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墩发掘方法史略谈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墩形遗址(简称土墩)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只要有人类定居的地方就会有土墩遗留下来。其形态和规模差别很大,小型土墩直径只有数米,大型土墩直径可达几十甚至上百米;其功能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土墩是墓葬或墓葬群,从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铁器时代。
  土墩是最常见、最容易被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存之一,所以也成为早期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对象之一。对土墩的发掘与研究为田野考古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度程度上奠定了考古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比如对北美土墩的发掘让学者们意识到其建造者是当地的土著文明而不是外来文明,让大众对美洲土著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引起人们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北欧,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土墩的发掘积累了丰富的共生文化遗存资料,进而从田野考古的角度实证了“三期论”,是考古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英国学者通过对土墩的发掘,让其罗马化时代之前的历史为世人所熟知,也让史前史的研究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土墩发掘的历史是田野考古走向成熟的一个缩影,土墩发掘技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里选择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些例子能让我们大体了解田野考古工作方法的发展脉络。需要说明的是,田野考古发掘方法的进步不是线性的,而是不均衡的。比如同样是西方学者,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本土的发掘水平往往高于同时期在中东、西亚一带,这主要还是与发掘性质有关。欧洲本土的考古发掘往往带有解决学术问题的色彩;而在中东、西亚一带,发掘则多是想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特别是珍贵文物,发掘时通常会根据工人发现的文物数量及价值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励),往往一个考古学家需要管理数百甚至上千人的发掘团队,还要考虑到食宿、安全、交通、与当地政府交涉等问题,其面临的困难是在欧洲本土发掘的学者所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做到规范和精细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考古发掘制度,但在中东、西亚,直到20世纪40年代很多考古工地的发掘水平仍停留在简单的“挖宝”阶段。
  早期发掘
  19世纪50年代以前,田野考古的先驱们所进行的工作多带有猎奇、寻宝,或夏日消遣娱乐的色彩,工作方法相对简单粗暴,比较极端的例子是1849年梅里韦瑟(John Merewether,1797—1850)在埃夫伯里(Avebury District)只用了26天时间便发掘了31座土墩,可想而知其工作不可能精细。


  早期的发掘方法一般是在土墩顶部挖坑或者穿过土墩的中央开探沟,通常不会对土墩进行整体发掘,挖掘的目的只是在于寻找墓葬以及重要文物,探坑与探沟的大小没有一定之规,地层剖面以及葬俗信息全被忽视,墓葬整体结构不明确,发掘过程中哪些部分应该保留,哪些部分应该被清理也没有标准,有时在恶劣的天气下也进行挖掘,在这种潮湿泥泞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弄清楚遗迹的地层情况以及土墩结构的,更不用说记录详细的发掘过程和进行精确的绘图了。
  当然,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苛求前人,毕竟早期的学者能走到田野之中已经是一大进步,正是他们工作上的不足与失误为下一辈学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面发掘
  皮特·里弗斯将军在考古学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在他之前的田野考古学者大多是归入古物学者一类,虽然他们也做田野发掘,但发掘和资料收集的水平及眼光还比较初级;在他之后,田野发掘技术趋于成熟,遗物收集和信息的记录也更为规范,考古学已经真正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皮特·里弗斯在土墩的发掘方面也有类似的历史地位,1893—1894年发掘的沃尔土墩(Wor Barrow)即为典型例证。皮特·里弗斯先发掘土墩外围的环壕,对发掘环壕时出土的文物用三维坐标记录其位置,细小的骨骼碎片、陶片也都被收集起来,这与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一致的。墩体发掘时,皮特·里弗斯采用了与前辈们相似的做法—开探沟,但他开的是宽近14米的大探沟,发掘时在大探沟的中轴线上保留了一系列上窄下宽、横截面为方形的土柱(pillars),用来保留土墩原始高度以及地层剖面信息。探沟发掘结束后,土墩剩余的部分也被完全发掘,这样才不会遗漏任何遗迹,只有土柱被保留至最后,出土器物同樣用三维数据记录出土位置。发掘过程中所做的精准的测绘工作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如遗物出土层位图和土墩的总平面图,即使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也是十分优秀的工作。


  李济先生1926年在西阴村“灰土岭”发掘时也保留了“土尖”,从“土尖”的外观形态以及英文表述方式推测,李先生很可能在留学期间看过皮特·里弗斯的著作或接触过相关资料,受其启发采用了相似的发掘方法。
  成熟阶段
  虽然皮特·里弗斯19世纪末的田野工作方法在当时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学者的发掘,但也有不足之处,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土墩纵向大剖面资料记录太少,给后来研究者复原土墩原始状态造成了不小的困难。20世纪20年代,土墩的发掘技术渐趋成熟,如1925年西里尔·福克斯(Cyril Fred Fox,1882—1967,最早获得剑桥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之一)在耶塞菲格(Ysceifiog)发掘的青铜时代土墩。
  发掘前福克斯在土墩两侧各插一列小木桩,并标明桩号,同一列的木桩间距只有约0.3米,以木桩为测量的基点与基线,可以快速测量遗迹单位和出土文物的三维坐标。福克斯在发掘过程中根据遗迹现象的分布范围绘制了7个土墩的剖面图,其中纵向1个,横向6个。根据其保留的资料可以非常精准地复原土墩的地层和遗迹信息。


