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四重奏(之一)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j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纽约的冬和春


  纽约的冬天十分漫长,到三、四月,依然寒冷,偶一二日转暖的间隙里,樱花却适时绽出花朵。这樱花不是成片和成行,而是街头一株、街脚一株,兀自开放。气温瞬息下降,照理要颓败了,可是它不,花季即已开始,就不可中途废弃,必要坚持到底。在萧瑟的冬景里,就这么透露出春期的信息。因要经受严寒的考验——纽约的冷可不是闹着玩的,冻得你哭,所以,那樱花就很茁壮,事实上,离樱花的本意相当远了。亚洲的樱花,常有“婆娑”之状,类似纱和绢的材质。有一年初春,韩国仁川的夜里,走在山路,漫坡的樱花,仿佛遍地起雾,一眨眼工夫,开始落英,飘飘摇摇,带一点星光,扑朔迷离,真好比人在绮梦。纽约的樱花则是确凿的现实,颜色也要肯定得多,意志是坚定的。在日本,樱花也象征着意志,通常用来喻作武士精神,但是指败势——全盛时一谢而尽,义无反顾。在纽约,樱花是败在枝头的,焦枯的一骨朵一骨朵,有股子蛮劲,所以,意志是在花开,有点原始人的性格。寄居的公寓楼下,有一个“日本花园”,在城市花园评比中得过名次。为什么叫“日本花园”,可能是园中草木来自日本。我不识植物,就也看不出来,只觉得这一方园地经过修剪,呈现出人工的刻意。而纽约的裸土,多是野蛮生长,肥沃的地力从水泥钢铁的接缝里,蹿出来,养息着杂树杂花。
2016年1月30日,去曼哈顿49街看音乐剧《芝加哥》

  据称,这一年是少雪的冬天,但也有过几次雪飘,其中最大的一场,亦相当可观。事先通知停止路面车辆交通,于是,一眼望去,就成白色旷野,一座座雪堡即是楼房。日间没有出门,暖气烧得起燥,只见一排排白色鸟雀,从窗前垂直坠落,是被降雪压下去,还是辨不出方向,将地上当天空,来个倒栽葱。风扫着雪粒,呼啦啦往这边来,又呼啦啦往那边去。看不见人。楼下的空地,原本是幼儿园的游乐场,每日里,以罩衫颜色为组别的小孩子,七八人一队,八九人一队,由各自老师带领玩耍,我们称之“红衫军”“绿衫军”“蓝衫军”等等。其时,各路军销声匿迹,滑梯、秋千、跷跷板、小车、木马,都埋在雪里,看起来很是寂寥,就像回到宇宙洪荒。
  晚上,赴朋友生日宴。铲雪车推出的干道,即刻被新雪覆盖,再推开,再覆盖,到底留下一条浅路,供出门人行走。出乎意料的是,脚下极其松软,这大约就是“干雪”了。所以就不打滑,只是走不快,缓缓陷进去,缓缓拔出来,时间和力气都耗去一些。气温应该是低的,可是并不觉得,风吹来,雪粒一板子刮在脸上,不是凉,而是疼痛。想起古人的咏雪诗:“燕山雪花大如席”,一直讨论是指整体,还是单独,现在以为应在前者,就是雪阵,扑地而来。推进餐馆的门,即刻人声灌耳。前台是等座的人,趋进是寄存衣服的队伍,餐桌挤得不能再挤,服务生忙得不能再忙。街上的人都汇集在这里了,身上的寒气和雪片,在暖热中化水,烛光变得湿漉漉的,呼吸也是湿漉漉的。爱斯基摩人的冬天大概就是这样,在帐篷火堆旁,剖开马哈鱼,剥下一张完整的皮,然后,鱼肉割成一绺一绺,烤在火上,嗞嗞地响,故事篓子就打开了。此时此刻,所有的人都在说话和大笑,极尽全部注意和听力,方得只言片语入耳。要是有故事,也都成零碎了。客人还在涌入,订餐的电话一径地响,于是,一径加座,门厅里、遮风的皮帘子底下,都安了餐桌。
“在橡樹园,我们一起为保罗·安格尔扫墓”

  一顿饭的时间,雪又下猛了,铲雪车压过的痕迹一点看不出来,凭依稀的印象,以及建筑物的参照,在齐膝的雪里,犁地般地蹚路。为保持平衡伸开手臂,扶到的是雪墙。真也不觉得冷,就是睁不开眼,雪粒子封住了,立定等它过去,人就种在了雪里。有一段路是在酒店的廊檐下走,灯光里立着门卫,往路上撒盐,雪就退下了,走过去,又是雪路。这一条路是从华盛顿广场穿行,走一截,回头看,白色平原上耸立白色的小凯旋门,像生日蛋糕上的奶油,有歌声和叫声,仿佛在很远的地方,降雪改变了声线,视线也有所改变。曼哈顿的海拔似乎抬高了,与天空接得很近。人呢,变得很小,爬在雪沟里,盲目地挪步子。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太阳高照,尖利的阳光穿透大气层,却穿不透积雪,还是要靠人力。百老汇大街上,商铺门前,店员们都在奋力铲雪,堆到路边。汽车轮胎,大踏步的靴子底,将余下的残雪碾碎,纽约人的脚步特别有力,人行道的钢板哐哐作响,污水横流下,露出金属的表面。纽约一定是钢铁生产的年代里建成,墙的立面是钢铁,露天的防火梯是钢铁,桥梁的钢架,铸铁的门窗,城市的钢铁的回音壁,反射出铿锵之音。气温还是在零度以下,雪就变成一种固体,倒也不是冰,依然保持松软的质地,需要多个升温的日子,才能化成液体,挥发干净。
