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解读学生心灵的工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e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日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平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合理地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呢?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数学日记是学生展现个性的天地,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透过一篇篇日记,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心灵世界中的数学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
  一、注重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指导
  由于认知有限和年龄较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有限,因而教师必须在写作内容方面给学生做详细的说明,如数学日记可以写哪些内容、怎样写等。第一次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时,我讲解的并不多,只是找来一篇范文,大概内容是讲一个孩子陪妈妈到超市买东西,观察记录下每件物品的价钱,最后用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结算总账这样一件事。第二天,批阅学生的数学日记时,发现千篇一律,要么是陪妈妈去超市,要么是陪奶奶去菜市场……这次指导失败说明了教师一定要准备充分,不要在全班范围内阅读范文,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写作思路。当学生完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日记后,可选出一些优秀的在全班朗读并分析。
  二、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内容
  数学世界非常奇妙,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毅力坚强的数学家,变幻无穷的数学推理……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数学日记里的主题。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非教学课上与学生一起分享,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记得2007年,我曾在一节文体课上和学生做了一个有关数学的小游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0~7之间任意选择一个数;
  第二步:将这个数乘上2;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数加上5;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数乘以50;
  第五步:将第四步所得数加上一个数字,假如今年生日已经过了,就加上1757,假如没过,就加上1756;
  第六步:用第五步的得数减去你出生那年的年份,将得到的数告诉老师。
  接下来教师进行猜数,许多学生都让教师猜。教师不仅能猜出学生的周岁,而且连第一步所选的数字也能猜出来,学生们吃惊不已。最后,教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能猜出来呢?”
  这节课过后,很多学生都写了数学日记,都写得很好。有的学生还在为这个问题动脑筋思考,有的学生已经摸索出一些头绪来了,但还是说不清楚,这两类学生都在日记中表明一定要继续思考,并且继续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还有一些学生已经探究出其中的道理,语言非常严谨,甚至有的学生还对其进行了拓展。如:为什么第五步是加上1757或1756?如果到2008年,应该加上多少?学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在数学的大世界里,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格式和字数上不必对学生作过多要求,写作数量也不宜过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寻找写作的内容,如果时间不够充分,想必大多数学生会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去编造数学日记,这不是我们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初衷,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数学日记失去兴趣。因而,不论学生数学日记的格式如何、字数多少,只要学生认真思考了,有了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就应当及时鼓励他们。
  四、及时进行评价与交流
  及时做出评价也是数学日记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些评价不能和批阅数学作业一样,打个等第即可。数学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画出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在阅读完后写上生动、有趣、激励的话语,必要时及时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一些平时较内向,不太爱和教师交流的学生或许会在他的数学日记中流露出一些情感,如他对数学的不喜欢;为什么努力了,数学成绩还是不理想;妈妈总是送他去学奥数,但是很难,他不想去学……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记录下这些情感,说明他是愿意与教师分享的。如果教师不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他就会认为写了也没用,以后就很难在数学日记中看到他的情感流露了。因而,一旦发现学生在数学日记中有非正常情绪,或需要帮助时,教师一定要寻找合适的时间、地点,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如果有需要将好的作品与大家分享时,一定要事先询问学生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数学日记(特别是情感类的)与大家分享,得到学生同意后,再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夸一夸这篇数学日记的优点,也可以说一说还可以怎样写会更棒,集中学生的智慧,大家一起进步。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懂学生,只有真正读懂了学生内心的需求,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更加真挚的爱,更加有效的帮助。
其他文献
我在教学“圆环的面积”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圆环教具后,要求学生自制一个圆环,并知道圆环面积等于外圆面积减去一个和它同圆心的内圆面积。用字母表示就是S=πxR2-πxr2=π(R2-r
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式教学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一种实践,它对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深化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及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个体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应用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具有渲染气氛、酝酿情绪、渗透主题的作用。有效的“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弦,设疑激趣,促进学生的情绪高涨,使学生进入思维的亢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谈谈有效导入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有效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上,特别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大千世界处处有推理的材料,事事是推理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把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经验,培养学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