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夏初访日散记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ssddf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和元年(2019年),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德仁天皇即位。我再一次踏上日本这片土地。
  东京是鲜活的,是属于年轻人的,它汇集了最尖端的科技,人们在水泥森林中也有了新的丛林法则。


  京都街上洋溢着热闹的氛围,到处都挂着“奉贺令和元年”的条幅。他们好像丝毫不在意“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到底是出自《万叶集》(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还是《归田赋》(汉代辞赋家张衡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一篇小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我不禁想起来4月份,新年号刚刚发布的时候,我们日语专业的同学身在千里之外,就出典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持久的讨论。可反观日本民众,平成也好令和也好,似乎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只是在招徕外国游客的时候,多了一个促销打折的噱头。


  我们的行程分成了关西和关东两部分,在短短一周之内自西向东,横贯本州,我对两地的文化氛围差异也有了更强烈的体会。不论关东还是关西,相同的是他们对外来文化都有极强的包容度,这一点深深地体现在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中。不论英语还是葡语,都可以用片假名将发音拼出,随后便可以堂堂正正地出现在菜单或招牌上。
  受青少年喜爱的食堂料理前三名中,并没有出现我们熟悉的寿司,而是充满浓烈全球化色彩的咖喱饭、炸鸡块和拉面。不得不说,日本人从古至今都是十分擅长“拿来主义”:不管是受中文影响创造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还是现在对于饮食的开放做法。
  这里也是一个不会让外国人产生违和感的地方,在东京,你几乎可以找到各个国家的美食。而且,受历史因素影响,日本有大量的混血,此外还有许多从巴西返乡的日裔群体,这些人群也给日本文化的多元性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使日本变得更加杂糅。


  说到食物,我不禁想起一句英文“You are what you eat.”之前我一直试图证明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征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但是每次自己总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无法得出客观结论。这一次,面对熟悉的菜单,我突然不觉得它们品种丰富、样式新颖了,这也给了我重新审视的机会。
  便当多为冷食,这不仅便于携带而且易于保存。在咀嚼过程中需要用体温慢慢使食物升温,所以进食变得缓慢而安静。
  寡淡的一份便当中往往只有一个出彩的主角,如炸猪排、炸鸡块等,而配菜则是翻来覆去的卷心菜丝儿、莲藕、萝卜、秋葵等。水果昂贵到离谱,在京都炎热的7月,是无法体会在我校食堂餐后暴风享受西瓜的乐趣的。
  几年前我去日本时,看到的就是这些固定搭配,到现在他们对于本土料理的处理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即使通过不断吸收国外菜品的样式,使得“总类”不断扩大。他们好像十分擅长“从一而终”,与其花心思研究新菜,不如下功夫把之前的样式做到极致,所以会出现越来越高级越来越精美的便当,但是便当的内容却没有改良。


  在京都,走过鸭川,走过七条大街,忽然就能够明白,这是一片适合禅宗生长的土地。京都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寺院,随处可寻,有的甚至就在居民区旁边。禅宗的真言总以自我开悟、禅语警示著称,智深院的门口就写着这样一句话:「人の欠点に気が付くのは、同じものがわが心にあるからだ。」注意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我们心中也有同样的东西。
  宗教可以说是贯穿了日本人的一生:出生及幼年成长去神社(神道教)祈福,教堂(基督教)结婚,去世之后做法事埋入寺院(佛教)。但如果走在日本街头,去采访日本人有无宗教信仰,绝大多数的人是连声否认的,他们觉得去神社祈福,去寺院修行,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普通且平常的,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宗教的神秘感和神圣的庄严感。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与神灵共同生存的生活,日本号称“八百万神灵”,这一点在历史痕迹丰富的关西体现得更为突出。街头有很多乌鸦扑簌簌地飞过,你就会感觉他们是不是在替神灵观察人间的动态,如同宫崎骏的电影刻画的那样,那片树林的背后很有可能就是另一个世界。


  此次日本之旅,我对“静能生慧”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这片土地是生长出茶道和花道的土地。茶道和花道是日本传统艺术的结晶,最能打磨人的性格,直到今天,也被认为是高雅艺术的象征,大户人家的女儿们,成为“大和抚子”(指代性格文静矜持、温柔体贴、成熟稳重并且具有高尚美德气质的女性,类似于中国的贤母良妻。大和抚子型女子通常被看作是“理想女性的代表”或“典型的纯粹女性美”)之前,都要学习。