  真正的寒冷在二十天以后来临,官方气象部门报告零下十六度,学校给员工信箱发出预警,称之“危及生命”之寒潮。恰是周末,红绿衫军们未到校,楼下的乐园空寂着。路上行人极少,凡在外必须疾走,略一停顿便血流凝固。无风尚可坚持,一旦有风,顿时站立不稳,周身麻木,意识都开始模糊,对环境失去判断。而曼哈顿岛地势平坦,楼宇纵横排列,于是四面来风,人称“穿堂风”。幸而店铺照常营业,受不了时,便一头扎进门内。没有顾客,店员显然知道来意,善解地静立一旁。就这样,一忽儿进,一忽儿出,将路程走完。不知觉中,满脸是泪,还有皮帽上蒸化的水珠子。太阳出奇地明亮,很可能是因为空气透彻,不像亚洲,长年处在氤氲中。曾在什么地方看到日本美术史学者千叶成夫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空气的湿度决定绘画的性质。我想,不仅绘画,还有音乐、文学、思想,大约也受此规范呢!我们生活在湿度较高的环境里,中医有一个基础性概念,就是“湿”。而纽约,湿度很低,日光取直而下。   之后,进到三月,街角的樱花已有几株吐蕊,月末的时候,又有一次严寒。虽不至于通告预警“危及生命”,但因具体所在位置,感受甚至有过之无不及。这一日,纽约的张北海携我们往修道院博物馆。张北海是老纽约,1983年尾,我随母亲和吴祖光先生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出发,旅行全美,来到纽约,就住在他位于百老汇街东头的家里。那时,他还在联合国工作,专门请假带领我们游览。退休之后,他独自一人遍走纽约,作田野调查。因文艺人的眼光——不是吗?他本名就叫“张文艺”,他看到的纽约与旅游指南不同,也和正史记载不同,而是别开生面、独创路数。这一回来,我们的公寓竟与他家相邻,十分钟的步行路程。事实上,居住纽约,也是多年来他一直怂恿的,来到不久,便向他报到了。他引去苏荷区一家老店,当年劳工们在此餐饮打尖,如今保持工业时代旧貌,座上客已换作时尚消费一族。先喝上一杯,然后制订计划,一半自助,另半由他亲领,即可粗疏覆盖曼哈顿。这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张北海率我们出行,就是其中一项。
  去时尚不觉得,地铁往上城方向,经过哈林区,到一百九十街下。午时的寒意比较含蓄,走在哈德逊河边的坡路,草木都已泛青,临高远看河面,金水流淌,就有暖色。参观完毕,走出博物馆大门,情形就不太对了,少顷,周身冰凉,站立不定。从哈德逊河上过来的风,在坡地回旋,多少消耗些能量,一时还可坚持,温度却已降到零度以下。好不容易等到巴士,上得车去。车厢里的温暖简直让人动容,眼睛湿湿的,可是,寻访的项目没完呢!下一节是看李鸿章栽的树。在一百二十条街下车,天色大变,日头收起了,风一股一股袭来,前后夹击,越往河边——李鸿章的树就在那里——风越凛冽,气温降得更低。张北海走在风里,衣着单薄,却毫无瑟缩之意,周遭环境对他没有任何影响,而我们一个个东倒西歪,脚步踉跄,泪眼迷离中,只看得见他的背影。就像德国作家派屈克·徐四金的小说《夏先生的故事》,他就是那个夏先生,往前走,往前走,“不论是下雪、降冰雹、刮暴风、大雨倾盆、阳光炽热如火、狂风来袭”一直一直往前走,最终走进湖水。哈德逊河复又亮起,闪闪发光,是一种兵器的光芒,风就从那里来。到了李鸿章的树跟前,所有的草木都在大幅度摇摆,很奇怪的,听不见风声,万物移动。更加离奇的是,李鸿章的树,被铁栅栏围起的一小圈地上,不是一棵,而是两棵。关于李鸿章栽树的由来,旅游手册和中美关系史上都有记载,在我们最切身的经验就是,大风天,以及大风施向人间的魔法:一棵树变成两棵树,还有,张北海变成夏先生。
  当日项目最后一个内容,到导演李安经常光顾的中国餐馆“五粮液”晚饭。大风继续作祟,推进门去,不是“五粮液”,而是“山王”,应该算作第三个魔法。
  那几个骇世惊俗的寒冷日子,异峰突起在漫长的冬天里,否则,日子就会显得平淡,现在,有了高潮和跌宕。正当你以为冬季永远结束不了的时候,春天突然来临。就仿佛在一瞬间,路上满满的人,餐桌餐椅从门里蔓延到门外,铺满街面。这些桌椅,叠架在墙脚,铁链子拴着,铁锁扣着,结着霜,盖着雪,几乎要长在一起。现在,被晒得滚烫,坐满了人。坐不到的,就站着,挤成一堆。人们都穿了单衣,在羊毛、羽绒、皮革里捂了一冬的身体——听起来就像原始人,此时来不及地裸出来,接触空气和太阳,顿时镀上一层釉。被寒冷压缩收紧,结成饼状的物质,这时候蓬松开纤维,拉出丝来,于是,视野就变得毛茸茸、亮晶晶。抑郁症一扫而空,人人意气风发,浩荡前进。各种花都在怒放,樱花却谢幕了。