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n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物理实验是大学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是接受系统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技巧训练的必修课。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改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基于能力培养的普通物理实验培养方案
  
  物理实验可分为理论性(验证性或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种实验类型。近年来,我们根据实验室引进的先进实验设备,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优化物理实验项目,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设想,对物理实验项目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设计,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基于能力培养型的普通物理实验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不适应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将普通物理实验内容分成二年级的必修课和四年级的选修课来完成。必修课按理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开设,而选修课则主要是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1.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贯穿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始终,也是确立物理实验项目的依据,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他们严谨的学风、科学态度和实验应用能力外,同时还特别注重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所选择的实验项目既要有利于验证理论,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又要有利于在物理实验中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实验、积极探索的物理思想。
  
  2.能力的培养
  普通物理实验是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重要基础。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一观点一直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通过物理实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接受了科学实验的初步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实验基础。但是,这种实验教学也引起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容易把“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学要求得过死,把“训练”看得过重,在每个实验中,都定要求、定内容和定步骤,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思维定势严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另外,常规实验大都是一些经典的、传统的,而反映现代高新技术内容的比较少;验证性的实验较多;实验技术比较陈旧;力、热、电、光各自独立的实验多,而综合的实验少。常规实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种种弊端已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近几年,全国高校已开始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一方面不断充实和加强现代高科技内容,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在已出现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应用性实验、专门化实验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并且它们正在被不断实践和改进。
  
  3.物理实验项目设计遵循的原则
  根据“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模式,我系物理实验项目设计遵循的原则是:既要吸取传统实验的精华,又要突出现代实验的特点;既要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又要突出本实验室的优势。根据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及各专业的要求,依据所设计的实验项目决定将要配置的实验器材,要求这些仪器既有经典的又有现代的;既有自动的又有手动的;既有模拟的又有数字的。概括起来就是传统的和现代的、基础的和先进的二者兼顾。开出的实验项目要传统与现代内容并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训练与独立设计结合。给不同智力、不同需求的学生以充分选择的余地。这样可以改变按传统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开设的拼盘式的旧体制实验,代之以“理论性(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新的教学体制,使实验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为主线,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新体制。
  
  4.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实验基本技能之后,为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动手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较之理论课更具有灵活性,因而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设计性物理实验在教学改革中推出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无论从它的形式、内容还是要求上看,都处在不断试验、充实、发展和完善之中。
  设计性物理实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给定实验题目,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拟实验方案,自选仪器,自己设计组装线路和设备,完成实验项目所提出的要求。例如,近几年开设的电阻的测定、凹透镜焦距的测定、万用表的设计与制作等设计性实验;二是给定实验设备,实验题目自拟,即由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自己选择实验题目(内容),拟定实验方案。例如,我们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后,开设了设计性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采取的就是后一种设计性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的一次检验,也是训练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拟订实验方案、选择和组装仪器、测试和处理数据、写出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过程锻炼的极好机会。与一般的常规物理实验相比,设计性实验更注意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发挥学生创造设计的能力。
  
  5.建立物理实验创新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建立了物理系创新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物理创新实验基地的学生,在2005年得到了我校首届大学生创新基金四个项目的资助。他们设计的教学软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赵传亮等同学撰写的论文《利用Dreamweaver MX 2004制作实验室网上选课系统》,发表在我校自然科学学报上。
  
  二、 丰富实验室文化底蕴,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训练的主要环节,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室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实验室环境好坏不仅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只有使实验室成为学生、教师和研究者向往的场所,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构建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国家本科教学评估要求的内容,也是新时代的要求,搞好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本科基础课教学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实验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体现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打下较好基础。可见大学英语听力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应对听力教学給予足够的重视,努力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并使学生在课外达到能与外籍人员实际交
一、概念解析    交互(interactive)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实际上,在各种形态的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交互,交互其实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只是在不同的教学形态中,交互所呈现的方式和特征有较大的差别而已。  严格说来,交互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实际上它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作为教与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同时影响到学习的最终效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
所谓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善,“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人文精神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等。   《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上课听不懂老师用外语授课,一直是大部分学生,特别是那些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外语课堂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中学不重视听力训练,许多学生根本没练过听力。这样,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就成为大学外语教师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作为教学方法,听力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其基本的交际作用而具有多项辅助教学功能。听力可激活学习者的言语活动,保障对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在向学生介绍新的语言及国情材料时可使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新近研究出一种通过测定小麦生长期间电容量测算小麦产量的新方法,精度达90%以上。具体内容是:采用植物生长仪测量小麦生长期间的电容量,根据电容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