  1947年,惠勒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的布拉马吉里(Brahmagiri)发掘时用四分法解剖了一座约公元前1世纪的墓葬,发掘时按照对角线的顺序发掘,中间留0.45—0.9米宽的隔梁,隔梁是交错式的,这样可以绘出土墩完整的横纵剖面,而不被隔梁所中断。虽然现在的科技手段日新月异,能获取过去无法想象的历史信息,但仅从发掘技术上来说,我们今天的发掘水平仍没有超出惠勒70多年前的工作。
  文中史料部分主要参考自Archaeology from the Earth、The Pioneers of English Archaeology、Pitt Rivers—The life and archaeological work of lieutenant-General Augustus Henry Lane Fox Pitt Rivers,DCL,FRS,FSA。
  (作者为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
其他文献
大幕开启2020年12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碳达峰),到2060年中国要完全实现碳中和。“30~60”碳目标为我国碳中和目标设立了总体时间表。今年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1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的公告》。根据公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7月16日开市,2225家发电企业作为启动初期交易主体进入市场交易。
7月2日,省林草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尚有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两_优一先”表彰大会精神、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重点书目的部分章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林草行业科技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快林草业建设发展,就必须深入实施林草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标。近年来,庆阳市全面推进“科研项目化、技术体系化、成果产业化”模式,先后实施各类林草科研推广项目58项,完成中央、省、市财政投资876.91万元(其中:国家7项470万元、
《辽宁林业科技》是由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辽宁省林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林业科技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1-1714/CN21-1107/S。报道内容:林木种苗造林、森林经营、森林生态、森林保护等专业的新成果、新技术。《辽宁林业科技》全年6期90.00元,欢迎订阅、投稿。
在生物医学文献挖掘领域中,已有的BioBert采用预训练的方式在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BioNER)任务中表现出优秀的实体识别性能,却存在模型规模过大、速度过慢的缺点。针对BioBert网络模型如何高效压缩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生物医学名称实体识别模型,命名为FastBioNER模型。该模型采用动态知识蒸馏方式对BioBert模型进行压缩,首先,通过动态权重函数模拟真实的学习行为,即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动态调整各部分损失函数的重要程度;其次,采用动态知识蒸馏方式将训练后的BioBert作为教师模型,压缩到一
本发明提出一种锂硫电池的非晶相三硫化钼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将四硫代钼酸铵加入去离子水溶液,调节PH至酸性,使用多孔碳球进行吸附并蒸干溶剂,将吸附后的碳球在氢气/氩气混合气氛中煅烧,煅烧之后进行退火,获得碳包覆的非晶相三硫化钼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多孔中空碳球吸附硫代钼酸根离子后高温煅烧,内部的硫代钼酸盐转变为非晶相的三硫化钼,非晶相的三硫化钼在与锂离子复合过程中,S-S键断裂形成短链低硫化物与锂复合,不易溶解于电解液中,从而降低硫化物的穿梭,克服现有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穿梭效应较大引起的 循环性能降低的问题。
期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强化钼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钼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85%-98%Mo、0.5%-15%活性金属元素、0.1%-5%碳化物以及0.1%-5%稀土金属氧化物;所述钼合金具有钼-活性金属相-钼的强化界面。本发明通过活性金属分离钼-钼弱结合界面,形成“钼-活性金属相-钼”的强化界面,同时利用超细/纳米碳化物与稀土氧化物的均匀复合弥散分布形成的大量微观界面吸收中子辐照产生的点缺陷,从而提高钼合金界面结合强度与韧性,并因此改善抗辐照脆化性能。
文章通过构建兵团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08-2019年兵团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9年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明显提升,呈现出“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变动趋势;其中,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改善,生态文化意识指数呈现波浪式的攀升态势,而生态资源节约和生态社会发展水平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制约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兵团产业结构的长期滞后性发展以及产业生态化水平较低;创新
旅游产业的国民经济贡献度、就业贡献度有目共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分析表明,旅游产业需要区域经济系统的支撑,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本论文以山东为样本,选取2012-2018年山东省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区域经济系统与旅游产业经济系统具有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分析的结论为:虽然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比较同步,但存在旅游产业系统优于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