华盛顿广场上,做了一个小花坛,粗人动的细巧心思,笨笨的,让人好笑,又有点鼻酸。四下里都是人,长椅上、石墩子、草地、树下。各样的地摊都摆出来了,翻跟头的,耍棍棒的,唱曲子,拉四重奏,还有诗歌摊子,席地而坐,守一台老式打字机,出售诗歌,亦可定制,就像移民方才涌上海岸时的代写书信。各种组织的募捐也来了,为患病儿童、为妇女、为无家可归的人。有一种募捐很别致,募的是故事——有意者可在一页纸上写下文字,然后用晾衣夹子夹在拉起的棉线上,纸片儿在风中起舞。到了夜间,交易大麻的贩子出动了,广场公园灯光昏暗的一角——对了,满街都是大麻焦叶般的气味,许多地区将它排除出毒品的名单,但依然保留违禁的遗韵。我最喜欢的景观是从纽约图书馆的窗户望出去,那一片新绿,垂柳底下的春衫,被照得透亮。这个钢铁城市,忽然轻盈起来,薄如蝉翼,都能飞上天去。
2016在纽约大学作品讨论会上

二、托尼


  纽约大学安排的公寓,房主是语言学系的教授,正修学术假,去往非洲部落丛林考察,正有六个月的空关,就托学校寻租客,恰逢我们需要,于是,两相适宜。入住十天光景,一日下午,忽有两名校警上门问询,总起来是三项,一是入住时间;二是由谁安排;三是同住几人,问答完毕即离去。原以为例行检查,并未放在心上。闲话中向朋友提及,个个神情大异,都说此事不妙,必有原因。推来算去,联想入关审核,缺少一份工作签证的2019表格,被留验身份,俗话叫作“关小黑屋子”,但很快检索档案,“释放”出来,会不会这件插曲的后遗?又回忆访客中有无从事尖端行业,受中情部门注意?近来不是有两名中国高科技人员被拘审,兴起轩然大波。虽觉不像,但凡事都有万一,谁能确定呢?最直接最朴素的反应——朋友中的一位说,你们得罪什么人了!初来乍到,与邻里并无交集,友和敌都无从谈起。不过,到底存了一个心,留意起周遭人事。第一个进入视野的,是白人门卫布朗先生。头回见面,他便自报家门:我的名字叫布朗!禮尚往来,我们也应该以名字回答,可是没有,我们只说一声:早安,布朗!严格检讨,确实失礼了,却也不至于动用警力。我们注意到就在警察造访的次日,再出门去,布朗没有如往常一样迎接我们的目光,而是背过身去拉门,含糊地嘟囔一声,表示招呼。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迹象,事情就搁置下来。   又过去十天光景,晚上回来,门卫中一位南美裔先生——我们给他评价最高,诚恳友好,而且性格温和,他告诉说,我们有邮包寄到,存在收发室,收发室就在信箱背后的门里,需向一个名叫托尼的人领取。第二日早上,便下楼去了。信箱所在大堂一翼,侧厅的两面墙,第三面墙上有一扇门,依上下班时间开闭。常以为是物业办公室,从未向里探测。此时,开半扇门,可见一具柜台,柜台里坐着一个人,就是托尼。趋前向托尼问好,自报是新到的房客,几楼几室,姓什名谁,来领取邮件。托尼不发一言,看着我。我重复一遍,回答依然是托尼的冰冷的眼光。局面莫名地僵持着,停一会儿,托尼发声了。他说:我早看见你了,和你的丈夫,从这里走过来走过去,就是不到我这里来!他激动起来,使我意识到我们又一次失礼了,急切道:我知道,我知道错了,应该早日向你问好,我来晚了,对不起!我的道歉似乎加强了他的委屈,火更大了,又一遍说:你和你的丈夫,從我门前走过来走过去,就是不到我这里来!我则再一遍认错。他从柜台里走出来,在房间里转圈,我跟在他身后。记忆一下子回来了,有一日早上,我在信箱前取信,余光里有一个黑人,小个子,腿上绑着盔甲般的护膝,叉开脚立在身后,就像电影《星球大战》里的帝国士兵,那就是托尼啊!我极想在他微驼的脊背抚摸一下,可又不敢,只能一声一声地道歉。忽然他中断了谴责,回过身问:你怎么想起到我这里来的?我说是门卫让我来的。这时我又有了新发现,南美人其实是个使节,在我们和托尼之间斡旋,传递信息,使睦邻友好,上下级团结。稍事平静,托尼回进柜台,取出一种红色卡片,告诉我,假如有邮包送到,他会在信箱里放一张卡片,凭卡片到这里领取。复又走出来,领到货架,取下我的邮包,他一直押着呢,就等我向他报到。他夹着邮包,并不给我,而是从柜台下取出登记簿,办理签收。我用中文写下名字,告诉他中国字是什么样子的,托尼露出至今为止第一个笑容,旋即收住,他余怒未消,说:让你丈夫来一下!
  托尼的命令,除了服从还能怎样?赶紧上楼进屋,将刚从床上爬起的人带下去,来到托尼跟前。始料未及的一幕发生了,托尼对着他,满脸堆笑,躬下腰,伸出手,这可是我没有享受过的待遇。两个男人就这样,微笑、鞠躬、握住的手久久不放,终于松开,托尼回进柜台,又摸出那粉红卡片,转向我——他的笑容又收起了。他说:用你们国家的语言告诉你的丈夫——他将方才的话,即领取邮包的规则又说一遍,眼睛紧盯着我的嘴,防止有渎职的情况发生。这个过程被延长了,显然他很享受这一场外交活动。后来,任何事情,对我说一遍,还要我用“你们国家的语言”与先生说一遍。托尼无疑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什么事都得让“当家的”知道才算数。现在,我们推理出警察上门的原因了。一定是托尼整我们,布朗也脱不了干系,是那个出主意的人,而南美人,化干戈为玉帛。
