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其他植物激素”一节的教学设计中,以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为切入点,以问题为驱动,结合文献阅读,逐步认识激素的种类以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激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本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感悟生命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2012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其他植物激素”一节的教学设计中,以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为切入点,以问题为驱动,结合文献阅读,逐步认识激素的种类以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激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本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感悟生命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
其他文献
以“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一课为例,通过前端分析、创设活动、批判反思,辅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的维度、广度和深度.基于教学活动设计,构建深度学习的起点,彰显深度学习的特质,最终完成元知识水平的提升.
本文基于对社会新闻的关注,结合上海市新增生物学学科与地理学学科跨学科案例分析的中考背景及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任务驱动,利用初中生物学和地理学学科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湿地与候鸟的关系,初步感悟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并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探索生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将相关知识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优化实验现象和实验进度,让实验回归生活,学科融合,深度再探究,实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中,沿科学探究实验时间顺序,剖析实验相关问题,基于科学史创设情境,采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建构实验模型、分析实验结果,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观察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初生纹孔场及原生质细丝,提升学生对植物细胞精细结构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植物微观形态的学习兴趣.
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笔者针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基于评判概念理解的多元化指标,尝试设计出指向明确的问题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以形成科学、完整、内涵丰富的概念及概念体系,培养多种关键能力.
本文阐述了“多种模式下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具的设计原因、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该教具可展示“直接演示”“分步讲解”“中耳受损”和“内耳受损”4种模式下的听觉过程,具有过程可视化、学习趣味化和内容拓展化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