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人文性质的学科,想象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在文化传承与发扬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从初中生思维的特点出发,大力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想象力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提高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想象力;培养
1.引言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和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必要措施。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挖掘学生的智力和潜力,这就需要让学生具备更强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想象力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科学家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翅膀”。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历史是人类不断利用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发展的历史。纵观人类世界发展史,每一次社会的重大进步和发展都和人类社会的重要发明有着深远的关系,因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想象力是其存在于发展的重要支撑。语文教材上的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想象发挥和创造出来的;学生每一次与老师共同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都是领会作者的想象与思考的过程; 学生阅读作品或进行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想象力的培养放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3.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3.1.学生知识积累过程以被动接受为主,难以实现想象空间的拓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的积累处于被动接受,而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然而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想象空间受到一定的阻碍,学生思维方式也处于较为被动状态。这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思维不能适应当今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表现较为普遍。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则会对学生想象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
3.2.语言训练过程较少,学生想象表达能力培养被忽视
语言训练是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想象力进行有效激发的关键阶段。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性训练较少,使得学生接受语言训练目的不够明确,训练过程较为机械。这也说明学生对于语言训练内容不感兴趣,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并没有通过语言训练将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激发,教学过程目的不够明确,教学目标难以形成。然而这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主要方面之一。
4.初中语文阶段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方法
4.1.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语言训练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单方面的加强,更重要的则是在于对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产生身临其境的表达想象过程。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此,想象力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师针对这一差异进行有效指导,可以使得学生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不同方向的培养,达到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会使得学生想象力得到广泛培养。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老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来开展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或改写,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能力来揣摩故事中相应人物的行为与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2.以阅读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好评。杜甫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去作品中感受,就无法从作品中收获。想要学生了解想象力如何在具体的作品中发挥作用,教师就必须在作品中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对于语文教材上的作品,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闪光点。如在学习歌颂爱国情怀的作品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自身情感经历上引导,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感受。另一方面,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力较丰富、文学性较强的作品,而不是将课外阅读限制在字词的理解与学习上。只有教师在阅读要求上加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收获想象力。
4.3写作训练结合情景想象,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写作训练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情景想象过程进行不断的激发,通过不同写作题材对学生想象空间进行不断地拓展,进而达到以写作促进学生想象空间以及思维空间的拓展这一基本教学目的。学生写作时如果没有想象力,其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写想象作文是提高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想象作文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联想。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训练, 让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想象,形成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景想象过程的加强是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的主要手段,在此之中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研究,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使得学生写作方向能够更加明确,写作风格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进而促使学生能够以写作训练带动想象力的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提高道德修养及人文修养、培养创造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循序渐进,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多层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形成更强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秀英.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 J ] .成才之路.2011.(06 )
[2]杨桂莲.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大观周刊.2011(3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想象力;培养
1.引言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和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必要措施。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挖掘学生的智力和潜力,这就需要让学生具备更强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想象力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科学家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翅膀”。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历史是人类不断利用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发展的历史。纵观人类世界发展史,每一次社会的重大进步和发展都和人类社会的重要发明有着深远的关系,因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想象力是其存在于发展的重要支撑。语文教材上的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想象发挥和创造出来的;学生每一次与老师共同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都是领会作者的想象与思考的过程; 学生阅读作品或进行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想象力的培养放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3.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3.1.学生知识积累过程以被动接受为主,难以实现想象空间的拓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的积累处于被动接受,而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然而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想象空间受到一定的阻碍,学生思维方式也处于较为被动状态。这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思维不能适应当今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表现较为普遍。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则会对学生想象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
3.2.语言训练过程较少,学生想象表达能力培养被忽视
语言训练是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想象力进行有效激发的关键阶段。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性训练较少,使得学生接受语言训练目的不够明确,训练过程较为机械。这也说明学生对于语言训练内容不感兴趣,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并没有通过语言训练将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激发,教学过程目的不够明确,教学目标难以形成。然而这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主要方面之一。
4.初中语文阶段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方法
4.1.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语言训练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单方面的加强,更重要的则是在于对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产生身临其境的表达想象过程。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此,想象力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师针对这一差异进行有效指导,可以使得学生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不同方向的培养,达到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会使得学生想象力得到广泛培养。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老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来开展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或改写,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能力来揣摩故事中相应人物的行为与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2.以阅读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好评。杜甫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去作品中感受,就无法从作品中收获。想要学生了解想象力如何在具体的作品中发挥作用,教师就必须在作品中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对于语文教材上的作品,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闪光点。如在学习歌颂爱国情怀的作品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自身情感经历上引导,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感受。另一方面,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力较丰富、文学性较强的作品,而不是将课外阅读限制在字词的理解与学习上。只有教师在阅读要求上加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收获想象力。
4.3写作训练结合情景想象,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写作训练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情景想象过程进行不断的激发,通过不同写作题材对学生想象空间进行不断地拓展,进而达到以写作促进学生想象空间以及思维空间的拓展这一基本教学目的。学生写作时如果没有想象力,其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写想象作文是提高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想象作文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联想。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训练, 让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想象,形成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景想象过程的加强是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的主要手段,在此之中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研究,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使得学生写作方向能够更加明确,写作风格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进而促使学生能够以写作训练带动想象力的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提高道德修养及人文修养、培养创造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循序渐进,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多层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形成更强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秀英.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 J ] .成才之路.2011.(06 )
[2]杨桂莲.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大观周刊.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