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iqi8627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Sp)血流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Sp血流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感染类型、基础疾病等临床信息,以及部分菌株的药敏及血清型结果等。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15例)和好转组(40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

结果

57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1;5岁以下为主(51例,89.5%);社区获得性感染31例(54.4%)。发热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并肺炎39例(68.4%),细菌性脑膜炎13例(22.8%)。28例(49.1%)有基础病,其中原发肾病综合征5例(17.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13.8%),神经母细胞瘤4例(13.8%),15例(26.3%)其他基础病。病程中并腺病毒感染9例(15.8%),轮状病毒感染3例(5.3%)。53株Sp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青霉素不敏感率为43.4%,多重耐药率为88.7%。21株Sp具有血清型结果,除1株11A型外,均属于13价蛋白多糖结合疫苗(PCV13)包含的型别。28 d预后死亡组15例,病死率26.3%,好转组40例,经多变量回归分析,脑膜炎(OR=7.611,95%CI:1.476~39.238,P=0.015)、脓毒性休克(OR=29.719,95%CI:2.231~395.952,P=0.010)为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p血流感染多为5岁以内、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可并病毒感染,病死率高;脑膜炎、脓毒性休克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菌株属于PCV13覆盖血清型。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临床特征及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分析1例疑诊新生儿OTCD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遗传代谢疾病相关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的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血样进行OTC基因突变检测。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上检索文献,比较分析国内已报道新生儿OTC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OTC基因突变位点。结果本例患儿男性,日龄6
摘 要: 本文对职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搞好职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职校计算机课程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力量的日益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形势下,社会对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衡量标准无疑又包含了一项新的内容。如今,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已经成为很多职位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作为培育大量职业型人才的摇篮,职校应紧跟时代
原钙黏蛋白19(PCDH19)基因相关癫痫是一种特殊X连锁遗传疾病,女性和嵌合体男性受累,男性半合子不受累。近年来,有关PCDH19基因相关癫痫的报道逐渐增多,PCDH19基因已成为重要的癫痫致病基因之一。现对PCDH19基因及蛋白结构功能,PCDH19基因相关癫痫的遗传方式、致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