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的观察品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一种特殊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品质上,观察品质是观察主体在观察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科学观察品质的养成又可促进观察习惯的巩固。
  【关键词】培养 观察品质 提高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98-01
  观察能力是观察者在科学观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一种特殊能力。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感性知识广度、深度和对观察对象认识的准确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和观察品质上,观察习惯是观察主体基于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求知欲望的驱使和观察乐趣的体验,进而形成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观察品质是观察主体在观察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并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观察效果的个体智力特征,科学观察品质的养成又可促进观察习惯的巩固。
  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提高观察能力谈谈粗浅认识。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性,抓住观察的重点
  观察的目的性包括明确观察对象、条件、要求以及观察的程度和步骤等,它对观察起着定向作用。有目的地观察才可能使观察深入,细致和有效,知道观察什么并不完全等于观察的目的性就十分明确,一般地来说,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乐于观察的,但是他们的“观察”常常有盲目性,实际上是“观看”,在遇到仪器多、现象复杂的情况,就搞不清楚对象了。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观察的目的:为什么观察,要观察什么,如何观察等。
  二、多层次、多侧面地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
  在明确的观察目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有序地进行观察,多侧面地获取物理现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对观察对象的整体印象,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可观察,既能指出整个实验说明的问题,又能对实验现象的全过程有清晰的印象,有些物理现象具有系统、综合的特点,但学生在观察时,常漏掉一些现象或对现象的每个细节都有印象,但不能连贯形成整体图景。例如在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人教版实验修订本《物理》第二册P167实验):把线圈A插入线圈B中,要使线圈B中产生感应电流,就必须使穿过闭合线圈B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可以是:①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线圈A的电路;②在接通线圈A的电路后,用变阻器改变线圈A中的电流大小;③可以把线圈A相对线圈B插入或拔出。而且线圈B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线圈A中产生的磁场方向、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的增减以及线圈B的绕向均有关系。又如在演示横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实验中,有些同学只注意了质点的上、下振动,有些同学只注意波在向前传播。这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质点的振动和波的传播是同时、同步、和谐地进行,从而全面地认识振动与波的关系。为此,在教学中应改进演示实验的方法,加强观察中的指导,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适当重复演示,也有助于观察全面性的培养。
  三、把握现象的本质,使观察过程更深刻,准确
  观察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认识规律。由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必须通过思维,才能把事物的一般特征与个别特征、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区分开来,才能够揭示出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合乎逻辑的必然联系,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思维活动参与的观察过程,才能使观察过程更深刻、准确。但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主要被教师“一言堂”所代替,学习活动中理解、记忆现成结论的成分较多,而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进行独立观察、发现和思考的活动很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学过的现象能理解,没有见过的现象就束手无策,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观察中遇到的新问题的情况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能事无具细地全都告诉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实验中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实际出现了什么现象?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现象变化的原因何在?能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对于新现象,那就要在观察过程中自觉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揭露事物间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以把握现象的本质,认识新事物。如果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就很容易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象,那就算不上“观察”了。
  四、抓住物理现象中稍纵即逝的现象,提高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的敏锐性主要是指,在观察过程中,能够抓住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中稍纵即逝的现象;能够通过对比,洞察现象细微差别和本质;能够区别出复杂现象变化中的个别现象等。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充氮的云室里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并拍摄了两万多张云室照片,从40多万条粒子径迹的照片中发现有8条产生了分叉。分析径迹的情况可以确定,分叉后的细长径迹是质子的径迹,另一条短粗的径迹是新产生的核的径迹,粒子的径迹在跟核碰撞后不再出现。从而进一步证实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在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一般都考慮到要使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这对突出现象的主要特征,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是有利的,但是这对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对学生提出的主要特征以外的现象,或提出的题外的问题(哪怕是奇异的问题),老师都应从正面给以引导。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性的课外观察题目。
  五、如实地反映物理事实,尊重实验的客观性
  如实地记录、描述观察结果,是我们认识现象本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前提。我们要告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我们所根据的实验原理、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器材和实验者的实验水平等原因,使得实验结果存在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误差。另要防止先入为主的观察,不能认为观察到的只是“已经知道的”,这是求真知、获真识的前提。
  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养成科学观察品质是提高观察能力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课内、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品质的素材,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充分利用,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董若子《物理教学》1989.2
  [2]《物理能力测量研究》续佩君 广西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干预.方法 对47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划分类型,并实施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结果 患者家属都能密切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患者
心力衰竭是尿毒症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对1654例尿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和急救护理,总结相关经验体会,以供临床
目的 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 将11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89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肺保护通气;对照组20例,采用传
摘 要: 高职生处于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他们对世界有了一些认识,但缺乏自控;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感和探索欲,但容易出现行为偏离。职业学校应从根本上改变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薄弱的局面,认识职校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找出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对在职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生 青春期 性健康教育 存在问题 建议    在一次讲授刑法中犯罪形态时,我举了一个强奸案例来说明犯罪
数学,枯燥、严密、抽象.谈论到数学,人们关注的看中的仍然是考试卷上的100分.尽管在理论上谈“创新与实践”,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讲究的仍然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数
珠心算是珠算式心算的简称,珠心算教学的意义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可.文章分析了农村珠心算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
目的 探索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新式的动-静脉内瘘方法.方法 对前臂无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内瘘患者,经彩超评估上臂血管情况后,采用肱动脉与头静脉或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做侧侧吻合.使用连续性缝合完成的技术要求.结果 20例患者上臂侧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无明显内瘘术后相关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使用情况良好.血流量符合血液透析要求.结论 连续性缝合法不需要特殊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自体的血管,
【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探究性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重点进行分析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中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
【摘要】新课改实施有10年了,教师们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便也存在诸多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教师们只有深钻教材,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并在课标理念引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走出解决问题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36-01  从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