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来可以“不舍也得”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人驾车经过一路段时,看到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老太太,一个是曾救过他的医生,一个是他心仪的女郎,而他的车只能搭载一人。
应该搭载谁?
很多人会悲壮地选择老太太,关键时刻,牺牲自我成全他人。许多年来,我们的思想和道德一直行走在这条轨道上。
然而,这个人的选择却出人意料:把钥匙交给医生,让他送老太太去医院,自己陪心爱的女郎一起等公共汽车。
原来,做好事、报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竟然是可以兼顾的——崇高和世俗竟然是可以兼得的“鱼”和“熊掌”。
崇高并不一定要毫无意义地选择最悲壮的自我牺牲。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固有的思维模式羁绊,与最佳的解决方案擦肩而过。
“不舍也得”——完美的“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对善良的褒奖。
(摘自《光明日报》 卢海娟/文)
把电梯装在楼外
多年前,有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再增加一部,于是请来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工程师给出建议:大厦停业整修,在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建议很快被付诸行动。
一位清洁工路过说:“每层楼打个洞,不仅会弄得尘土飞扬,还会破坏楼面。”
工程师白了清洁工一眼说:“那是难免的。”
清洁工又说:“与其这样,不如把电梯装在大楼的外面,既可缩短整修时间,又可成为一道景观。”
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拍手叫绝。
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创新想象得太复杂,其实伟大的创新往往来自对最简单、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实的观察。
(摘自《领导文萃》 郝金红/文)
重要的才是要做的
大学毕业,参加过一个汽车公司的招聘会,招聘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要求每个应试者做一份试卷,答题时间只有20分钟。
当试卷发下来时,大家都愣住了。
试卷共分为上下卷,有正反两面,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哲学艺术——要在20分钟内做完,根本不可能。
求职者们开始风风火火地做题。面对试卷,我却不知从何下手。
我只好从头到尾把试卷看了一遍,发现试卷中只有最后两题与汽车销售有关。于是,我选择了解答这两道题。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招聘方录用的通知。
报到那天,主考官笑着对我说:“你是所有求职者中答题最少的,但你做了要做的,你是一个能够分清主次,会动脑子会做事情的人,所以我们看中了你。”
人生有很多“试卷”,我们不可能去一一完成,要学会选择重要的事情来做,只有重要的才是要做的。
(摘自《扬子晚报》 张宏宇/文)
毕加索的另类智慧
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向画店推销自己的画,却频遭拒绝。
“为什么不要我的画?”毕加索问一老板。
老板说:“你画得还是不错的,但你没有名气,所以卖不动。”
毕加索一下恍然大悟。
当晚,他就到巴黎高校找了几名学生,拿出仅有的十几枚银币,雇他们到巴黎每一家画店去转悠:询问有没有毕加索的画。
没几天,毕加索的名字就在画店传开了,大家纷纷打听毕加索的画,想要一睹为快。画店老板急得不得了,可就是找不到毕加索。
这样过了一个月,毕加索在整个巴黎画坛已经赫赫有名了,隐身旅馆里的他笑了,并抓住时机推出了自己的画,短短一月,畢加索就完成了从无名青年到著名画家的华丽转身。
对于许多初出茅庐的人来说,光有才不够,还得善于推销自己。
(摘自《南国都市报》 唐宝民/文)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人驾车经过一路段时,看到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老太太,一个是曾救过他的医生,一个是他心仪的女郎,而他的车只能搭载一人。
应该搭载谁?
很多人会悲壮地选择老太太,关键时刻,牺牲自我成全他人。许多年来,我们的思想和道德一直行走在这条轨道上。
然而,这个人的选择却出人意料:把钥匙交给医生,让他送老太太去医院,自己陪心爱的女郎一起等公共汽车。
原来,做好事、报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竟然是可以兼顾的——崇高和世俗竟然是可以兼得的“鱼”和“熊掌”。
崇高并不一定要毫无意义地选择最悲壮的自我牺牲。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固有的思维模式羁绊,与最佳的解决方案擦肩而过。
“不舍也得”——完美的“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对善良的褒奖。
(摘自《光明日报》 卢海娟/文)
把电梯装在楼外
多年前,有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再增加一部,于是请来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工程师给出建议:大厦停业整修,在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建议很快被付诸行动。
一位清洁工路过说:“每层楼打个洞,不仅会弄得尘土飞扬,还会破坏楼面。”
工程师白了清洁工一眼说:“那是难免的。”
清洁工又说:“与其这样,不如把电梯装在大楼的外面,既可缩短整修时间,又可成为一道景观。”
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拍手叫绝。
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创新想象得太复杂,其实伟大的创新往往来自对最简单、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实的观察。
(摘自《领导文萃》 郝金红/文)
重要的才是要做的
大学毕业,参加过一个汽车公司的招聘会,招聘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要求每个应试者做一份试卷,答题时间只有20分钟。
当试卷发下来时,大家都愣住了。
试卷共分为上下卷,有正反两面,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哲学艺术——要在20分钟内做完,根本不可能。
求职者们开始风风火火地做题。面对试卷,我却不知从何下手。
我只好从头到尾把试卷看了一遍,发现试卷中只有最后两题与汽车销售有关。于是,我选择了解答这两道题。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招聘方录用的通知。
报到那天,主考官笑着对我说:“你是所有求职者中答题最少的,但你做了要做的,你是一个能够分清主次,会动脑子会做事情的人,所以我们看中了你。”
人生有很多“试卷”,我们不可能去一一完成,要学会选择重要的事情来做,只有重要的才是要做的。
(摘自《扬子晚报》 张宏宇/文)
毕加索的另类智慧
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向画店推销自己的画,却频遭拒绝。
“为什么不要我的画?”毕加索问一老板。
老板说:“你画得还是不错的,但你没有名气,所以卖不动。”
毕加索一下恍然大悟。
当晚,他就到巴黎高校找了几名学生,拿出仅有的十几枚银币,雇他们到巴黎每一家画店去转悠:询问有没有毕加索的画。
没几天,毕加索的名字就在画店传开了,大家纷纷打听毕加索的画,想要一睹为快。画店老板急得不得了,可就是找不到毕加索。
这样过了一个月,毕加索在整个巴黎画坛已经赫赫有名了,隐身旅馆里的他笑了,并抓住时机推出了自己的画,短短一月,畢加索就完成了从无名青年到著名画家的华丽转身。
对于许多初出茅庐的人来说,光有才不够,还得善于推销自己。
(摘自《南国都市报》 唐宝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