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肺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分析

来源 :海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ai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我国中医药防治肺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9月中医药防治肺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我国中医药防治肺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结果:(1)共纳入131篇文献共计245味中药进行数据挖掘;(2)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黄芪、甘草、茯苓、白术、半夏、党参、麦冬、薏苡仁、陈皮、北沙参等;(3)所用中药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消食药为主,药味苦、甘并存,药性寒、温并用,归经涉及肝、肺、胃、脾、肾多个脏腑;(4)聚类分析得出7个核心中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4个药对(组)。结论:通过对防治肺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中药进行数据挖掘,能够发现潜在的中药组方规律,明确核心中药,有助于为后续消化道反应治疗药物的开发研究及现代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中近40年来中医药治疗中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再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因子分析及复杂网络构建等。结果:经过纳排标准筛选出307篇临床文献,包含方剂483首。中晚期NSCLC常见证候以气阴两
探讨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医药治疗肺癌相关文献,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提取合格文献的相关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分别采用Lantern 5.0及SPSS Molder 14.1软件,对频率>3%的中药进行隐结构及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频数描述,分析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
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大类能够导致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丧失的重大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脂肪基质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有望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目的:探究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研究诱导过程中是否存在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诱导
目的观察夏枯草颗粒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夏枯草颗粒治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方法雌性育龄期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5)和乳腺增生模型组(n=25)。模型组序贯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模型。建模后将模型组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三苯氧胺组及夏枯
发掘2012-2018年广州香港胃癌Ⅱ-Ⅳ期、主症、转移、治疗阶段、证型的理法方药数据,包括药频、归经、四气五味频次统计、治法及药方。方法: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中心住院及香港东华三院中医肿瘤科门诊合共1868条的胃癌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功能:复杂系统的熵聚类、互信息法、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及总结胃癌用药规律。结果:(一)用药频次统计结果依序:首10位:甘草>白术>茯苓>陈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名老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病案,运用相关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探究各位名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辨证观点及治疗思路,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提供了参考,在科研上提供指导,在临床上能更好辅助肺癌患者的放化疗治疗,并改善肺癌患者放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癌放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战略目标(“双碳”战略)。农业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又是巨大的碳汇系统。如何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是推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实现碳达峰, 农业减排固碳既是重要手段, 又大有潜力。为此, 本文梳理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趋于平稳达峰状态, 化肥施用和农场能源使用等现代农业投入要素的使用产生的碳排放
文章分析偏远地区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出具有农村初中学校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增强学生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