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市信息技術学校坐落于石碣镇四甲信技南路,2011年9月落成启用,是东莞市直属公办学校、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曾荣获东莞市教育质量一等奖、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东莞电商最佳人才培育机构等殊荣。学校现开设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10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广东省“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
学校以“打造一双懂得钻研的手”为办学理念,以“双精准”专业建设为抓手,立“明德、志学、养正、笃行”为校训,围绕“安全、质量、全面、特色”的目标,努力实践学生自我成长教育模式和质量强校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善学、教师乐教、社会青睐,环境优雅、品质优良、和谐共进的现代职业学校。
一、努力打造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学校
学校贯穿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校企“双主体学习工厂”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知识提升、技能提升、素质提升”三提升教育计划,实行“学历证书与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与产业生产”相融通的育人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学校,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新路。
(一)大数据助力成长
学校扎实做好管理,建立综合评价学生在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学业竞赛、实训水平、顶岗实习、个性技能、校园生活等各方面的中职学生成长大数据HDR系统。该系统注重以学生行为为依据,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性与发展性,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我,明晰自身的优势特长和发展短板,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成长的方式。
(二)打造个性化学习
学校建立了一个由学生自主阅读图书、自主学习慕课课程、自我评价学习成果的线上平台:建设书香校园,提升师生阅读能力;建设人人空间,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成果评价,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与学方式,打造个性化学习,推动学校从“工厂型”学校转型为“人本型”学校。
(三)创新创业特色课程
世界经济论坛提出“创业是将想法付诸行动的能力,因而是首要核心能力,使年轻人无论做什么都更有创造力和自信心”,而创新创业是需要方法的,为此学校开展了以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应用能力基础培训,培养师生创新创业能力;设立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由老师带领学生,引进企业订单,开展日常生产和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开设创新创企业学院,送出学生到合作企业,在企业开设专业课堂,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任务进行工作,产品标准就是课程标准,课堂质量就是产品质量,以零距离方式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四)构建准企业生态
学校专业发展对接产业发展,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要求对接职业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使学校与企业协同共享人才、设备、课程、技术,建设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引进教学工厂,推行课堂入企。校企合作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材,制作微课和慕课,建设学习网站。促进教师到企业实践,让企业技术能手、企业课程进课堂。
(五)创新“三教”模式
学校围绕四个“关键能力”,推动“教师、教材、教法”创新。构建“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推行做中教、做中学,改革评价方式,优化课堂生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建立教学创新团队、校内工作室,深化专业“方向教学”“小班教学”“小组教学法”“特色教法教学”,打造专业教学特色。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等平台,通过大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育人新起点。
(六)拓展办学空间
与东莞台商育苗基金会联合举办台湾课程班,对接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引进台湾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及专业师资,考取台湾地区和国际通用的行业资格认定证书,优先推荐学生到台资企业实习就业。
二、取得的成绩
(一)专业考证有新业绩
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17个技能考证项目,报名人数达5115人次之多,涵盖了全校的所有专业,人均达到1.6个证书。成功申报了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个1 X证书试点,为学生将来对口就业、优质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二)技能竞赛有新高度
第一,省级技能竞赛收获多。本学期,我校共有17个项目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9个。其中《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项目获第1名和第5名,《AI机器智能综合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第2名,《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项目获第4名。
第二,国级、省级其他类竞赛成绩好。参加百花奖全国艺术特长生总决赛,获得金奖1项;在2020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广告设计竞赛比赛,获得学生组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教师组一等奖1个等。此外,我校还有四位老师的作品获得了国家级专利,其中马之云老师的文创作品《摆架》和毛玉荣老师的平面设计《展架》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王宝鑫老师的《一种工业机器人加固底座》和刘旭增老师的《一种教学用多功能机器人》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开启了我校老师获得专利的先河。