  为补偿过失,安抚托尼受伤的心,我们表现出格外的热情,老远看见,就挥手招呼问候。托尼分明也领会了我们的示好之心,他越来越不吝惜笑容,常常把脸笑成一朵花。大冷的天气,看他穿了毛衣往外走,就说:托尼啊!天冷得很,你要受冻的。他骄傲地挺挺胸脯:我的身体很强壮!有时他看我空着手从信箱前离开,就很哲理地说一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托尼长年戴一顶绒线帽,盖住双耳,显得脸很圆,严肃的时候,眼睛也是圆的,笑起来呢,就弯下来。托尼不是那种典型的,比如辛普森、奥巴马的黑人形象,身量也比较矮小。非洲有许多部族,不知道他来自哪里,又或许在以后的婚配中渐渐改变。有一回遇到他下班,高高兴兴走在院子里,我说:托尼啊!回家吗?他说:是呀,回家!我没好意思问他家住哪里,倘若住哈林区,交通也是方便的,一号线直接就到了。在那里,托尼和他的族人们一同喝酒、聊天,消磨夜晚和假日,一定很开心。我不能准确判断托尼的年龄,上了岁数是肯定的。美国退休制度只有年龄下限,没有年龄上限,想做多久就做多久。在公寓里管理邮件收发,是轻松的活计,而且,我发现,托尼上下班的时间也没准,觉得他多少有些“对人马列主义,对己自由主义”,所以,托尼的日子过得很不错。
  纽约有许多黑美人,K-mart超市里的女营业员,多是年轻黑女孩,个个俏丽妩媚。她们肤色深浅不同,全无二致地发亮,身材苗条而有力,看着让人羡慕。第五大道上的丽人行比较中产阶级化,穿着职业装,态度轩昂。曾经看见一位女性,穿一袭深蓝裙衫,颈上系一条青绿围巾,裙子和围巾都是薄透的材质,在风中鼓荡,尤显得颀长健硕。她让我想起梅里美小说《伊尔的美神》里的青铜女神,当然是要将女神的邪恶换成慈悲。都会的时尚风气似乎并没有归化她们的个性,反而加进开发,更加突出了。有一回在地铁里,跟前站着一个黑女孩,个头很高,穿一件褐色棉风衣,领和袖镶一周皮毛,挎一个大皮包,盖口也是同色的皮毛,长绒毛里有一对晶亮的眼睛,原来,是一条狗。我不懂宠物,看不出属什么犬种,也看不出年龄,只觉得身子的柔软和毛色的光亮,挂在皮包上,就像一匹缎子。朋友盛情款待看戏,我选择音乐剧《紫色》,因读过小说,也看过由斯皮尔伯格编导的电影,1983年,作协接待美国女作家代表团,作者艾丽斯·沃克就在其中,我呢,参加了在上海的陪同工作。走进百老汇四十五街亚克伯剧院,星期天的日场,全满,除我们两张亚洲人的脸,一色的黑皮肤。舞台十分简洁,一壁板墙上,挂着椅子,时而摘下用作布景道具,时而又重新挂上,腾出空间,接近中国戏曲写意原则。开场时,两个女孩面对面跪在地上,互相击掌——是《紫色》标志性的动作,这一元素只出现一回,及时收起,并不滥用,表面性的符号取消了,叙事保持着朴素的外形。随了少女击掌,歌声起来,大约来自遥远非洲部落的民谣,单纯悦耳,一阵寒噤似的悸动,真仿如天籁,又直抒胸臆。
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阅览室

  住校期间,去往北卡的杜克大学一趟。纽约还在春寒中,杜克已满目绿荫。明晃晃的日光里,五彩的太阳伞,黑皮肤的体态丰满的女人跑前跑后,笑脸盈盈,就以为是《飘》里斯佳丽奶妈的后裔,事实上,《飘》的故事发生在更南部的亚特兰大,可我就觉得是在这里。我们住的酒店名叫MILLENNIUM,千禧年的意思,和小说里的“媚兰”MELANIE谐音,处处都是《飘》的影子。酒店早餐厅的小女服务生倒有一副斯嘉丽的脾性,第一天很热情,第二天极冷淡,大约和男朋友斗气,想着少惹她,速速走开,却听身后大声问道:你们是夫妇吗?转身看,笑靥如花。这就是新人类!蓄奴的时代早已成过往,退到历史深邃处。   托尼日复一日上班下班,周六周日休息,周一即到,又一轮上班下班。除去迟到早退,从没有过缺勤。我们公寓的房主卡林斯——因为找他的电话不断,邮件也不断,这名字就成了熟人一般,卡林斯给系里办公室邮件,让我们将他信箱里所有的来函全交给托尼保管。托尼真是老管家,迢迢路远的房客一切都托付给他。卡林斯也是老住户了,走之前报修空调外机,工人们进来操作,那工头站在厅里,左打量,右打量,满脸疑云。我们按自己的需要对房间略作调整,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他自语说:变样了嘛!随即问:地毯呢?我们回答卷起来收进空房间。