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多挑战,不但要求毕业生掌握平面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此,各大高职院校应立足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岗位的需求,积极推进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综合素养。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平面设计在社会各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于高素质、专业化的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初入社会的平面设计毕业生无法立即满足岗位的需求,就业后仍需时间不等的培训和学习期,这不但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会给企业造成培训负担。另外,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平面设计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的制图技能,还要具备独特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校必须立足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不再片面强调理论和技能的教授,还要注重设计理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技能过硬、审美在线且富有创造力的优秀设计人才。
  高职平面设计教育现状
  培养周期短,教学方法落后。在目前的高职教育模式下,刨除大量的活动时间、课余自由时间及实习时间,学生实际接受课堂教学的时间并不多,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实际岗位需求。而且,多数高职院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课堂示范,学生照本宣科地模仿,课后布置统一练习作业,学生在网络素材库搜集差不多的素材,作品毫无新意。长此以往,学生会缺乏必要的设计能力。
  学生培养以模仿为主,创新意识缺失。平面设计作为艺术教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教学目标。但为了降低入门难度、巩固基础技能,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模仿教学法,忽视了创新理念的培养。而且,由于教授的课本知识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均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学生作品犹如生产线上的复制品,对于同一设计主题,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创意都千篇一律,完全背離了艺术教育的初衷。
  高职院校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针对艺术领域虽然设置了不同的专业,但各专业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却相差不大,缺乏专业范畴内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平面设计虽然以培养创造性设计人才为教学目标,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却落后陈旧,课程安排也不够科学合理,使得原本应该闪烁创新之光的课程变得刻板、枯燥。首先,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基础技能的练习,忽视设计及创新实践的安排,使得学生设计能力平平,严重影响学生就业。其次,大量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完全按照平面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课程,这样就使得原本系统的教育出现了薄弱环节,培养的学生自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岗位的需求。
  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严格来讲,平面设计强调启发性,在授课中需要通过师生互动碰撞出艺术、设计火花,这样学生在习得技能的同时,也锻炼了创新意识。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较为保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片面强调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情感交互,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课程更关注设计技能的教育,缺乏设计理念层面的引导和交流,学生因此而缺乏创作热情和创作技巧,很难设计出创意作品。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结合社会需求,采用“实用型”教学方式。首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课程设置中保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科学配比,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设计能力教育,使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岗位职责及技能要求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在学习中能够针对自己的不足加强练习,从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计主题不一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性和创新精神,落实对学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以提升技能为核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不断积累设计经验,实现设计审美和理念的不断提升,使其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践行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平面设计作品是设计者创新精神与艺术审美的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真正用创新的理念和方式酝酿作品的设计者,才能收获认可、实现长远发展。用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去匹配发展中的岗位需求,是目前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此,高职平面设计必须进行教学理念改革,积极践行创新教育理念,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教育学生树立独立设计、创新设计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并能够运用创新的方式去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另外,随着人类文明和艺术理念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流派和风格的变化日新月异,平面设计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应关注设计市场的发展方向,立于设计理念发展的潮头,适当进行前卫或市场预测走向的设计教学,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更新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平面设计涉猎广泛,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一定有丰富的文化和设计底蕴。因此,高职平面设计课程要注重教育手段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注重细节的习惯,引导学生广泛地涉猎和有选择地储备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设计和创新理念。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分析、实践任务等教学手段,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去解决设计问题,对于同一设计主题提出立意不同、表现方式不同的设计方案,逐渐形成具有自身意识烙印的独立设计风格,向真正的创意设计者迈进;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各种设计实践和社会实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渐积累设计经验、开拓设计视野,并逐渐实现设计思维和理念的优化升级及设计底蕴的全面提升。
  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导向,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艺术作品是人内在意识观念的外在表现。因此,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应强调以现代设计观念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对各种设计流派的作品和风格进行拆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尽早形成自己的作品风格;同时,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导向设置课程,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增加学生的艺术底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给予学生个性化表达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设计理念,挖掘其在设计中独特的、创造性的风格,从而赋予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冲击力。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与社会企业开展培训合作,组织教师前往企业学习和考察,全面了解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丰富实战经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如此,教师才能结合最新的设计理念和社会需求展开教学活动,使教学与就业有效结合,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专业过硬的人才。
  (作者单位:李天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戴馨旻,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摘要】篮球是儿童与青少年最喜欢的运动,小篮球的竞赛条件与规则依据少年儿童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少年儿童更早地接触篮球运动,提升篮球技术、战术意识及运动兴趣,夯实篮球运动基础。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与运动能力基础各不相同,在小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中积极引入分层施教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施教;小篮球;运球技术;提升策略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体育强国梦”,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
单元复习课的上法有多种,如结构图式的知识点梳理、以思想方法为主线的设计.文章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设计了一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课,并浅析此节课中如何通过三个问题体现对应的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推动高中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本文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背景入手,简要提出了高中数学多样化课堂构建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力求改善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突破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困境.
【摘要】要想使高中物理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创新思维,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其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章结合高中物理有关知识,对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情境;创设方法;研究  一、前言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少学生对物理课程心生畏惧,且抽象、理论
圆类复合问题的突破重点是整合图形的边角关系,合理构图,生成特殊图形,利用图形的特殊性质解题.问题的解析思路往往不唯一,变换视角可生成不同解法,文章将对一道圆类复合问题进行解法探究,并开展解后反思,提出相应教学建议.
【摘要】简笔画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必备技能.简笔画的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教学意义.通过简笔画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及学习状态,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同时借助学生的相关能力提升,实现对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简笔画;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程迎来新的发展和蜕变.一方面,新课改对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另一方面
“棍棒底下出孝子”曾被许多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暴力的教育手段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肢体暴力所带来的伤害是直观的,容易被人们所感知和关注。而冷暴力作为家庭暴力的一种,潜藏于家庭日常相处中,通常以冷淡、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为表现,给人的精神和心理带来伤害,因其具有隐匿性、反复性、形式多样性和难以鉴别性,容易被人忽视。它像一把刺向心灵的利剑,对孩子的伤害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