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运用“问题教学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问题教学法 “问题”
  
  物理新课程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强调科学探究,探究性、研究性的问题贯穿于整个物理教材,强调由面向结果转向面向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更注重追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经常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运用“问题教学法”呢?
  一、“问题”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发现问题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起点,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中,可激发求知欲。现代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有效的“问题”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用“问题”来引导课堂,引导学生思考,用课堂提问作为贯穿教学事件始终的重要手段。能否设计出一组好的探究问题,将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物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看法。
  1.趣味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乃真挚的朋友。”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动力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力,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2.生活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物理学寓“理”于“物”。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或情景。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理解得更深刻,容易悟出其中的奥妙,有了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3.科学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理清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找出教材中的思维点,特别是能展现知识发生、发展、延伸过程的素材,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理解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巧妙设计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端。探究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只有问题的存在,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学生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迫切要求;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更谈不上去发展和更新,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成效。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
  四、设计问题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境。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内心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发起学生疑惑、惊奇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问题的探究中去。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建立物理模型。情境要生动形象,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例如在讲到“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回放宇宙飞船升天的录像再提出问题。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提问的目的在于点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对于學生的个性发展犹如松软的土壤对于萌芽的种子一样重要。只有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产生不怕犯错、勇于求异的良好心理,才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地位观念,增强与学生的亲近度,缩短与学生的身心距离,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好疑好问的天性得到发挥,培养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间的联系和层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后要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回答顺利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学生思考后遇到困难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提示。思考时要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常见的方法有:设疑式、对比式、刨根式、比喻式、层递式,等。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赞美。课堂提问效果,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是看问题是否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所惑之处,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恰当选择提问的形式与对象,就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近30年中,转基因技术在哺乳动物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实验生物学及应用生物学领域最为显著的进展之一。传统的制作转基因动物方法有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
我所研制的KWS型止浆塞为地面预注浆进行分段注浆的专用机具,于1985年底试制成功,并通过了技术鉴定。随着工业性试验的顺利进行,逐步转入实际注浆应用,已投入批量生产,至198
描述水力旋流器内多相流动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是现象模型的基础。该模型能适应较宽的工作范围,更重要的是在模型中包括了设备的几何尺寸。建立模型的工作包括预估水流的三维
提 要: 本文首先就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其次着重就地理自主学习的实施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在当前背景下,全面实施地理自主学习还存在着诸多负面条件,希望能对基于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学习进行一番理性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地理教学 自主学习 必要性 培养和实施路径    一、中学地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历史学科课时安排的缩减,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于是设置历史高效课堂成了同行们的一致追求。我认为设置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堂。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发现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堂其实很简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交错的时空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不知不觉中爱上历史课堂。具体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通
摘 要: 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文章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也就是重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认识能力,以及利用这些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教法 “理”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专题地理等。对于不同的内容虽然要区别对待学习,但是
一、矿压计算技术的发展大范围岩石力学三维应力计算模型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联邦德国埃森院二十多年一直在不断完善大范围岩层压力(矿山压力)计算模型并为各矿的开采设
为解决电子支票真实性问题,除技术标准须具体和统一外,还需为使用替代支票或缺乏接触纸质支票机会的当事人建立一种损失赔付机制,以及为寄送、提示和返还替代支票的银行设置
普遍的观点认为: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仅仅是学习一些基本物理现象,是浅层次的,高中物理则是研究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深层次的。初中物理是形象思维的体现;高中物理相对而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和数理应用能力,是抽象思维高度应用的阶段。  因此,很多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抽象思维的应用,而忽略形象
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甚至于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不少,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能使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获。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把所要达到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的坚忍精神和自制力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