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中的估算教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具有发展智力和激活思维的作用。本文谈谈在估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体会。
一、估算教学的重要性
估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有人做过统计,平时应用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例为3:1。一个人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工作效率的高低。估算教学已成为世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许多国家都把估算教学纳入了数学课程标准,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没了估算课程。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估算以口算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两者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精确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并且估算对精确计算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估算能根据算式中的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其结果作出迅速的判断,可以防止一些明显的错误,为精确计算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反映学生在正确思维的基础上,善于简缩思维过程,进行跳跃式的快速思维,从而能够比较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结合估算教学,可以训练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问题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条件,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判断力对问题作简约的紧缩推理,从而正确、快速地探求出解决问题的捷径。例如,某电动车厂有男职工900人,女职工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40%,女职工有多少人?(A、1500人B、600人C、1200人)。这道选择题如果进行笔算,先求全厂职工人数:900÷(1-40%)=1500(人),之后再求女职工人数:1500-900=600(人),然后才能确定选“B”。这样做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作出选择。我们可以利用估算知识,综合考虑题中的条件: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40%,可见少于男职工;已知男职工900人,女职工肯定少于900人,题中只有“B”少于900人,很快可以决定选“B”。这样结合估算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就能自觉地摆脱表面现象的干扰,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既简缩了思维过程,又提高了解题速度,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三、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常常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思路灵活。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可通过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思考问题,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比较15/28与19/39的大小,有一些同学一看到比较大小,又是异分母,就想到通分。但有的同学说,这道题可以不用通分,只要进行估算:15/28>1/2、19/39<1/2,就可以判断15/28>19/39。像这样的估算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学生寻找解题的最佳方案,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四、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反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方向灵活,能机智主动地寻求多种解题途径。例如,判断“5.86×2.3=134.72”计算是否正确,可让学生从这样几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估计,灵活解答。①可通过其整数部分进行估算:5.86≈6,2.3≈2,乘积应该在6×2=12左右,显然这道题运算出错。②把整数部分相乘,5×2=10,再加上小数部分的乘积,怎么也不会满百,所以这道题是错的。③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被乘数、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且两个因数的末位相乘最后一位不是零,那么积也应该是三位小数,不可能是两位小数。④两个因数的末尾是6和3,那么积的末位应该是8,而不是2,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错的。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像这样结合估算练习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避免乏味的死算,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检验能力。
五、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是指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与众不同的设想,善于找出别出心裁的好解法。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求异,使学生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结合估算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例如,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2分,如果不算数学成绩,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0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鼓励学生用最合理、最巧妙的方法解答。绝大多数学生列式:92×3-90×2=96(分)。但也有部分学生运用估算解答:由于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0分,而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2分,说明这两科在原来90分的基础上都增加了2分。增加的分都是由数学多出的分数来补充的,所以数学成绩是呢92+2×2=96(分)。这种合情合理的估算能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快速发展,对优化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颇有裨益。
综上所述,通过估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同学们在估算教学中可以养成对所从事的工作预先作估算,以便养成采用较好的办法把事情办好的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来说是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优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小学阶段实施和加强估算教教学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会卓有成效。
一、估算教学的重要性
估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有人做过统计,平时应用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例为3:1。一个人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工作效率的高低。估算教学已成为世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许多国家都把估算教学纳入了数学课程标准,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没了估算课程。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估算以口算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两者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精确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并且估算对精确计算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估算能根据算式中的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其结果作出迅速的判断,可以防止一些明显的错误,为精确计算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反映学生在正确思维的基础上,善于简缩思维过程,进行跳跃式的快速思维,从而能够比较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结合估算教学,可以训练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问题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条件,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判断力对问题作简约的紧缩推理,从而正确、快速地探求出解决问题的捷径。例如,某电动车厂有男职工900人,女职工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40%,女职工有多少人?(A、1500人B、600人C、1200人)。这道选择题如果进行笔算,先求全厂职工人数:900÷(1-40%)=1500(人),之后再求女职工人数:1500-900=600(人),然后才能确定选“B”。这样做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作出选择。我们可以利用估算知识,综合考虑题中的条件: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40%,可见少于男职工;已知男职工900人,女职工肯定少于900人,题中只有“B”少于900人,很快可以决定选“B”。这样结合估算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就能自觉地摆脱表面现象的干扰,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既简缩了思维过程,又提高了解题速度,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三、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常常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思路灵活。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可通过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思考问题,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比较15/28与19/39的大小,有一些同学一看到比较大小,又是异分母,就想到通分。但有的同学说,这道题可以不用通分,只要进行估算:15/28>1/2、19/39<1/2,就可以判断15/28>19/39。像这样的估算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学生寻找解题的最佳方案,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四、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反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方法多样、想象丰富、方向灵活,能机智主动地寻求多种解题途径。例如,判断“5.86×2.3=134.72”计算是否正确,可让学生从这样几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估计,灵活解答。①可通过其整数部分进行估算:5.86≈6,2.3≈2,乘积应该在6×2=12左右,显然这道题运算出错。②把整数部分相乘,5×2=10,再加上小数部分的乘积,怎么也不会满百,所以这道题是错的。③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被乘数、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且两个因数的末位相乘最后一位不是零,那么积也应该是三位小数,不可能是两位小数。④两个因数的末尾是6和3,那么积的末位应该是8,而不是2,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错的。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像这样结合估算练习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避免乏味的死算,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检验能力。
五、通过估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是指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与众不同的设想,善于找出别出心裁的好解法。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求异,使学生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结合估算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例如,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2分,如果不算数学成绩,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0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鼓励学生用最合理、最巧妙的方法解答。绝大多数学生列式:92×3-90×2=96(分)。但也有部分学生运用估算解答:由于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0分,而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2分,说明这两科在原来90分的基础上都增加了2分。增加的分都是由数学多出的分数来补充的,所以数学成绩是呢92+2×2=96(分)。这种合情合理的估算能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快速发展,对优化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颇有裨益。
综上所述,通过估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同学们在估算教学中可以养成对所从事的工作预先作估算,以便养成采用较好的办法把事情办好的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来说是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优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小学阶段实施和加强估算教教学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会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