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寻味·回味·余味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hou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下旬,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宁波市举办的“三江名师”经典优质课教学艺术展活动。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陈骞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在趣味中入课,在往事里寻味,在生活中回味,在余味中悠长。多味共存,味味独特的课堂教学,让行走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的我,似在迷雾中看到了一束光,渐悟轻松课堂的真谛,初译名师成功的密码。
  一、趣味入课,寻找破冰暖场的钥匙
  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一道据说很准的心理测试题开始。心理测试题是这样的: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座小木屋,小木屋里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杯苹果汁、一杯西瓜汁、一杯橙汁,你会选择哪一杯果汁?当学生和听课老师做好选择后,陈老师进行了心理解密。他说,如果你选择苹果汁,说明你喜欢喝苹果汁;如果你选择西瓜汁,说明你喜欢喝西瓜汁;如果你选择橙汁,说明你喜欢喝橙汁。准不准?超准吧?调侃式的心理解密让学生和观课老师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笑声放松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理,拉近了山东老师和宁波学生的心理距离。
  心理教师在建设新的辅导团体时,往往要进行暖身活动,以打破成员之间的坚冰,建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信任、坦诚交流的良好关系。心理团体建设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如何暖场?如何走近陌生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师特别是借班上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暖场”就是“课的第一锤”,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磁石”。这“第一锤”怎么敲?这块“磁石”如何吸?面对这个问题,无数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思考,在思考中不断解决,在解决中持续反思,在反思中日益精进。
  山东的王有鹏老师到江苏扬州借班上课,利用姓名中的“鹏”字做起了文章。王老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鹏”和“朋”同音,一语双关。学生会心地笑了,王老师开心地笑了,听课老师会意地笑了。这“三笑”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了陌生感,整个会场洋溢起温暖的味道。本区的黄老师到其他学校借班上课,她用“缘分”套起了近乎。她说:“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会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今生短短的相见一面,前世又聚集了多少的情缘?”师生能够共聚一堂,这该是多么深的缘分啊!这样的缘分怎能不让学生珍惜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破冰暖场”的无数把钥匙,正等着教师不断地去探寻。
  二、寻味往事,开发教师独特的资源
  人生究竟是美好的还是残酷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生活?陈老师在“寻味”环节,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创设情景——“小陈同学的生活剪影”。陈老师带领学生乘着时光穿越机,一起回到他的初中时代。“妈妈总对我唠唠叨叨”“和好朋友一起吃鸡”“家庭作业越来越多”……不同的时代,相同的烦恼,让80后的陈老师与00后的学生们聊到了一起。似朋友间的聊天,无拘无束地聊,坦坦荡荡地聊,聊到学生的心坎上,聊到学生的生活处。聊得踏实,聊得有趣,在踏实有趣的闲聊中,学生品味着成长的烦恼和喜悦。
  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正如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成长经历、人际交往、工作经历和爱好特长等,更易打动和感染学生,更能引领学生精神的成长。在“小陈同学的生活剪影”里,陈老师还引入“考入大学”“就业从教”“娶妻生子”“父母离异”“亲人离世”“好友失联”等自身生活经历。这些生活片段,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能愉悦身心,而且让学生感悟到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坏事,更让学生领会到学会承受负面感受的必要性,以及学会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助力的重要性。
  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看,陈老师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言教者,而是一个身教者。他通过开发自身独特的资源,让课堂变得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学和教育。教师善于开发自身资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解读学科知识,为课堂创设一片独特而美丽的教学风景,这是实现“好的教学和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回味生活,感受学生丰富的生命
  你生命中最珍贵的一份礼物是什么?在“回味”环节,陈老师从“一颗冬枣”的故事开始。陈老师的女儿在学校分到了三颗冬枣,自己吃了一颗,发现很甜很好吃,就决定把剩下的两颗留给爸爸和妈妈吃,可是冬枣实在太好吃了,女儿忍不住又吃了一颗。最后留下的一颗想给妈妈尝尝,因为妈妈要过生日了。这颗流淌着浓浓亲情、承载着美好情感的红枣,成了陈老师妻子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陈老师“一颗冬枣”的故事向学生传达出一种强有力的邀请意愿,邀请学生分享生命中有价值的東西。在充满安全感的课堂中,学生也愿意表达,乐于分享。一位女生说:“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是弟弟,因为有了弟弟,才懂得了关爱和分享,生活中多了吵闹,也多了欢笑。”另一位学生说:“妈妈每天让我多穿衣服,唯恐我冻着,虽然有点烦,但是心里甜蜜蜜的。我觉得父母最无私的爱与付出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还有学生说:“阅读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它让我内心安宁,心情愉悦,生活丰富。”……
  从心理学角度看,越跟学生自身密切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求近心理”。陈老师关注学生成长,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由旁观者转变为剧中人,在生动活泼的自身生活中解读知识,感受生命。有学者说,平庸的教师叙述,较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做一个善于启发的教师,从学生自身中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余味悠长,传递美好情感正能量
  如果你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你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你只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好。陈老师在“余味”环节,给学生讲了“飞机上的一件事”。不久前,一位宁波妈妈独自带着女儿坐飞机,妈妈怕孩子会吵闹打扰到身边休息的客人,就给其他旅客发了一份礼物(耳塞和两颗糖果),礼物背面打印着一段话:“你好!我是来自宁波的Wendy,我刚刚一岁半。这不是我第一次出门旅行了,可是独自带我的妈妈还是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毕竟飞机气压变化会让我感到很烦躁。在公共场合打扰别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会尽力保持安静的。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减轻你的困扰。Wendy祝你旅途愉快哟!”
