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所在的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风风雨雨。为了继续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必须认识到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内部控制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才能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朵奇葩继续健康的开放下去。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对策
一、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条件下的民营企业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民营企业经历了巨大的失败,表现出较高的市场淘汰率,这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继续发展是不小的打击。虽说某些民营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化,甚至已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财政部于2008年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修订后正式颁布。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必须努力探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对策,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所有员工为了保证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正常有效运行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以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预防并纠正各类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从而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完整,并根据这些会计资料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那么,企业在构建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等五个方面的原则。民营企业只有综合使用上述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遏制会计资料的舞弊行为。这是企业有效风范经营和运行风险的有效措施,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前提条件之下,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这是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得很多民营企业也在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和涉及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企业的技术和员工需求不断扩大。这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掌握和控制企业各项信息等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必须通过一定的会计和统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并通过分析一些会计资料来判断企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人员能够协调一致的工作,否则就会导致企业经营混乱,效率低下,企业资产流失,甚至还会引发一些舞弊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因此,民营企业要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法》和会计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更多的重视生产经营环节,对于内部管理普遍较为忽略,因此,企业的总体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要不就是根本没有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即使制定了,贯彻执行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2)由于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家族式经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治理机构和治理人员,基本上由公司领导人或其亲戚全权代理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这就使得民营企业所谓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水准。这还容易导致企业重要岗位与管理模式相分离,还容易发生舞弊行为。(3)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相应的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是一味的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过多的关注于企业的低成本和低投入,而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考评等软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4)总体来说,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社会责任感不强,经营诚信也不是很足,此外,民营企业家的权威性太重,往往缺乏民主性的决策,这也是影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一个弱点所在。因此,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往往容易失真,违纪违法现象时常发生,整个资金管理存在散乱差等问题,总体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导致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领导层由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专门的审计部,因此,企业的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四、构建民营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目前的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成果已经较为成熟,这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标准的框架;我国国内企业也有很多已经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展较为稳定快速,这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经济基础;此外,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保障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需要。挑战在于:企业还缺乏足够的危机感,因此,执行规范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因此,往往借口实施的成本高而主动抵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高,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体现有效性。由此可见,民营企业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正确分析和处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方法如下:(1)民营企业要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形成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强制力量,同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使内部控制建设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并通过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分步实施,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动态的过程中得到建立与完善。(2)在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前提之下,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架构,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家族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民营企业资本的联合,建立起产权清晰的现代产权制度,吸纳和发挥非家族成员的人才进企业,有利于企业管理层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3)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使得员工可以做到以身作则,并与其工资福利等直接挂钩,使得企业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度大增,还可以鼓励员工举报舞弊和违法违纪行为,并及时发现与积极采取解决对策。(4)民营企业要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任用,改变传统的人力管理观念,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积极吸纳,培养和激励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招聘和培训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对于人才的认定和聘用工作。(5)民营企业要健全内部控制的结构设置,完善人员的责任分配与授权工作,一旦发现不能胜任或渎职现象或其他不当行为的时候,应立即更换人员,并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保证优秀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于不相容的职位和职务要进行适当的分离处理,才能达到制衡的作用。(6)民营企业还要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风格,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使企业的生产减少盲目性。对于关键岗位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换,加强对于预算环节的控制,增强风险控制的意识,避免由于举债过度而引发的巨大财务风险和财务困境,积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民营企业在意识到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应依据我国实际的特殊国情,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之下,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所有员工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梦.浅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08(6)
[2]李荣融.五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N].人民日报. 2008(3):8(15)
[3]马梅芝.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9)
[4]张砚,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7(1):37~42.
[5]郑玉梅.浅谈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0(1)
[6]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J].上海会计管理.2000(5):22~25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对策
一、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条件下的民营企业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民营企业经历了巨大的失败,表现出较高的市场淘汰率,这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继续发展是不小的打击。虽说某些民营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化,甚至已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财政部于2008年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修订后正式颁布。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必须努力探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对策,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所有员工为了保证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正常有效运行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以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预防并纠正各类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从而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完整,并根据这些会计资料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那么,企业在构建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等五个方面的原则。民营企业只有综合使用上述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遏制会计资料的舞弊行为。这是企业有效风范经营和运行风险的有效措施,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前提条件之下,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这是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得很多民营企业也在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和涉及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企业的技术和员工需求不断扩大。这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掌握和控制企业各项信息等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必须通过一定的会计和统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并通过分析一些会计资料来判断企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人员能够协调一致的工作,否则就会导致企业经营混乱,效率低下,企业资产流失,甚至还会引发一些舞弊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因此,民营企业要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法》和会计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更多的重视生产经营环节,对于内部管理普遍较为忽略,因此,企业的总体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要不就是根本没有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即使制定了,贯彻执行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2)由于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家族式经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治理机构和治理人员,基本上由公司领导人或其亲戚全权代理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这就使得民营企业所谓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水准。这还容易导致企业重要岗位与管理模式相分离,还容易发生舞弊行为。(3)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相应的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是一味的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过多的关注于企业的低成本和低投入,而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考评等软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4)总体来说,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社会责任感不强,经营诚信也不是很足,此外,民营企业家的权威性太重,往往缺乏民主性的决策,这也是影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一个弱点所在。因此,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往往容易失真,违纪违法现象时常发生,整个资金管理存在散乱差等问题,总体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导致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领导层由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专门的审计部,因此,企业的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四、构建民营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目前的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成果已经较为成熟,这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标准的框架;我国国内企业也有很多已经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展较为稳定快速,这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经济基础;此外,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保障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需要。挑战在于:企业还缺乏足够的危机感,因此,执行规范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因此,往往借口实施的成本高而主动抵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高,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体现有效性。由此可见,民营企业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正确分析和处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方法如下:(1)民营企业要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形成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强制力量,同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使内部控制建设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并通过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分步实施,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动态的过程中得到建立与完善。(2)在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前提之下,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架构,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家族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民营企业资本的联合,建立起产权清晰的现代产权制度,吸纳和发挥非家族成员的人才进企业,有利于企业管理层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3)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使得员工可以做到以身作则,并与其工资福利等直接挂钩,使得企业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度大增,还可以鼓励员工举报舞弊和违法违纪行为,并及时发现与积极采取解决对策。(4)民营企业要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任用,改变传统的人力管理观念,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积极吸纳,培养和激励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招聘和培训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对于人才的认定和聘用工作。(5)民营企业要健全内部控制的结构设置,完善人员的责任分配与授权工作,一旦发现不能胜任或渎职现象或其他不当行为的时候,应立即更换人员,并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保证优秀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于不相容的职位和职务要进行适当的分离处理,才能达到制衡的作用。(6)民营企业还要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风格,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使企业的生产减少盲目性。对于关键岗位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换,加强对于预算环节的控制,增强风险控制的意识,避免由于举债过度而引发的巨大财务风险和财务困境,积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民营企业在意识到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应依据我国实际的特殊国情,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之下,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所有员工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梦.浅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08(6)
[2]李荣融.五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N].人民日报. 2008(3):8(15)
[3]马梅芝.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9)
[4]张砚,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7(1):37~42.
[5]郑玉梅.浅谈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0(1)
[6]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J].上海会计管理.200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