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丰富低年级学生的语言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抓课堂,为积累奠基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 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境中。对文章的每一句话不能平均用力,一定要着重指导朗读重点语句,要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只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读,才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品味细节中的关键词。文章的每一个字词,在学生眼中都是那样的普通。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与思,才能逐渐让学生明白,每个字词其实都折射出了作者的文采与智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词的恰当运用,才会有精彩的句子和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思维去束缚学生,我认为,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才能慢慢学会怎样自己阅读,自己欣赏,进而达到有效积累。
  二、 广积累,不求深挖坑
  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准备好了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我亲手摘抄的各类优美词句。开学第二天,让同学们相互传阅,并且告诉他们,这上面的词句,不是老师自己动脑筋写的,而是把别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了上面;也不是老师一天就完成了的,而是每天摘抄一点,这就叫“积累”。我看到每个同学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知道,他们已经对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第二天,每个同学的书包里便多了一本积累本。每天中午的自习时间,便是他们摘抄积累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句话和两个成语。由于他们年龄较小,所读书籍有限,所以,每次都是我先摘抄好,让他们照着我的抄。抄好后,要一起练习把句子读通顺。对所抄的成语,也要初步理解,要求背诵。第二天早读的时间,也要读几遍。为了方便记忆,加深印象,我把所积累的内容给他们分了类,尽量和教材同步。刚开始,同学们看到较长的句子时,会有畏难情绪。这时,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帮他们越过这道坎。经过半学期的训练,他们再看到类似的句子时,已能欣然接受。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悄然成为一种习惯。
  三、 搭平台,重语言运用
  积累多了,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但要正确运用,却并非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平台。我鼓励同学们与人交流时,有意识地恰当运用自己积累的词句。说得好的同学,及时予以奖励。很多时候,在课间休息时,都会有同学跑过来,很自豪地告诉我:“老师,我刚才用了两个成语。”“我刚才说了一个比喻句。”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下课时,有四个同学站在走廊上,指着食堂屋顶上冒出的屡屡白烟在讨论。一个同学说:“你们看,屋顶冒烟了,蒙蒙眬眬的,我都看不清大榕树了。”另一个同学说:“好美啊,就像白纱巾一样。”又一个同学说:“你们快看,它在往天上跑。”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同学打断了:“跑着跑着就消失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啊。当时,我就在全班对这四个同学给予了表扬。
  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运用好词句的同时,我大力号召学生在写话时运用。每一个学生只要在写话中恰当运用了所积累的词句,我都会给他们勾画出来,运用一处,奖励一张奖票。对于写得好的写话将作为范文来念,让同学们自己发现哪些地方写得好。大多数学生都会从比喻、拟人、成语的运用几方面来欣赏。这些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好的文章,将会选入班刊,此后,同学们的积极性与日俱增。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活用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既可由教师适时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化解抽象知识点。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也能参与演示,参与交互,教师把握演示的时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情境渲染,有效激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将文字、声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感受幸福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幸福课堂的感受。这样的课堂,可谓是课伊始,趣已生。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向我们展现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壮丽的景色,但是台湾的蝴蝶谷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蝴蝶谷景象的迷人,从而
一、 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1. 丰富教材内容,实施愉悦教育。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育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它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多媒体百科全书、各类专题学习网站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时,我在网上找到有关小露珠的一段录像,结合课文进行欣赏。这种生动逼真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了极
一、 故事激疑,引出“相争”  1.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了解,老师发现大家喜欢听故事。那好,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历史小故事。  2. (课件播放《苏代止赵伐燕》故事视频)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分裂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有一回,赵国想出兵攻打燕国,燕国的大臣苏代听说后,主动向燕王表示,愿意去见赵王,设法阻止这场战争。苏代来到赵国,见到赵惠王后,便给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以指导课外阅读作品(整本书或整套书)为主要目的的课。我们认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课内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阅读策略,增长见识,学会学习,品味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在研究进程中,我们积极构建了“通过阅读学习”的指导课模式与策略。指
期刊
一、 阅读封面,创境激趣  师:(手拿绘本,投影封面,遮住书名)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有意思的绘本。先来看看封面,猜猜这本书可能会讲什么?  生:(兴奋起来)我猜会讲一只兔子的故事,因为封面上画了一只兔子。  生:我觉得会讲这只兔子为什么生气的故事,因为它都气得冒烟了。  师:(追问)仔细看看这只兔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它非常非常生气?  生:它脸蛋都是红红的。  生:它撅着嘴,抱着胳膊。  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