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学教”模式下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实效性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l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年提出的新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从“翻转课堂”的本质出发,结合课例,提出借助“移动微学教”,通过实例探究“移动微学教”模式下怎样进行翻转课堂,实现“翻转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允许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存在自身优点及弊端,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不断地改进,才能真正实现教学高效。
  【关键词】移动微学教;翻转课堂;实效性
  教育改革中,“翻转课堂”是个热点。但怎样“翻转”,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翻转”,却没有定论。考虑到“翻转课堂”出现的各种问题,应从“翻转课堂”的本质入手,创建移动微学教模式作为具体的解决方案。移动微学教主张以课外学习引领课堂需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彻底实现课堂的“翻转”。利用“移动微学教”,把学生对新知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认知建构过程在时空上进行再分配,使得课堂教学结构随之而变,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质的飞跃,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被动式”接受知识,学生的“新知内化”无法实现。而“移动微学教”模式提供了强大的移动“教”“学”功能,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讨论交流,教师掌握最新学情,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移动微学教”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实现途径,肯定其改革趋势,赋予其更加广阔的利用空间。
  一、“移动微学教”模式下“翻转课堂”的构成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新知从简单建构到内化运用,都只能在课堂上完成,教学时把新知从无到有的探究过程作为重点进行。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流行,“翻转课堂”,翻转的是学习的过程,包括了时间、地点、形式。“翻转课堂”旨在先学再后教,把课前、课中、课后串联起来。所以,“翻转课堂”应该系统地分为三部分,课前是学生对新知的第一次建构,是对新知的初步认识、了解,发生思维的第一次碰撞;而课堂上是新知的第二次建构,也就是对新知进行运用、体验、巩固、创新,即是大多数人所看到的翻转课堂;第三部分应该是进行课堂“翻转”学习后学生对新知的内化、提升。
  二、“移动微学教”促使新知的第一次建构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
  (一)整合各种软件
  借助一个平台,把微课学习、在线检测、在线学习、课后评价、交流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信息化集成的“移动微学教”平台。
  (二)双微课运用
  “移动微学教”提倡双微课结合,运用双微课相互配合、前呼后应。可反复观看的大微课借助动画具体讲述新知,让学生能直截了当认识、了解新知识。而小微课是把大微课的知识点拆解变成,方便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
  (三)巧运用交流软件
  借助交流软件,让学生通过语音交流,图片展示、视频分享实现线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生生互动,生生互助。更让教师、能及时了解校外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帮助与支持,便于教师、学生分析交流,从而实现课前新知的第一次建构。
  三、“移动微学教”实现高效的“课堂翻转”
  课堂上,尽管重点内容不变,但重点的学习方式与深度就要改变,改为如何运用这个重点解决问题,真正實现“知识为基础,学生为中心”,这是“翻转课堂”的一个质的飞跃。
  (一)在线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新突破
  1.线上合作学习,回顾新知
  课堂伊始,学生浏览自己及组员完成前测题目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疑问及帮助成员释疑,再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合适自己的小微课巩固新知。通过线上小组学习,学生互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倾听不同的想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智慧。在线上展示,还可以让学生课后慢慢了解各小组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对本节课的深化。
  2.线上小组展示,打破时空局限
  课堂中通过线上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让每一位学生能分享到其他同学的成果,从而得到更多的新的灵感。这样不浪费每一位学生学习成果,也可以浏览其他组的学习想法,达到全班交流的目的。
  (二)重难点的再定位,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新的“翻转课堂”理念认为,重点应以本班学生为中心而设定,难点则完全根据学生学情而定。通过课前数据支撑,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对重、难点重新定位,做到实事求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翻转课堂”。
  (三)分层练习,借助“翻转课堂”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建立和形成一套能够发挥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梯度练习,有意识地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联系起来,让每位学生在练习中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移动微学教”引领知识的内化提升
  课后的学习延伸也就是学生的第三次知识建构,为学生提供了对新知的继续内化提升。学生通过完成学习评价和课后练习,回味、梳理、总结、提炼知识,逐步形成完整的适合自我的知识,从而获得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再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对新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理解与运用,并不断地充实、调整、更新和重建新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后可以通过回顾线上小组学习时的信息、微课,深化学生对已学新知的理解,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新的活动经验,并在经验的生长过程中,自主构建数学经验的认知结构。
  五、总结
  笔者认为,本文从解构传统教学的结构性问题开始,以“翻转课堂”为导向,辩证统一地处理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把新知的建构及内化提升分解为三个部分,增加了知识内化的次数,促成课堂教学的结构性转型,从而让课堂效率与价值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
  [2]宁毅,查静,陈维凤等.基于移动平台的翻转课堂外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6).
