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给人美感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多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声构图,在视听中感受美,体验情感美;从对比中鉴赏美,从动静中领略美。多媒体教学“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美育功能,使学生提高语文审美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育;感受美;鉴赏美;领略美。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多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鑒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 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在视听中感受美。
  文学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物态化的特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然而,学生受时代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的参差,拗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例如《荔枝蜜》一课,课件设计时,抓住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线索,先是以平面连环图式再现作者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不小心让蜜蜂蛰的经过,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不大喜欢蜜蜂”情感疙瘩,接着以“参观养蜂大厦”的录像播放,让学生认识小蜜蜂的生活特征,最后以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蜜蜂采花酿蜜图,农民勤劳插秧图,配以重点文段呈现,让学生领悟小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创造情境,以情感人,在实践中创造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低。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地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举初一上册的《春》为例,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
  二、 从对比中鉴赏美,在动静中领略美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教学抽象的讲述为直观形象的演播,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产生“乐学”的情绪。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比例的童话和寓言之类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基础,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褒贬相间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教学这类课文,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独特的美育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学生无意注意,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人物形象的内在意蕴,自觉地 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分析对比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情感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学生情感充沛有助于深刻地感受美。多使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能产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而这种情感纽带并非机械地组合,而是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
  诗歌教学必须根据其特点,不仅注重领会其精练的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而且更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诗中那丰富的想象往往跨越时空,虚实有无兼用得宜,阴阳动静刚柔相济,浓淡深浅近相应......不论是主题、情思、韵味的表现,表达方式的运用,行文节奏的处理都包含着矛盾对立的谐和,无不展现和谐美的身姿,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联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街市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作者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诗段。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吸收美感信息感受逼真的情景,引起心理的共鸣,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
  可见,“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电教媒体,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使学生真正进入“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是实施语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摘 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本文是笔者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读”模式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学读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其将来能独立面对世界打好基础。这是教育教学深入改革的要求,是学校全面实施教育功能的需要,
摘要:中国加入WTO以来,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熟练和精通国际通用语言一一英语成为当今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双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今,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双语教学成了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数学也作为一个试验田,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中学数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双语教学难度更大。同时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
高层次人才作为国家最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其管理机制的建设尤为重要,不仅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也是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
摘要: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
课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
期刊
摘要:职高阶段的英语教育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职高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激发和培养职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满足职高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需求,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对职高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英语教学,在中国这个地方方言多种流派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那是基础差自觉性不好的职高学生,学习英语有着很大的困难,所以本文就针对职高英语学习出现的困难,从方法、学习目的、等等方面入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质量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看,其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尚不完善,需要在班主任教师的引导下约束自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新,专业能力要强。给学生教给想象的方法,绝不是想象的结果。  关 键 词 教师观念 想象 創新  制约学生写作水平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教师缺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的能力。我们作文教学的艺术并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发、唤醒和鼓励,在于指导学生发现生活,领悟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在这个
摘 要: 英语more than 短语的用法比较特殊,理解和翻译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正确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使用技巧,达到正确理解意思、准确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 more than 用法 理解 翻译  在现代英语中,more than 用的非常普遍,而且它又有一些特殊用法,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真正掌握其含义、能运用自如,并不那么简单。正确理解其用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