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四步任务设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判性思维介入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线甚至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个体质疑与思考、小组讨论与合作、师生对话与点拨、课后实践与反思”四步任务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步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05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此,笔者提出“个体质疑与思考、小组讨论与合作、师生对话与点拨、课后实践与反思”的四步任务设计,并结合《论语》教学,以儒家“孝道”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谈一谈四步任务设计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中的具体应用。
  材料一: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材料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任务设计一:个体质疑与思考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质疑的内容一般为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观点是否正确、判断观点正确与否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材料,教师抛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材料中的“孝道”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用质疑的眼光去独立分析问题、探究文本,关键是观点必须有理有据,也就是既要说出个人的观点,还要说出为什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个性化解读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任务设计二:小组讨论与合作
  小组讨论可以提供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扩大学习的参与面。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学生间不同起点、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思考,拓宽其批判性思维的广度。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讨论:1. 古人“孝”的合理性,是不是愚孝;2. “孝”放在当代应如何批判地继承;3. “孝”是否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这与笔者的预设基本吻合。
  任务设计三:师生对话与点拨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堂上,需要结合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来进步一开展生生、师生对话。通过对话来增加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深度。以下将把课堂这一环节重点呈现出来。
  生1:我们认为“材料二”指的是一个人在父亲生前和死后都要遵从“父之道”,这里的“道”必须是“正道”。当然,一个事情要从两个方面来看,这句话对父辈也做了要求:父辈言行必须符合“正道”,要为晚辈做出表率。
  师:原始儒家的“孝”与“慈”是对等的关系,而后儒只是单方面强调子女的“孝”,剔除了父辈的“慈”,这实际上是被扭曲和异化了的“孝道”,对此等糟粕我们要批判和摒弃,同时对原始儒家的精华应当继承和发扬。
  生1辩证地将“道”解读为“正道”,能够变换角度,考虑到儒家对父辈也是有要求的,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深刻。此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并抓住教学契机,向学生介绍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华与糟粕,以及今人对传统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学生想不到、拿不出证据时教师帮着呈现。此时,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能力。
  生2:我们小组对“材料一”有所质疑。如果子女认识到父母的错误,却因为这种形式上的“孝”而不违父意、过而不劝,这样并不是“孝”。
  师:刚刚你提到了形式上的“孝”,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孝才是实质上的“孝”呢?
  生2:我想到了子夏问孝,孔子的“色难”。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是“礼”,它能很好地体现两代人之间的真情感,富有人情味。天下确有不是的父母,面对父母之错,我们应耐心、和颜悦色、智慧巧妙地劝说,如果能感化父母并助其改正,那就是儿女的大孝了,这是实质上的“孝”。
  生2前面的回答有些浅显,经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他联系到先前所学知识,充实了对“材料一”反对的证据,这是教师对学生思维广度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质上的“孝”,这是教师对学生思维深度的培养。
  生2:另外孔子有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我觉得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社会人们离开家乡到外面去发展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不能说是不孝,只要能做到“常回家看看”也就可以了。
  师:“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那么如果父母不在呢?
  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变得活跃,教师要继续追问,引领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生2:按照孔子的逻辑,如果父母不在了就可以远游了。这样理解似乎没有问题,但是联系“材料二”的“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我觉得孔子是自相矛盾的。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不断联系,不懈质疑,再次得出个人的论断。但是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在对批判性思维客体尚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便开展了评判与思考,这样的评判结果必然是片面和武断的。
  生3:其实“父母在,不远游”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这句话既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对父母尽责任和义务,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后外出奋斗。
  师:生3同学,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能够有理有据,全面、理性、辩证地看问题,很好。
  教师的点评除了评判对错好坏之外,还应具有导向和启发的作用。
  生2:原来如此。这样看来,我觉得后儒宣扬“孝道”是有企图的,这样曲解后的“孝”就是形式上的“孝”,而儒家的“孝”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是实质上的“孝”。
  生2成为了对话这一环节的主要参与对象,虽然在对话中他出现了一些错误,但是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敢于质疑、善于联系、不懈求证、举一反三、谦虚包容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和态度值得肯定。在对话中他不仅积累了知识,更得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任务设计四:课后实践与反思
  课后作业:学生在本班搜集小孝星事迹,开展“小孝星”评选活动。
  批判性思维是能够指导人的信念与行动的,本次课后作业是一次实践和反思活动,通过实践与反思弘扬社会主义孝文化、传递人间正能量,同时进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中,笔者始终致力于创设理性开放的思维型学习情境和实践反思活动,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四步任务设计来有序地开展思维训练,往往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 3154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结合多个教学环节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方法和具体措施,并展开一系列的研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062  就基础教育而言,“核心素养”如今被誉为现代教育的“DNA”,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摘要:新的时代,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课题,有效的课堂更是教师们追求的永恒。可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有效的课堂呢?我觉得唯一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获得了发展,一节课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成功的。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谈点看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一、新颖切近学生生活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开设的阅读课,就如何上好一节行云流水、跌宕起伏的英语课谈谈粗浅做法,以飨同行。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课;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092  一、好课,需融会贯通  要做到课堂融会贯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备课,要充分。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可靠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微课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创新应用研究》科研成果,立项批准号:2019YQJK390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但在现阶段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意象分析教学中,教学缺乏创设情境、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分析意象微课的教学现状,提出古典诗词意象分析微课教学的四个策略。  关键词:意象分析;微课;月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摘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情绪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心理水平呈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状态。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不但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理论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目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
摘 要:《机械制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技术课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机械制图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09  《机械制图
摘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现当代散文是进行审美教育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试从高中语文现代散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原则、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现代散文审美教育做一初探。  关键词:现代散文审美教育;意义;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020  《普通高中语文课
摘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根据当代青少年思维认知的规律和特点,新时代中学的思政课教育更需要充分挖掘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以及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让思政课走进学生的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新时代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学习的成功体验,而学生的成功体验主要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激励。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采用激励性语言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激励要及时,语言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语言有层次性,语言要饱含感情,坚持集体与个体激励评价相结合等。   关键词:激励;言语评价;课堂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在一步步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同时也在要求社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助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在这一现实情况下。国家对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时常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了解更多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教授更多实用知识。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寻求一种高效、新颖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