第三,市级各类比赛成绩堪欣慰。本学期,我校师生在市级各类比赛竞赛中共获得32个奖项,其中在2020年诗教中国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特等奖一个;在2020年第二十一届东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在东莞市第十六届读书节“电信杯”掌上动漫、视频影像创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等。
学校以“打造一双懂得钻研的手”为办学理念,以“双精准”专业建设为抓手,立“明德、志学、养正、笃行”为校训,围绕“安全、质量、全面、特色”的目标,努力实践学生自我成长教育模式和质量强校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善学、教师乐教、社会青睐,环境优雅、品质优良、和谐共进的现代职业学校。
一、努力打造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学校
学校贯穿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校企“双主体学习工厂”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知识提升、技能提升、素质提升”三提升教育计划,实行“学历证书与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与产业生产”相融通的育人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学校,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新路。
(一)大数据助力成长
学校扎实做好管理,建立综合评价学生在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学业竞赛、实训水平、顶岗实习、个性技能、校园生活等各方面的中职学生成长大数据HDR系统。该系统注重以学生行为为依据,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性与发展性,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我,明晰自身的优势特长和发展短板,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成长的方式。
(二)打造个性化学习
学校建立了一个由学生自主阅读图书、自主学习慕课课程、自我评价学习成果的线上平台:建设书香校园,提升师生阅读能力;建设人人空间,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成果评价,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与学方式,打造个性化学习,推动学校从“工厂型”学校转型为“人本型”学校。
(三)创新创业特色课程
世界经济论坛提出“创业是将想法付诸行动的能力,因而是首要核心能力,使年轻人无论做什么都更有创造力和自信心”,而创新创业是需要方法的,为此学校开展了以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应用能力基础培训,培养师生创新创业能力;设立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由老师带领学生,引进企业订单,开展日常生产和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开设创新创企业学院,送出学生到合作企业,在企业开设专业课堂,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任务进行工作,产品标准就是课程标准,课堂质量就是产品质量,以零距离方式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四)构建准企业生态
学校专业发展对接产业发展,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要求对接职业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使学校与企业协同共享人才、设备、课程、技术,建设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引进教学工厂,推行课堂入企。校企合作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材,制作微课和慕课,建设学习网站。促进教师到企业实践,让企业技术能手、企业课程进课堂。
(五)创新“三教”模式
学校围绕四个“关键能力”,推动“教师、教材、教法”创新。构建“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推行做中教、做中学,改革评价方式,优化课堂生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建立教学创新团队、校内工作室,深化专业“方向教学”“小班教学”“小组教学法”“特色教法教学”,打造专业教学特色。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等平台,通过大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育人新起点。
(六)拓展办学空间
与东莞台商育苗基金会联合举办台湾课程班,对接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引进台湾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及专业师资,考取台湾地区和国际通用的行业资格认定证书,优先推荐学生到台资企业实习就业。
二、取得的成绩
(一)专业考证有新业绩
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17个技能考证项目,报名人数达5115人次之多,涵盖了全校的所有专业,人均达到1.6个证书。成功申报了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个1 X证书试点,为学生将来对口就业、优质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二)技能竞赛有新高度
第一,省级技能竞赛收获多。本学期,我校共有17个项目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9个。其中《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项目获第1名和第5名,《AI机器智能综合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第2名,《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项目获第4名。
第二,国级、省级其他类竞赛成绩好。参加百花奖全国艺术特长生总决赛,获得金奖1项;在2020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广告设计竞赛比赛,获得学生组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教师组一等奖1个等。此外,我校还有四位老师的作品获得了国家级专利,其中马之云老师的文创作品《摆架》和毛玉荣老师的平面设计《展架》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王宝鑫老师的《一种工业机器人加固底座》和刘旭增老师的《一种教学用多功能机器人》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开启了我校老师获得专利的先河。
第三,市级各类比赛成绩堪欣慰。本学期,我校师生在市级各类比赛竞赛中共获得32个奖项,其中在2020年诗教中国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特等奖一个;在2020年第二十一届东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在东莞市第十六届读书节“电信杯”掌上动漫、视频影像创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