棋史上的“吴清源时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昭和棋圣”、“一代宗师”。  在围棋专业领域,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对其巨大成就人们已有共识,无需赘言。而在围棋之外的生活与人格方面,吴氏的主流形象是:不食人间烟火、将围棋技艺和文化演绎升华到人生境界的哲人
埃里森生活奢华,最有名的一套房子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伍德赛德,估值约为1.1亿美元。不过,埃里森也乐于慈善事业,他于2010年加入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捐助誓言”活动,参加这一活动的富豪都承诺放弃自己的大部分财富。  又一个偶像走下神坛。全球最大数据库开发商和商业软件供应商之一的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卸任CEO,专职董事长和首席技术官职位。萨弗拉·卡茨和马克·赫德将成为联席CEO。  这
李广是一个悲剧。准确来说,李广全家都是悲剧。他刚出道时,就与堂弟李蔡以勇猛著称,当时汉文帝曾叹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句话被太史公放在《李将军列传》的开头部分,他没有解释为何文帝會出此言,三家注亦对此语忽略过去。也就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定下李广命运的基调。  李蔡后来袭取侯爵,位至三公。他的人品才能,被史家定为“下中”,即下等的中级,远逊李广。更有甚者,李广的部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每天晚上8点,北京来福士购物中心广场,都会上演一场别具一格的红色怀旧经典舞蹈表演。表演者是住在附近社区的退休老人们。除了雨雪天气,该舞团每晚8点至9点半准时活动,花样丰富的表演和堪称豪华的装备使其成为广场舞中的明星,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铁杆观众。  表演者中,有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格外显眼。他一会儿敲架子鼓,一会儿打小镲,一会儿戴上钢盔、贴上胡子扮演日本鬼子。哪位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最让人关注的是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选举。据CNN统计,今年有59个国家,也就是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的近1/3,要变更国家领导人;尤为重要的是,这59个国家包括安理会五常中的4个,以及日本、韩国、朝鲜、埃及等对所在地区和平稳定至关重要的其他国家。普京胜选后百感交集的泪水,罗姆尼败选后的失落,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尽管2012年是政治变化之年,但没能成为变局之年。在很多西方国家
你不一定是佛教徒,但很可能听说过佛陀证悟的故事。相传,当年印度王子悉达多苦行6年,形容枯槁却仍未求得解脱。而后他体悟到身心本是一体,心净方能解脱。于是放弃苦修,走入尼连禅河洗净尘垢,并接受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随后他来到伽耶山,在一棵菩提树下打坐静思,誓言:“不成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在某日黎明前,仰望明星,证悟了无上圆满的智慧,成为佛陀——真正的觉悟者。  菩提树因此成为佛教徒心中证悟的象征,菩提
近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了7级地震,已造成近两百人死亡。在民间慈善机构壹基金已经筹款金额过千万的情况下,中国红十字会总共才筹到三万多元的善款。更有网友戏称,最好直接汇款至郭美美账户。  有人声称,中国红十字会实际为一个山寨组织,未受到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监督。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形象跌入谷底的情况下,这种观点确实很有市场。但是,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确实已经承认中国红十字总会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一员。国际红十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