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制剂类型,以鲤鱼养殖生产中常用的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为材料,探索其在一定时间内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能够快速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适合在养殖水体亚硝盐氮指标偏高的环境中使用;光合细菌能够快速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水体氨氮含量,适合溶解氧不足、氨氮偏高时的应急使用;乳酸菌对降低水体pH值效果较好,可在水体pH值偏高时使用;复合制剂EM菌对亚硝态氮、氨氮、溶氧和pH值均有较好的调控效果,能够长时间稳定鲤鱼养殖水质环境,适合长期使用。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水质;鲤鱼;养殖
鲤鱼(Cyprinus carpio)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之一。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我国鲤鱼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产量已达600万t,约占淡水养殖鱼类的13%。与此同时,单位面积的养殖密度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养殖问题,例如大量的残饵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沉积于池底,有机物污染不断加重,导致养殖水体溶氧水平降低、氨氮和亚硝盐氮水平提高以及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1]。另外,养殖户为防治疾病,盲目使用各种抗生素使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严重破坏了养殖水体中正常微生物区系的平衡,给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避免以上问题,微生态制剂应运而生,不仅能够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发生,而且有污染少、残留少、经济实惠等优点[2-3],在养殖中使用量越来越多,口碑也越来越好。但目前还存在专一性差、效果不稳定、鱼龙混杂等问题。经调查,目前市场上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EM菌等。目前,在虾、蟹、刺参等养殖中,都有应用微生态制剂的报道[4],但鲤鱼养殖中报道較少。本研究选取主要成分为乳酸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的6种微生态制剂产品,研究其在一定时间内对鲤鱼养殖水质的影响,进而为养殖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的合理选择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取的6种市场上常见的微生态制剂产品(产品均从厂家购买)见表1。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镇乔庄养殖场室外水族箱中进行,以最大限度模拟鲤鱼养殖池塘环境,水族箱规格为1.5 m×0.5 m×0.6 m。 试验设置6个处理组, 编号为A1、 A2、A3、A4、A5、A6,分别加入不同微生态制剂产品(A1加入活力源,A2加入光合细菌,A3加入通威活水宝1号,A4加入饲料伴侣2,A5加入活菌净水剂,A6加入好水解毒宝)。另设对照组,编号为B,每个处理及对照均设3次重复[5]。每个重复1个水族箱,加水 300 L,放养12 尾/500 g 大小的鲤鱼20尾。按照鲤鱼常规养殖方法投喂市售全价颗粒饲料(通威1038配合饲料),预喂7 d。试验前分别测量各水族箱中水体的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然后在试验组中加入不同微生态制剂产品,之后每5 d测量1次水质指标,测量结束次日再向各试验组中加入初始剂量1/2的微生态制剂,整个试验时间为60 d,试验期间除定时、定量、定点投饵外,不换水、不充氧、不使用消毒剂,水温控制在 24~28 ℃[6]。
1.2.2 水质指标测定 溶解氧(DO)、pH值用哈希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仪(Quanta)进行现场测定,氨氮的测定采用(HJ 535—200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7],亚硝态氮(NO-2-N)的测定采用(GB/T 11889—1989)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8]。
1.2.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Origin Pro 2018软件辅助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统计显著水平为P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水质;鲤鱼;养殖
鲤鱼(Cyprinus carpio)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之一。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我国鲤鱼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产量已达600万t,约占淡水养殖鱼类的13%。与此同时,单位面积的养殖密度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养殖问题,例如大量的残饵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沉积于池底,有机物污染不断加重,导致养殖水体溶氧水平降低、氨氮和亚硝盐氮水平提高以及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1]。另外,养殖户为防治疾病,盲目使用各种抗生素使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严重破坏了养殖水体中正常微生物区系的平衡,给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避免以上问题,微生态制剂应运而生,不仅能够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发生,而且有污染少、残留少、经济实惠等优点[2-3],在养殖中使用量越来越多,口碑也越来越好。但目前还存在专一性差、效果不稳定、鱼龙混杂等问题。经调查,目前市场上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EM菌等。目前,在虾、蟹、刺参等养殖中,都有应用微生态制剂的报道[4],但鲤鱼养殖中报道較少。本研究选取主要成分为乳酸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的6种微生态制剂产品,研究其在一定时间内对鲤鱼养殖水质的影响,进而为养殖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的合理选择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取的6种市场上常见的微生态制剂产品(产品均从厂家购买)见表1。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镇乔庄养殖场室外水族箱中进行,以最大限度模拟鲤鱼养殖池塘环境,水族箱规格为1.5 m×0.5 m×0.6 m。 试验设置6个处理组, 编号为A1、 A2、A3、A4、A5、A6,分别加入不同微生态制剂产品(A1加入活力源,A2加入光合细菌,A3加入通威活水宝1号,A4加入饲料伴侣2,A5加入活菌净水剂,A6加入好水解毒宝)。另设对照组,编号为B,每个处理及对照均设3次重复[5]。每个重复1个水族箱,加水 300 L,放养12 尾/500 g 大小的鲤鱼20尾。按照鲤鱼常规养殖方法投喂市售全价颗粒饲料(通威1038配合饲料),预喂7 d。试验前分别测量各水族箱中水体的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然后在试验组中加入不同微生态制剂产品,之后每5 d测量1次水质指标,测量结束次日再向各试验组中加入初始剂量1/2的微生态制剂,整个试验时间为60 d,试验期间除定时、定量、定点投饵外,不换水、不充氧、不使用消毒剂,水温控制在 24~28 ℃[6]。
1.2.2 水质指标测定 溶解氧(DO)、pH值用哈希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仪(Quanta)进行现场测定,氨氮的测定采用(HJ 535—200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7],亚硝态氮(NO-2-N)的测定采用(GB/T 11889—1989)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8]。
1.2.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Origin Pro 2018软件辅助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统计显著水平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