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学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自主学习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这样不仅无法理清各种抽象的化学概念,更难以掌握抽象的定义外延,使得新知的输入显得枯燥无味,繁琐难懂。这种学习大大摧残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尤其是对于化学这样既注重感性理解又需要逻辑分析,既注重动手实验能力又需要大量的知识输入的学科。由此我们知道,要想学好化学,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教学,而应该将学生自己放在主要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主动学习,发现化学学科的绚丽多姿,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逐渐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继而能够利用自身和外界的积极因素,主动地、独立地去获取知识,甚至创造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学习的目标。如在“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中,笔者点燃蘸有酒精的手帕,却没有烧坏它,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刺激了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笔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瓶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惑,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心智发挥能力要远远超过心情受压抑紧张状态下。为此,教师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亲切、和谐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产生一种愉快的、难以抑制的、主动向上的求知欲。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并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做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努力营造有疑问、有争论、有竞争的积极认知活动和肯定的情感意志活动,轻松、和谐、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科学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受好奇心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新奇的故事等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
  4.联系实际、加强课外的自主学习
  就课外活动的自主学习而言,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探究课题,让学生运用课堂内学习的科学探究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要教师善加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科学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我可以针对目前环境的具体情况,设计探究课题,如:水质污染问题、农药化肥使用问题、白色污染问题等。这样的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在连续自我表现的机会中,学生就会产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愿望,产生自我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而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上,学生会依据导学提纲把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掌握的内容进行适度点拨。学生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不足,才能时刻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不会偏离轨道,这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主要源泉。
  6.注重激励、评价,落实自主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合理的检测才能发现,教师绝不能仅凭成绩定优劣,对已经尽力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应过多责怪,更不能嘲笑打击,而应以锐利的眼光去搜寻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抓住机会鼓励、表扬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落实自主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务必在学生开始接触化学时就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最终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国荣.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6).
  [2]王修信.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1).
其他文献
一、构建新的教学观念  创新是人的思维的一种内存潜力,也是人思维的一种固有属性,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开发和训练。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这是以创新人格为指向,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  创新是我“思”的过程,也是我“思”的结果。而我“思”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所以给学生自由的探索空间,突出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鲜明的特色
一、功能指向  一是纠错功能,把学生试卷中的错误归类,查找原因,包括审题、关键字词、隐含条件、信息处理和分析、答题语言的组织与表述等,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实施;二是补遗功能,对教学中的遗漏,以试题为载体加以完善:三是拓展功能,在学生掌握现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视野,建立更为广泛的知识联系:四是提升功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归类,并在相关知识之间建构联系,总结一般规律,由一般到特
期刊
灯泡与充电电容器连成回路时,灯泡闪亮一下就熄灭了;灯泡与电源连成回路时,可以持续发光。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电源可以维持用电器两端有持续的电势差,而电容器不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
在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中,要求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模式,而物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中第一条就是提出问题。具体要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教学过程中去,即“在做中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是培
高中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的人才,它主要体现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推理的能力,使用工具、查阅资料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在诸多能力的培养中,创造能力是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教学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体会、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还能逐步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观念,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基础能
期刊
教学心境是教师和学生特有的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教学心境外显于教师的神态举止和音容笑貌,教学心境影响着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整个的行为表现。教师在授课过程具有良好心境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有情感,婉转动听,面部表情自然,常带微笑,手势表情适度,授课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在低沉,郁闷,心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许多教师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人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现在的教材改革、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养,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里就此问题愿和同仁们商榷。  一、提高教师素养是前提  高素质的化学人才,来源于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