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l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临床特征及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基因突变位点。

方法

分析1例疑诊新生儿OTCD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遗传代谢疾病相关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的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血样进行OTC基因突变检测。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上检索文献,比较分析国内已报道新生儿OTC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OTC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

本例患儿男性,日龄6 d,因"气促6 d,反应差、发热伴抽搐1 d"入院,质谱分析显示血氨>500 μmol/L,乳酸5.7 mmol/L。基因检测发现患儿OTC基因第2外显子发生c.176T>G (p.Leu59Pro)错义突变,是一新发现的OTC基因突变位点。文献报道国内有18例新生儿OTCD患儿,全为男性,临床上多数表现为反应差、吃奶差或呕吐、呼吸困难、抽搐、嗜睡或昏迷等症状,质谱结果显示患儿血氨均明显升高,仅7例患儿行OTC基因突变分析。

结论

本研究丰富了新生OTCD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类型,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用于疑诊OTCD患儿的基因检测,OTC基因c.176T>G是一新发生的错义突变,国内外未见报道。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预备党员如何加强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学生预备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创新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探讨了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新建地方高校;学生;预备党员  作者简介:陈虎(1977-),男,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付德志(198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宿迁学院党委办公室组统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