又追问:卡林斯知道吗?这就不好说了,只能含糊其辞:大概吧!工头的脸上多少露出悻悻然,心里犯着嘀咕,走了。按卡林斯吩咐,将信箱里掏出来、日积月累一大沓的邮件悉数捧到托尼的柜台上,托尼说,有一些是廣告,邮递员每户派发,是垃圾!我说,卡林斯说全部给你的!托尼再三再四说明其中有许多垃圾,应该剔出来扔掉!我还是以卡林斯的话为准,一股脑儿塞进他怀里。下一日,遇见我先生,被托尼叫住,有话要说,意思还是那些,信箱里的垃圾邮件,扔掉——他做了一个发牌的动作,很形象,真看得见一封邮件从他指头上飞出去!就这样,和我说不行,必须和“当家的”说。下一次,我去送卡林斯的邮件,积起的一沓,放在柜台上。我和他,一里一外,依柜台而站。托尼拣着台面上的信函,捡起一封:垃圾!放在一边,再捡起一封:卡林斯!放在另一边。下午三时许,大人们在上班,孩子们在上学,红绿衫军们在外玩耍。我们两人都很耐心,我还很谦虚。这是我和托尼之间,静谧的一刻,甚至有一些温馨。
  住校期限将尽,打道回府之前,还有一桩事要与托尼交涉,就是请他将我的信件——假如有我的信件,转交给东亚系。面对我的托付,托尼的回答是:邮费呢?他说,我并不是邮递员,我需要邮资!他微笑地看着我,和气里隐藏着精明。我说,可不可以请邮递员转寄,东亚系不就在马路对面,最多500米距离?可是,还是邮费,邮递员需要邮费!托尼摆出一副长谈的架势,我的头脑和语言都不够对付得了,只能退一步,留下朋友的电话,请他尽通知的义务,让朋友来取。这个方案得到他的首肯,然后就与他告别。他问我什么时候离开,我说后天。那么,托尼说,明天来说“再见”!简直就是太上皇,去和留都需在第一时间和最后一刻与他面觐,须臾不可怠慢,真是一个骄傲的托尼。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王 童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开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索了“可视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网络分析工具Wireshark,实现了网络协议语义语法分析及工作机理的直观展现,降低学生认知网络理论原理和协议内容的难度,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可视化分析;Wireshark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歌合唱艺术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历程中有着光荣的记录和大量的积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由于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变化,民歌合唱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这种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种并未被淡忘。2008年6月7日和7月18日,我们在北京海淀剧院和天津剧院聆听了两场北京节日合唱团上演的部分民歌合唱节目。其中,旅美作曲家陈怡对贵州苗族《飞歌——登高山》与云南彝族《阿细跳乐》两种不同地域的民歌进行多声编配,创
摘要:针对我校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其音乐知识的匮乏,笔者在“音乐脱盲”上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摆脱“音盲”帽子,笔者作了些浅显的思考,有不足的地方望大家多多指导。  关键词:音乐;脱盲;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41-03  说起“脱盲”,大家可能想到“扫盲”一词,何为“扫盲”呢?指的是扫除文盲,是对文盲、半文
摘要: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共识。新形势下如何在高校的研究生群体中贯彻和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推动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群众路线;研究生党员;高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42-