  我一直在思考,同处在东亚的文化圈内,为什么韩国和日本,就具有明显不同的气质?这一次,我觉得我可能找到了答案。日本太静了,“静能生慧”,所以他们有机会好好钻研,同时也能够注意到一些可能被忽视的地方。茶道和花道都有极其繁琐的步骤,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搞反了,就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斥责;插花使用的花错过了一天花期,花瓣呈现出来的样态就有所不同。
  在这些细密的点上,日本人倾注了大量的情感。“精细”,这一点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民族特性中。我们参观工厂的时候了解到,为了获得更加耐高温、更耐磨的材料,他們要不厌其烦地做成百上千次的实验。一位研发人员甚至说:“如果日本人说这个材料不可以,那就一定不可以,其他欧美国家的人就不必大费周折地再去试了。”
其他文献
有效阅读刘雨薇,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生一年级是课程最为集中的一年,也是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通常来说,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阅读材料。作为“半路出家”的文学专业研究生,我还有大量的文学理论和作品需要补上。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阅读,就成了我在研究生学业开始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年级刚刚开学时,导师席云舒要求我们阅读《胡适留学日记》,
我所就读的专业去互联网大厂能够从事的工作均偏运营类,而技术性更强的产品经理岗位往往要求应聘者具备丰富的互联网实习经历。但是,本硕期间我均没有与互联网相关的实习,这在秋招的求职过程中也成为了我的一大劣势。在我的认知中,互联网行业或许更偏爱思维发散、有想法有创意的同学,而这恰恰也是我的短板。在国企央企中,适合我的工作多为党建、人力资源、品牌文化宣传等具有辅助性质的职能岗;而在大型外企、私企中,适合我的
在“北京一号”上,有一个叫作“天空罗盘”的零件向往飞机的日子  通体黑色的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是我常常驻足的另一件展品。据介绍,这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战斗机仅有两架存世。能够亲眼见到它,让我觉得相当幸运。它硕大的机头上绘制着白色的蜘蛛网图案,在这个玻璃钢材质的雷达罩里,安装着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雷达系统,可以让飞机在漆黑的夜晚进行空中格斗。我喜欢站在它面前,想象着当年它夜空中猎杀的情
打樹花是河北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说以前每逢佳节,富人燃放烟花庆祝,而穷人买不起烟花,但是同样渴望着喜庆热闹,聪明的铁匠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城墙上,利用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异创造出万朵火花,好似朵朵烟花盛开。一齐迸溅的万千火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因而得名“树花”。这种特别的“烟花”便宜且漂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前来观看,其热闹喜庆的气
高中时,为了让妈妈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年幼的弟弟,我选择了住校,和妈妈渐渐疏远。  “你就知道疼你的儿子,天天在家陪着他,让我一个人住在学校,什么事都要自己做。”我一边收拾着行李一边抱怨。妈妈在旁边帮我整理衣服,低头不语。我见势略带嘲讽的问道:“我小时候也没见你这么陪着我,都是奶奶带我比较多,怎么现在有了儿子就不一样了?”妈妈听后顿了一下,说道:“因为弟弟还那么小,他需要人照顾,你是姐姐也应该照顾她,
王佳樱  春節期间,上海黄浦江上的浦江年夜饭悄然走红。与浦江游船取得联系之后,我和021视频的另一名记者前往浦江游船,负责人带我们观览了龙船与水晶公主号这两艘游船的内部。那时候,浦江年夜饭预定爆满,已然是一桌难求。  负责人说:“浦江游览水晶公主号除夕夜推出5000元、6000元两种套餐,目前包房已经预定完,只能预定大厅位置。”跑这条新闻的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浦江游船夜景,品尝了两个热门菜,感受了
在线上教育逐步普及的时代,小小的屏幕就好比通向世界之窗,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课学习感兴趣的课程。五花八门的在线教育产品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随心畅游知识的海洋。然而,丰富的资源有时也意味着选择困难。  考研、留学、法考、教资、四六级琳琅满目的在线课程有时会无形之中给我们一种“学识焦虑”,“想学的太多,奈何时间太少”,搜索了各种资源,到头来却都“放在收藏夹吃灰”。多少同学曾一次次陷入自我怀疑,感慨自
在北郵的校园里,经常能发现一些流浪猫的痕迹。从陌生到默契  第一次见到流浪猫是在北邮图书馆的一角,当时正逢下雨,我跑到图书馆的屋檐下避雨,不经意听见了“喵喵”的叫声,定睛一看才发现垃圾桶旁边藏着一只橘猫。它畏首畏尾地探出圆鼓鼓的脑袋,两只眼睛巴巴地望着我,黄白相间的皮毛中夹杂着雨水和泥点,怯生生的样子既可爱又可怜。我想招呼它来屋檐下躲雨,没想到却把它吓跑了  回去以后,我一直惦念着这只流浪猫,在论
从签到打卡交作业到选课,从缴电费再到洗澡洗衣服,相关的App同学们被要求下载过不少,都说是为了方便同学学习生活,但使用起来,常常反倒给同学添了不少的乱。  这些同学们被要求下载的App,大致可分为管理类、学业类和生活服务类等。  管理类  这类App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考勤,同学们在上面打卡签到。  某高校要求同学们使用“钉钉”,为的是上课考勤使用,若是在指定地点没有签到,则被视为旷课。有时学校一些必
2018年9月,第一批零零后新生入学。从零零后入学各种闪念到军训、社团的精彩生活,我们对零零后在大学里的学习与成长将一直关注。大学生杂志从2019年1月刊开始,《倾听95后》专栏正式更新迭代,更名为:《倾听零零后》!  欢迎全国高校喜欢写作的零零后小伙伴们加入大学生杂志校园记者联盟这个大平台!我们每期会推出关于零零后校园学习、生活、社团、情感、心理等各方面征稿主题!凡参加零零后征稿主题的来稿都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