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的体会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受中考压力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注重课堂知识与解题技能的传授,语文课较生涩、枯燥、无味,学生语言知识储备、表达能力、思维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如何丰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把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系起来呢?
  一、用商讨的语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这种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温和的语言。“商讨”是一种平等的体现,是自由交谈的保证,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我常常这样问:“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你想读哪段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好吗?”“你听懂了吗?”这些语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还使教师在学生心中变得可亲可敬。课堂上教师教学语言的温和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诱导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问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提问的实质是激疑,激疑的目的则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诱导性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品读环节,有些学生谈到自己很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我采用了下面的提问方式。
  师:为什么喜欢,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这个句子表达了苏轼对弟弟的美好祝愿。
  师:这种情感仅仅是对弟弟一人吗?请结合课文注解思考。
  生:(思考片刻)应该是对天下所有离别的人的一种美好祝愿。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一诗句流传千古的原因吗?
  生:我想是因为这一诗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的人的美好祝愿,古往今来,离合聚散在所难免,这一祝愿引起天下人的共鸣,拨动了每个人的心弦。
  这一教学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教师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层解惑释疑,最终达到理解其精髓实质的目的。循循善诱,激活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闪现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了衡量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诱导式教学语言的标尺。
  三、用深情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朱自清《背影》的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仔细品读了“车站买橘”这一片段,再现了父亲为儿子不辞辛劳的动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感受到或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了文中的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
  生:我感受到了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慈爱善良的父亲。
  生:我感受到了父爱是无条件的、无须回报的、伟大的。
  生:我还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是一个身体有点残疾的人,很少笑容,却总是在默默地为我做很多事情,而我却总不以为然。现在想来,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师:天下父母都一样伟大,他们默默地为我们操劳,也许我们并不曾留意,更不曾体会。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再现父亲的故事。
  学生被感染了,纷纷讲述有关父亲的故事,再现动人的情景,眼中闪现着晶莹的泪花。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用深情的语言敲击学生的心扉,不仅让学生读懂文中的父亲,更是激起学生的共鸣,能更实在、更真切、更深刻地体会父亲,从而达到用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一目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
  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巧设悬疑,扣人心弦。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趣味,富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教师要广采博闻,多搜集与教材有关的童话、故事、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按照教学需求把它们引入课堂,活跃气氛,使学生在趣味中获得知识。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情绪反映,穿插一些幽默性的话语,这样便可以掌握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因为有老师听课,学生有点紧张,在探讨杜甫的“老”时,我灵机一动,望着后面听课的王老师,故意说:“杜甫当时的年龄和我们教室后面的王老师不相上下,现在你们回过头来看看,王老师老吗?”学生回过头看后齐说“不老”,并笑了。我抓住机会追问:“为什么杜甫要说自己已经老了呢?”学生纷纷举手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恰当地运用语言幽默艺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实践,我懂得了要很好地驾驭课堂语言,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并试着从语言的规范性、民族性、诱导性、情感性、幽默性五个方面去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初显效果。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是蕴含着作者美好情感的经典佳作,如何运用这些课文在教学中提升情感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美好的情感养料,滋养心灵,提升品质,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提升教师的语言能力,有效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传递情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果说过去社会民主党都较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国家对经济与社会的调节功能,那么现今社会民主党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强调国家只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掌舵者”而非“划船人”。
在逐步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越来越与时俱进,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功能、活动、创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出现更多更先进的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要求出现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要求出现以师生互助互动、合作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仿”“一言堂”“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动感、充满愉悦、充满个性创造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
19世纪后期被称为是帝国的时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进行扩张。作为英帝国自治殖民地的澳大利亚,出于其自身利益与安全的考虑,在南太平洋地区也采取帝国主义的态度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法律不健全、资源差异、不合法不合理收入大量存在以及国家对收入分配调控不力等原因,我国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已超过合理限度,积累了一些社会风险。贫富差距
新课程改革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要求课堂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主阵地,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教学中,教师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应定位于增收、减支、增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微观层面的发展出路在于:(1)技术服务;(2)统购统销;(3)资金互助;(4)成立合作联社;(5)四位一体,整体推进;(6)国家介入。
'两个先锋队'的科学论断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做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体现了时代的本质特点,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晚唐国运衰颓,环境清冷。马戴在晚唐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反映当时感伤悲怆的诗风,亦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他列为“升堂”弟子即是很好的证明。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