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与语言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共同的必然结果,没有思维,不会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没有语言,也就没有失去内涵的具体思维;思维借助语言进行表述,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进行思维训练,就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维训练因素,紧密配合语文教学,使思维训练过程和语文教学过程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训练只有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多年来,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不断研究,加强实践,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一般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在小学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没有感知过,这些抽象的概念如果得不到形象思维的参与,那都是无法顺利理解的,即使教师反复解释说明,学生读得再熟,也难以形成准确的表象。怎么办呢?只能从具体的形象事物出发,逐步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指导学生理解“盯着”,我是这样做的:“瞧,黄老师正盯着教室天花板!大家看看黄老师是怎么做的!”学生马上举手说:“黄老师在看天花板!”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黄老师是怎样看的。”我再一次盯着天花板,学生又举手了:“黄老师看得很认真!”“黄老师看得很专心!”“黄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既遵循了思维发展规律,强化了词语的训练,又发展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要考虑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这些思维方法,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教会学生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进行抽象概括。如,教学《桥》一课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句话时,有些老师直接说出这句话表达了老汉的不徇私情。多数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另一位教师则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看老汉的表情,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②:是愤怒。
  生③:是毫不犹豫。
  师:再看这段文字,你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愤怒、毫不犹豫。
  生④:我从“冲、揪、吼道,像只豹子”体会到的。
  屏幕出示这段话,点红生④说的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读出老汉的愤怒、毫不犹豫。
  师:排到后面去!排到后面去!越靠后越靠近什么?(死亡)可这个小伙子是他的亲生儿子呀!这时,你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什么?
  这样,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的语言文字,一步一步概括出了“不徇私情”精神,学生不仅掌握句意,而且掌握了思维的方法。
  三、创设思维发展的情境
  创设思维的情境,主要在于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思维创造一种氛围。
  一要创设问题情境。任何思维都是从問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出精当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要创设活动情境。感情的东西越丰富多彩,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越顺利越活跃。另一方面,在感性活动中,又必须让思维积极的参加进去,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如,有经验的教师教学《捞铁牛》一课之前,先在水中放一个盆,再往盆了放石快,然后再把石快拿出,让学生观察水盆的水的沉浮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学《捞铁牛》,学生对“船舱了装满泥沙”、“向上托的浮力”等词得到了真正的理解,并深刻理解了文中“装上沙”“铲上沙”“上浮”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要留给思维的时间。教师接二连三地提问题,学生匆匆忙忙地回答,表面看来,重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实则没有让学生很好地思维,再是教师只注重学生回答的结果,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如教师问: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学生答:可以分为三段。学生为什么分为三段?他是怎样思维的,教师心中无数,学生也未必思维得在理。因此,教师要舍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这个思维过程摆出来,才能看出学生的思维合不合逻辑,能否辨证地看问题,这时,教师才能因势利导,开阔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切记给学生定筐筐设套套,要想尽千方百计把学生思路扩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还要强调灵活性,这条思路行不通,学生换另一条思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抽象概括出问题的含义。学生理解角度广,运用面就必须阔,语言文字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现象是认识事物的出发点,而本质的东西是要经过反复思维,通过现象才能认识它。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满足于知道“写什么”,而不求明白“为什么写”和“怎样写”。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深入钻研的品质,如,有的教师教《金色的鱼钩》一课,设计这样的问题:“老班长不满四十岁,为什么就背有点驼,满脸皱纹,两鬓斑白了呢?”这一问促使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认真思考,透过表面文字,抓住了本质。
  总而言之,语言文字训练必须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不可顾此失彼。正如乌申斯基所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纯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其他文献
【摘要】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一、意志的培养;二、情感的培养;三、竞争能力的培养;四、自信心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尊重、关怀、信任学生是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意志 情感 竞争能力 自信心  学生在学校里既要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也要收获心灵的成长。而掌握并运用一
近年来,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问题具有复杂性,涉及到社会、经济、公共管理等多个方面,如民工荒、群体性事件等。农民工问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更为完善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且同时能够进一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往往缺乏这方面的重视
男性一生中罹患慢性疾病的概率要高于女性.疾病的高发,不仅给男性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和谐的家庭带来了隐患. “顶梁柱”们,是时候重视健康,警惕疾病隐患啦!rn“压力山大”导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框架式阅读法、逆向化阅读法、立体交叉式综合阅读法、比较阅读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法指导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
【摘要】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语文学科,其独具的学科特征,决定了该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语文学科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便利性。以下谈一谈我对语文德育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法的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农村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农村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为什么特别重要呢?  首先从生理发育上看,初中阶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需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意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保制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