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概念、事物、现象都需要进行识记。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不讲求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让初中生进行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那么不仅初中生的积极兴趣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记忆起来费时费力,记忆的效果也不可能理想。所以需要初中地理教师对初中生的记忆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能够帮助初中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地理课堂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记忆能力;培养
  在所有的学习活动当中,记忆能力都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当学习者对于学习的内容和技能产生了深刻的记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不能有效记忆学习的内容,那当然就不可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了。记忆是人类重要的学习积累方式,也是体现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学生进行记忆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帮助学生实现更大程度的飞跃。初中地理是一门包含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运行规律、内在原理的学科,只有保证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了一个更加有效的记忆,才能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因此,在地理课堂中采用有效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十分有必要了。
  一、 通过调动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培养记忆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高度发展的时期,但是思维水平不高,直观记忆和形象记忆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想要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记忆能力,就需要通过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的学习热情的途径解决。当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情况下,初中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充分的趣味性,于是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强,便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来,记忆的印象自然也更加深刻。反之,初中生的兴趣消失了,学习过程中便会失去最起码的动力,感觉学习枯燥乏味,效果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了。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培养初中生地理记忆能力的重要保证。例如在讲授《“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过程中,教师就为学生介绍了东北的传统艺术形式“二人转”、哈尔滨的冰雕、大庆油田、富饶的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等相关资料;在讲授《祖国的首都——北京》过程中,就为学生介绍了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让一个超级大国重新站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介绍了北京的故宫、万里长城、颐和园,介紹了人民大会堂,介绍了奥运场馆水立方……这种学习的方式激起了初中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也让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记忆格外深刻。再如在介绍中国种植甜菜的四大基地——内蒙古、新疆、吉林、黑龙江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谐音记忆——“内心极黑”;相应的,介绍中国的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同样可以使用谐音记忆——“内心清晰”。这种利用谐音进行记忆的教学形式不仅活泼有趣,而且让学生极为精简的记忆住了需要学习的内容,促进了初中生记忆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 通过使用地图教学的方式培养记忆能力
  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同时对于地理学习和地理记忆来说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因为初中地理知识具有极强的具象性、抽象性,如果单凭初中生的简单、机械记忆,缺少有效的抓手,记忆效果一定不理想,记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采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在地图的协助下完成记忆活动,实现学生记忆能力的更大提升。例如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学中,教师就采用了地图开展教学,让学生对照地图分别对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物产资源、民俗风貌、文化艺术形式、旅游资源、经济建设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进行介绍。也可以采用让学生设计“黄土高原旅游路线”和“长三角旅游路线”的形式,让学生在地图上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旅游景点设计出游路线图,然后依据图示向同学们介绍各旅游景点的位置、特色、旅游旺季和淡季的划分、交通路线等。这种采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初中生在地图的直观刺激下实现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的整体掌握与归纳,提高记忆效果,实现记忆能力的培养。
  三、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形式培养记忆能力
  初中地理是一门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如果教师仅凭在课堂时间中对初中生进行教学,必然会出现教学时间过短、学生受到的训练指导不充分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效率,造成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升有限的现象。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开展一定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学习了地图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自己的卧室、班级、校园或者自己居住的小区进行大致测量之后,选用一定的比例尺,绘制地图并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地图,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地图中各种物品或者建筑物的位置及作用。这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等要素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掌握程度更深了,记忆也更深刻了。因此,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形式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记忆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学科的知识非常丰富,也非常具有趣味性,因此可以用来进行记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采用记忆方法,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初中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让初中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实现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实现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识记,保证初中生记忆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学敏.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128-129.
  [2]刘小弟.地理教学中学生记忆力的培养[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09,30(5):115.
  [3]杨德刚.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08(9):40.
  [4]田桂枝.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146.
  作者简介: 许红娟,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和氯胺酮对人离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Thelper lymphocyte,Th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探讨麻醉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麻醉药物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例ASAⅠ级择期手术患者外周静脉血,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1、2、3组(P1、P2、P3组)和氯胺酮1、2、3组(K1、K2、K3组),培养时丙泊酚、氯胺酮终浓度分别为0、1、5、50μg/ml
摘 要: 对于来自学生身边的本地教学资源,说服力高。在政治课教学中,要使学生实践了解社会,使学到的知识与践行社会一致,就离不开乡土资源的支持。课堂教学就能起到一举两得的实效。  关键词: 乡土资源;政治课教学;开发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同时立场坚定鼓励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实事求是地组织并高效活用本地资源。2012年起这几年我校先后承担了福建省规划课题等其他乡
摘 要:  1. 知识目标: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意义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把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要求。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材料提供的情境和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联系实际正确认识政治现象,增强政治认同。辩证分析看待问
摘 要: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高中学科教学的必修课之一,知识体系相对来说比较繁杂,涉及的时间概念、历史事件比较多,从而给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带来不小的压力,而多数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上也多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一现象主要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关,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忽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从而形成了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情感教育的运用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新
摘 要: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在课程的深化改革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上,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历史教学;初探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目标的提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学生核心素养
目的: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LGT)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提供实验室的依据。 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