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语文课程兼具语文工具性的同时,也肩负着培育学生语文素养、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历史使命。高中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等的重要路径。基于此,高中语文教育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探究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沉淀,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渗透传统文化,能丰富语文文化底蕴,帮助学生培育语文素养与文化素养。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于高中重压,高中语文课程教育渗透传统文化岌岌可危。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开发多样性传统文化渗透方法,促进语文课程教育与传统文化渗透的紧密融合,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同时,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一、巧借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很多文人墨客都把自身情感融入于古诗词中,以此来表达自身的豪情壮志,或抒发对世俗的愤懑和不满。通过古诗文,读者能够切实理解与体会诗人的情感,深入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思想所散发的魅力,而且古诗文中所涉及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能助于学生深刻的认知传统文化。教师应将古诗词文化融入于语文教育中,这样学生习得古诗词知识的前提下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语言,认真解读每一个字词的含义,体验词句魅力,同时也要向学生阐述作者创作背景与一生事迹,比如介绍作者生活、仕途遭遇等,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等,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借以语文课程古诗词学习,引导学生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与底蕴。以《归园田居》教学为例,作者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史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归田园居》描写了陶渊明隐居田野后的生活与感受,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之后的愉快心情与乡居乐趣,也彰显诗人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热爱田园生活的伟大精神。如果教师仅仅是简单的讲解字词含义与应用技巧,忽略诗人创作背景,必然会影响语文教学时效性,也与古诗词基础知识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轨道相背离。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巧借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时,应该诱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生活遭遇与挫折等,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深入剖析古诗词语文结构与文字表达技巧,内化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文素养与文化素养,挖掘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二、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怎样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渗透传统文化,是需要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知识、内化知识的重要路径,语文教师务必要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课程既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语文课堂教学渗入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习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与感悟我国传统文化魅力,肩负起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渗入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关键方式。但教师需要注意: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渗透传统文化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根基。其次,教师要诱导学生以平衡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信心的品读传统文化,以积极心态解决感悟传统文化时遇到的问题。此外,课堂中为能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还要营造课堂文化气息,搭建学生汲取文化知识、感悟文化魅力的平台,帮助学生内化我国传统文化精神。
  三、利用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教学阵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对于课外实践的重视度不高。这种教学模式会加大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成一种任务,即便以渗入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目标,也难以让学生真正的接受传统文化,更谈不上体验与感悟传统文化底蕴。基于此,教师应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挖掘学生兴趣与热情,比如组织阅读经典书籍、品读国学小说等,将传统文化有形化,引导学生实践中感悟傳统文化魅力与内涵。同时,渗透传统文化时也要与道德实践有机融合,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之相联,培养学生理论实践应用能力,全方位升华文化素养。利用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规避不良文化、思想的冲击,习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重新焕发。
  四、总结
  语文课程教育渗透传统文化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教师应立足于语文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巧妙的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自愿、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内化语文知识的同时,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徐玉芹.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7):28-30.
  [2]沈纪阳.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2):113-11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形成性评价产生的背景、定义、实施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五个方面,探讨了在英语教学的全面落实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英语教学;有效应用  一、形成性评价产生的背景  教育是一个从量变达到质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学习程度变化及时做出判断与评定,由此产生相应的教学评价。评价是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
摘 要: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小學数学作为一个奠基的作用,更为重要。如今的数学课堂,大多都是按照书本知识循规蹈矩的讲,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较低,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虽不像初高中数学那么难,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在小学生的这个年龄段,大多是处于六到十二岁之间,这
摘 要: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全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知识之一。因此,必须加强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对化学分析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现阶段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现状,随后对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以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相关参考。  
摘 要:大数据技术已经快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思考方式,社会调查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也越为广泛。文章从三方面分析社会调查的发展现状,并为社会调查适应大数据时代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社会调查;现状;趋势  社会调查是学者研究社会问题的数据来源基础之一,我国学者将社会调查应用与多方面研究。例如李顺毅基于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发展从总体方面有助
摘 要:高中语文的教学需要通过有效的形式以保證其实行,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多数教师也遇到过不少挫折。比如:学生上课精力不够集中,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烈等。尤其是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自主学习方面。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写作教学;应用探析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教师对其性质理解的深浅,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语文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教师能否在教学之中克服教学困难,这与教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