  [3]刘桂辉.论“以学定教”的教学意蕴及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4]黄建锋.碎片化学习:基于“互联网 ”的学习新样式[J].教育探索,2016(12).
  [5]詹霞,常汉杰,陈勤.开放教育微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海宁电大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级中学里,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但由于一些原因,初级中学也会涉及到一些舞蹈剧目的排练和演出。那么,学生的肢体没完全开发的条件下,如何选择舞蹈剧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前期训练;剧目选择;剧目练习  在九年义务教育里,只有小学是配备了舞蹈课,具备开发学生的肢体条件。然而,也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有条件、有场室去开展舞蹈课程。但是,有的学生热爱舞蹈,希望在学校里得到舞
【摘要】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初步形成“联合招生、共同培养、精准就业、中高贯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高职衔接贯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等创新育人方式,有效解决中职学生在“招生招工一体”的学徒年龄问题、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岗位轮训难对接和难管理的问题、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岗位工作难适应的问题。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提出发展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立德树人、价值观念的重要教学原则后,在当下教育工作当中,对学生个人德育意识的培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工作当中,提出应该将德育融合在学生学习的整体活动中。尤其是以体育课为代表的科目,是新时期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全新阵营。因此,本文将对体育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开展体育课堂德育的具体策略,从而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  【关
【摘要】Phonics自然拼读法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实践证明,由于它不需要借助音标就能读出大部分的基础性单词,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拼读拼写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学习英语变得容易。  【关键词】Phonics;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拼读拼写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總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与实验密切相关的学科,实施实验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做中学,体会科学探究的内涵,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的实验除了课堂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课外实验。本文侧重介绍课外实验的四种实施形式,以及在實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这些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外实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科领域中
【摘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国当代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应注重从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知识点中挖掘思维养成的着力点,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基。而在阅读课上开展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笔者就三年级语文下册中《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的教学教育实践,基于以人为本原则开展教育工作。坚持正面管教,用爱去帮助他们、感动他们,用爱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挖掘学生最大的“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  【关键词】正面管教;闪光点;爱心;挖掘  《教师的幸福资本》的第一章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的三次美丽转身”。故事的梗概是:边慧英老师在近十九年的从教生涯中,辛勤耕耘,在一个个拐点面前,凭着自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提升,初中生应当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这样才能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领悟文章的情感,并将其运用于写作与生活中,可以说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和阅读水平却不容乐观、令人担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东莞市信息技術学校坐落于石碣镇四甲信技南路,2011年9月落成启用,是东莞市直属公办学校、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曾荣获东莞市教育质量一等奖、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东莞电商最佳人才培育机构等殊荣。学校现开设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10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广东省“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  学校以“打造一双懂得钻研的手”为办学理念,
【摘要】现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现代的教学方式也屡见不鲜,比如,微课、慕课、创客、“一对一”等,又如,高效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越来越多的新名词、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是为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新时代接轨。面对这么多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针对我校进行的小学中高年级口头评改作文的课题研究成果来看,笔者认为,“一对一数字化”在口头评改作文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