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生活事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教学过程“生活化”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认识圆周率时,我提前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圆,准备一根线,一根尺子。第二天,我让他们四人小组任选三个圆量出其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观察这个商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发现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先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根据教学内容所确定的实际,引导学生体验题里的生活情节或情景,利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认识和掌握分析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以显性活动为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见过的“尺”有哪些?其实还有另一种尺子也可以测量物体的大概长度,知道是什么“尺”吗?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的身上有哪些“尺”,请同学们讨论找到自己身上的哪一种“尺”可以测量物体的大概长度。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物件让学生先估计测再实际测,这样学生对“米和厘米”就建立了实际表象,防止了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同时也加强了实际应用的指导。如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我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准备添一些奖品,带了50元来到商店,请你们帮助老师出一出点子,要买些什么奖品呢?这样教学,具体的经验经过一番整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的应用。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技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知识的积累。
  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中的联系,“生活数学”强调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中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强大内部动力。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当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趣从事观察、语言表达训练时,便会诱发写作的积极性,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本文主要从以说促写、以仿促写、以玩促写、以评促写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 习作教学 畏难情绪 兴趣激发  畏难情绪是习作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学生习作中最难过的一道坎,它直接影响习作教学的效果和学生
摘 要: 写话是作文教学的前奏,是作文的基础练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作者做了一些引导尝试,受益匪浅。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写话教学 教学研究  低年级说话、写话练习是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基础阶段,如果引导得法,则学生往往会产生
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的地下块根,为藏医常用药,广泛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等地区。本课题组前期药理实验证明蕨麻正丁醇层可提高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细胞膜氧化损伤,是蕨麻抗缺氧、缺血损伤作用的有效部位。但其化学成分并不明确,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利用开放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以及制备型反相HP
摘 要: 通过对学生复习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总结,对章节的复习只是停留在做题上,缺少对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因此,让学生学会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织、编码和提炼,主动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优化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思维导图”更是发挥了强大的应用功能。我们常常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记忆、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
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由于未能真正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意图,出现“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于是在新教材中很多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容被删去了,这不但影响新课程的有效落实,还加重学生的负担。可见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对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笔者就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