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师团队建设初探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in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借助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这一平台尝试反思性教学,探讨高校外语教师的团队建设。探索教师如何通过教师本人的职业学习、教学实践反思以及与他人的集体合作学习等获得专业成长。
  【关键词】团队建设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 反思性教学
  一、 外语教师团队基本现状
  有调查表明,在高校,目前56.6%的教师有职业倦怠的状况。因为这种状况,他们中的多数人均已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热情、动力和可能。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其状况也不能令人乐观。且较之其他专业情况更为严重。首先,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形势下带来的网络外语学习资源为课外外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给当今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师由于基础课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课堂这个相对孤立的环境中度过,参与教师集体备课和讨论的机会比较有限,不利于教师的长期专业发展。
  二、外语教师团队建设平台初探
  长期以来,我们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由于受班级授课制本身缺陷的限制,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到各类学生的学习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以提高。总体来说,逐渐失去英语学习兴趣。而英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感觉非常吃力,很难同时照顾到英语基础层次悬殊的两类学生。因此,英语教师感觉为上课所付出的种种努力无法在课堂里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长此以往,两类学生均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本研究想借助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这一平台,通过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和叙事研究,以以人为本的探究方法追踪每位大学英语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通过团队的合作,教师在大学英语的平台上展示各自的风采,以此为契机,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团结进步的团队。这将对其他学校的外语教师的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外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增长属于外语教师教育范畴。国外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外语教师教育则在21世纪后才备受关注,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外语教师教育是以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其研究重点在于考察处于本地教育场景中的外语教师如何通过教师本人的职业学习、教学实践反思以及与他人的集体合作学习等获得专业成长。
  我国教育界先前存在着以学科能力代替教学能力的倾向,即“学高为师”。而学科知识是本体性知识,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先决条件。国内外的外语教学理论也是层出不穷。而实际证明,照抄照搬一种理论因为脱离实际情况而难以产生长期的实践效果。外语教师教育理论中,专家学者们对反思性教学逐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反思性教学既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法,也不是简单的教学总结,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关注和观察课堂上所出现的情况,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针对性的方法,这是教师以个人经验为依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持续的、批判性的总结和反思性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和反思达到专业的可持续性成长。反思是一种在职教育,是贯穿教师这一职业的终身教育。
  Widdowson指出,语言教学欲成为真正的专业行为,其从业者必须不间断地从事实践评判活动,借助于此,他在不断完善教学行为的尝试中,作为一种必然结果,为自己创造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华莱士对外语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外语教师教育的模式经理了匠才模式、应用科学模式和反思模式。所谓匠才模式,又谓学徒模式,学徒听从师傅的建议并模仿师傅的技能从而获得技艺。在语言教师教育领域中,就是有经验的教师告诉新手教师应该怎么做并演示如何做,新手教师通过观察和模仿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伴随着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推广,应用科学模式成为专业培训或教育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方式。
  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教学研究,即行动研究。把行动研究贯穿于教学行为中,这是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理想途径。通过这样的途径,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发现诸多问题,并尝试各种解决办法,最终促使其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质量的提升。实践证明,行动研究的突破口是教学反思。即:对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课堂状况以及自身和他人的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应成为外语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可以形成个人理论。
  四、反思性教学工作的开展
  通过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的平台,发动所有参与的教师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重点记录与教学课堂相关的教学反思日志。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教育经历和教学理念,以教学反思为主要依据,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宗杰.Teachers’ Knowing in Curriculum Chan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寮菲等.大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本文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读高等教育研究立项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是《反思性教学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项目号为:KT2014084。
其他文献
【摘要】因为是诗歌,故具艺术性;因为是翻译,故具科学性。在诗歌翻译的实践中只有对艺术性和科学性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把握才能创造出比较完美的译诗。本文简要介绍英诗汉译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对《A Red Red Rose》在不同阶段的翻译版本及其特点的分析,论述了诗歌翻译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诗歌 诗歌翻译 发展 分行 字数  一、诗歌翻译的前奏近代诗歌翻译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代表着中国的
【摘要】修辞幻象是由语言制造出的一种幻觉,通过语言的修辞化改装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产生积极的受众反应。本文以修辞幻象为理论基础,以I Have a Dream为文本分析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及对演讲效果的强化作用,为演讲学习者掌握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加强演讲的诉诸效果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修辞幻象 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  一、引言  修辞幻象为接受者营造“理想存在”,成为一种
【摘要】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英语学习变的更加轻松、有效  【关键词】兴趣 英语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不但被老师所关注,学生也很追求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是每一个老师也是学生,学生家长的希望。我们都知道,提高学习有效性就必须掌握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定向和动机作用,能够激发学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交际。在交际性的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越来越广。它以人为本的理念和 “做中学,用中学”的指导思想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自觉参与,使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最大化。同时,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有力地推动教师成长。本文基于这一理念,结合教学实例,对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设计 课堂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英文名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 教学 英文名  人名主要用于称呼和辨认,人们在取名字时往往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祝福;中文名是如此,英文名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名字,作为英语教师,一次灵感的突现让我发现了英文名字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从此我开始在教学中使用英文名。  一、英文名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ntact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close increasingly.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and prosperity. But differences on politics a
【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在语言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差异甚大。同时,在旅游文本的写作方面,汉语重语言的华丽和言辞的渲染,而英语通常以简单朴实的语言给读者直观明确的印象。本文以上海世博会展馆的英译为例,探讨了汉英旅游文本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旅游文本 世博会 展馆英译 对比分析  英语和汉语之间不但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在文本类型和篇章结构上也存有差异,是将原文的文本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听力水平及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简述通过该教材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四、六级听力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四、六级听力 应用能力  一、引言  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作为英语学习五项技能之首,在新题型中所占比重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分为710分,听力占35%,折算下来听力的总分为248.5,
【摘要】读和写,向来是密不可分的,英语学习中也是如此。笔者通过挖掘教材资源,把小学英语阅读课和写作进行高度整合,从课文阅读材料中探寻合适的训练点,扎扎实实开展有序、适量、高效的课堂随阅练笔。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读写结合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Pre-reading——口头说话,热身读写;While-reading——剖析课文,提炼信息;Post-reading——读写迁移,学以
【摘要】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教材每一单元Reading部分的设计中都针对其文章的体裁、题材,安排一种针对性的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y)。然而,日常阅读课教学中,此部分的教学往往被忽视。如何在日常阅读课教学中渗透针对性阅读策略,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M3Unit2 Reading——English and its history阅读策略的解析与运用,对此做了积极的尝试。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