摘要:目前来说,高三语文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还很一般。因此,作为高三语文教师,要想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应从提高高三语文复习针对性入手,而提高针对性就应从避开目前的高三复习误区入手。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18-02  高三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自学能力已经成熟。同时这一阶段
及“上海老歌”不由地让我们想起中国早期的流行音乐、想起黎锦晖、金嗓子周璇、甚至[前不禁会浮现出当年上海女性穿着旗袍和高跟鞋说话时的那种特有腔调、咖啡馆里几位犹太音乐家]奏室内乐时的异国情调……。作为海派文化的一个分支,上海老歌既表现了夜上海灯红酒绿、繁花似锦的国际大都市景象,也表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派。由上海音乐学院王勇博士主笔撰著的《上海老歌纵横谈》,便是一部有关上世纪30—40年代“上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洪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教师的重要讲话及论述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扭住师德师风这个“牛鼻子”,著力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狠抓正面引领,让教育正气扬起来  旗帜就是方向,榜样就是力量。我们始终坚持正面引领,激励教师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让优秀教师多起来,让教育正气扬起
摘要:本论文以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发展为主题,从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与时俱进,革新教育教学方式三方面对普通高等院校发展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提出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3-02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
摘要:沿着圣人的航标,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让经典的人生信条逐渐走入心灵,培养学生们为人之根本,为学之原始动力。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育;做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孔老夫子教育弟子的话,这经典的话语,朴素的道理,穿越时空,历久弥珍。可见,为学之前提是做人。沿着圣人的航标,我们学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让经典的人生信条逐
摘要:民族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应注重与本土民族文化的融合。本文以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马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具有民族特色的纳西文化课程开发现状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并思考改善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纳西族文化;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09-02  一、研究背景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