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在课堂上应用微课,还是课后的翻转课堂,微课在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一、利用微课翻转课堂,让学生的课后复习变得轻松而高效
  高中是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一个很好的阶段,除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之外,课后自主复习变得尤为关键。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隨时点播学习,不仅可以进行课前的预习,还可以进行课后的复习。通过完成微课中设计的一些习题加以理解和巩固。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网络平台,学生利用这个平台既可以预习新课,也可以复习巩固,而且做完题马上有正误反馈。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参考“一起作业网”的这些做法,设计出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小程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更大优势。学生课后复习的效率提高了,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也将水涨船高,大幅提高。
  二、利用微课的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应用微课教学的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普遍兴趣较浓。因为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讲解,并在重要环节暂停或者回放,而老师在课堂上往往只讲1次,稍不留神就错过了。所以学生们大都期待老师们能多做一些有质量的微课。
  1. 学生喜欢生动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课件中加入微课,学生会有新鲜感,小小的改变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使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微课短小精悍,一个小课题,一个易错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容易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
  2. 微课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而老师的讲解一般不会超过3遍。而确实存在着学习了5次甚至10次都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因此通过反复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能将知识理解透彻,即使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的,也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播放微课视频来加以理解。
  3. 微课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时间和地点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放假时,在家里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有很大的自主空间,使学生从“要我学”慢慢过渡到“我要学”,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全面的激发,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下就会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中则是依据教师展示的资料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样充就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习更加积极,效果也更优。
  4. 微课适应了不同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直到掌握为止。
  5. 微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多是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对教师展示的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后,完成教学任务并提升自身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与练习环节到翻转课堂中则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学生拥有了自主权,其紧迫感与压力也得到增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不会干预过多,此时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进而培养出具有持久性的意志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微课”能使所有学生各显其能。不仅能使老师认为沉迷电脑恨其不争的差生,因兴趣有了学习的用武之地;而且,使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和效果,可以肯定:谁掌握了微课的正确应用策略,谁就会赢得缩短数字鸿沟,促进均衡发展的最佳教育机遇和良好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均获得激发与提升。
  通过在实践中设计与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高效课堂,使教学成果显著增强,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能力要求,能够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增强化学科的综合实践和动手能力,从而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生动性和高效性完美统一。总之,一线教师在新课标课改的大环境下,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打造生动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大有可为。
其他文献
为满足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更高耐热水平钛合金的研究势在必行.热稳定性的降低限制了合金使用温度的提高.热稳定性与合金化有密切的关系,合金的安全铝当量应不大于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艺术生在高考考生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其中美术专业学生数量最多,且对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技能要求逐年提高。美术专业主要涉及素描、色彩、速写三项教学内容,占据学生主要的学习时间;文化课程处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之外,还涉及理综或者是文综,学习时间较少。学生在学习、备考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学生的综合发展,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可见,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安排对高中生来
"全人教育"萌芽于古代,受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在小原国芳的教育实践探索推动下,于20世纪60-70年代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多国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理
写作心理研究告诉我们:作文必须经历“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即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观念或情感,再将这种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写作时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并不出现于眼前,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其实就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留在人脑中的表象(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可见,表象是写作中双重转化的基础。没有表象,“意”和“文”只是无源之水。因此,表象储存的质量如何与写作质量直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