  学会关心,这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深入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条件。“飞机上的一件事”让学生认识到,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需要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影响环境,让周围的世界多一份美好。
  课堂即将结束,余味依然悠长。下课前,陈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拓展任务——给爱你/你爱的人写张卡片。可以说,小小的卡片为学生与他(或她)所爱的人创造了一次难忘的、愉悦的经历,让学生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从教育的角度讲,“余味悠长,传递美好情感正能量”凸显了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让学生学会了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懂得了感恩的意义,真正落实了“社会参与”这一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一、点燃童趣,树立写作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特殊的享受,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由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过渡到中年级写一个片断,再由写片段上升为写一整篇文章,很多学生都不太适应这一跨越,写出来的文章总显得不具体,不生动,达不到习作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中年级习
摘 要:运用案例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传统教学形式,还可以使学生在贴近教学内容的鲜活案例情境中深刻地感知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鉴于此,从案例情境的选择、案例情境的呈现、案例情境的探析三个视角出发,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关爱他人”一课教学为例,来探讨案例情境教学的相关策略或做法。  关键词:案例情境;教学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  案例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
【摘 要】 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专业科技队伍,研究所内外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科研事业的发展。本文探讨在研究所建立和谐的领导关系、干群关系、工作作风、部门关系、群众关系、家庭关系、党派关系、劳动关系、竞合关系和周边关系,从而为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提供内在动力。  【关键词】 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竞合关系;创新文化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识别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是函数的三大性质,对于解析式明确的函数,运用导数处理不是难点,但是当函数中引入参数后,问题就显得复杂,很多同学就难以下手.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案例的形式对导数在处理含参数函数性质中的运用进行分类剖析,总结出对参数处理的常见规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利用导数研究含参函数的单调性  例1已知函数g(x)=lnx ax2 bx,函数g(x)的图象在点(1,g(1))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今家喻户晓的一种高科技、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学校体育教学中也开始逐步采用这一现代技术进行各种教辅活动。为了对这一技术在体育课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梳理,本研究对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类,以此阐述当前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为日后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应用;信息技术;体育课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感到缺乏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所著的《教育方法学》可以为大家提供帮助。这是一本难得的教育学入门教科书,已重印27次,被称为是概括了近30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航海图,又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的罗盘针。  本书共十个章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方法学的概要和发展历史。作者以“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中世纪的教会与大学的教育”“宗教革命与印刷术的发明”为题
一、考情总览:    就近几年江苏省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2006年和2007年的文学类文本考查的都是散文(2006年为汤世杰的《一副烟雨牛鹭图》,2007年为雷抒雁的《麦天》,2008年考查的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奖》。)总的来说,文学类文本考查的体裁以散文为主,兼及小说。2009年的《考试说明》在2008年的基础上上稍作改动,主要表现在考查要求方面:1、增加了“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要求,
一、关于“人工智能”  热词解读:所谓人工智能,是指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搜索、广告、电商、金融、物流和媒体等行业上显示出过人之处。然而,对于人工智能的力量,它是否会接管世界,我们还不能不切实际地去想象。  素材链接:2017年5月,阿尔法狗(AlphaGO)与实时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洁对决,最终连胜三盘。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课程、教材、教法、学生的客观分析,讨论了笔者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过程中,对教育方向、教学方法与策略、手段与技巧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心得    作者简介:刘爱斌(1983—),男,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职研究生,甘肃省景泰县第五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孔夫子与其弟子们提出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学习和工作主张,这一主张阐述了
摘 要: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构建政治新课堂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务必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与教材内容统一起来,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重视核心知识的学习、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思维训练;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