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的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高考中文理科必考的科目之一,同时它也是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关键性科目,因此,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数学教学都极为重视.数学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关键则取决于师生间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成效,为使教学互动成效最大化,就必须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一、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
  1.平等交流,互促共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间才能产生亲和融洽的关系,学生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的同步交流,培养师生朋友式的教与学关系.与此同时,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人人参与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判断命题“若a,b为异面直线,则经过a至少有一个平面与直线b平行”的真假性.很多学生因为缺乏立体几何思维,很容易分辨不清.教师就通过对已学知识的介绍及实物模拟进行说明.一学生即刻提出,“若a为一个平面,b是平面a外的一条直线,则经过b至少有一个平面与平面a垂直”命题是真还是假?我肯定他问得好,接着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说明了问题的本质和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融洽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激情渲染,保证热情数学教学内容通常是枯燥、单一的公式、定理、公理等,这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感官疲劳,引起消极怠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以高昂饱满的激情开始每一节课,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在讲解数列时,可以从国际象棋的发明谈起,从自然界动物、植物的生活、繁殖规律——斐波那契数列谈起,在引发好奇心的前提下适时提出数列的相关内容.另外,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适当的评讲,尽量采取激励政策,保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课堂上和谐、活跃、有序、竞争的教学气氛.
  二、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容量是保证
  1. 整体把握,细化落实在学期开始,教师就必须对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全过程,并将教学任务和进程细化到月、周、日,保证课堂容量的适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不间断的作业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然后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与本班学生实际学情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堂容量,难度低的可适当拓展容量,难度高的可适度取舍,亦可难易相互搭配调和,使得课堂教学时有起伏,充满挑战与激情.
  2. 分层兼顾,灵活调整每个班级约有五十名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课堂接受能力都是存在客观差异的.教师一节课的容量不可能兼顾全班所有学生,为
  尽量避免学生“吃不饱”和“吃不消”现象的产生,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隐形分组,以中间百分之七十这一层次学生为课堂容量安排的主要依据,兼顾上、下两层次特殊教学需求.在实际落实中,课堂容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灵活调整.
  三、 科学实施衔接式教学是关键
  1.初中、高中数学特点
  初中数学特点:量少时间充足,初中学科少,数学又是重点科目,分到的课时自然比较多,而且初中数学知识点相对较少,使得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充足的时间巩固;题目雷同,频繁出现,初中数学由于知识点少,考试练习题型相对有限,对固定题型的不断练习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熟练度.
  高中数学特点:量多时间缺乏,高中教学科目大量增加,而且每一科目都是重点,所以每科课时按需分配下来就相对较少,加上高中数学知识量大、难度高,给师生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知识点多,结合面广,新课改后数学知识点增加很多,而且难度加大,如幂函数、算法初步、统计案例、对称与群、矩阵等.另外,高中考试题型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师生就很难抓住题型,如函数与数列结合、圆锥曲线与数列结合、立体几何与向量结合,函数与导数结合等,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透彻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实现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2.改良途径
  第一,新旧衔接,承上启下.高一学生受初中知识结构体系的影响,无法顺利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为此,高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讲授新知识前注意复习相关旧知识,利用知识迁移,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如讲“集合”时可以复习初中学习的“点的轨迹”;讲“任意角三角函数”时,可先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等.
  第二,鼓励超前,激发创新.敢于超前是创造的前提,是成功的阶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各有不同,为使学生更好地凸显自我、展现自我,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超前探究学习,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促进个性化发展.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和教师指导下,积极进行超前探究学习.如在复习三角形面积的正弦定理表达式S=absinC时,一学生突然提出:“三棱锥的体积是否能用它的两个相邻侧面的面积与这两个面的夹角的乘积求得?”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在否定理论后,又一学生提出是否还与相交棱相关,继续让学生进行思考,最后总结出正确理论.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效果与他们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虽然不是学生顺利探究的内因,但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有效探究创设条件,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探究的效益。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探究过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发现或创设问题,例如,小聪与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验证猜想:像到平面镜的距
一、微型化学实验与探究式实验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明确提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康复作用。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0例给予针刺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65例仅给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2组康复指标和效果。结果:治
教法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编目,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是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曾经多次按照以下方法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  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生:夏秋季的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夏秋季的百草园。大家默读第二段,从中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找出后,学生边说,
备课组是学校各学科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实施集体备课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落实学科管理、监控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科团队的核心阵地。  一、当前学校备课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备课活动流于形式。由于备课组内竞争机制的存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往往是主备人唱“独角戏”,其他教师则“出工不出力”;即使有时有主备人在发言,其他教师就坐在旁边闲聊、上网,完全是等学校检查教师的到来,检查教师一走,
中考历史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个九年级历史教师和学生都关心的问题。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大家的做法,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中考历史三轮复习法,以供大家参考。  中考历史三轮复习法就是把九年级历史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一段时间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是基础复习,时间大致在两个月左右,从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到4月底,
<正>《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王庆其教授在其《王庆其内经讲稿》中说:"风性易动,风气又通于肝,肝病多化风。故震摇,眩晕等具有风象的病证,其病机同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