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楼梯是楼层之间的上下通道,又是人员紧急疏散时的生命线,其质量和安全都事关重大。但是由于楼梯曲折,影响因素又多,施工比较困难,本文结合我公司施工的某医院门诊楼和住宿楼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楼梯混凝土 施工缝 预埋铁件 栏杆
一、混凝土浇筑
1、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板式楼梯施工缝留置部位的习惯做法是,在休息平台的梁边或再往上两级处,合理的做法是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一般情况下,楼梯板支撑在上下休息平台的梁上, 属简支板,跨中剪力最小,施工缝可在楼板跨中。当室外楼梯休息平台为悬臂板时,楼梯跨中不是剪力最小,应通过力学计算找出剪力最小的部位。传统做法无需超前支模,施工方便。但施工缝在板支座部位,受剪力最大,不合理;上楼的楼梯段钢筋,由于锚固需要,必须先绑扎,弯钩部分需埋入梁中,但梯板钢筋无模板支撑,不易定位,钢筋常常错位;楼梯板施工缝部位容易积聚垃圾,而且清理比较困难,因此,楼梯板的施工缝设在支座部位容易成为薄弱环节。合理的做法必须提前支模,施工不方便,但是受力合理,楼梯板的钢筋容易固定,施工缝部位的建筑垃圾容易清理,综合上述分析,合理的做法容易保证楼梯板的施工质量。
在楼梯休息平台板长边的中间段留置施工缝的,虽然该部位也是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但施工缝部位日后容易开裂。原因在整个楼层平面中,梯间部位相当于楼层平面的缺损部位,休息平台及梁容易在“梯巷”部位开裂,即使休息平台板面全面积配置防裂钢筋,也会因板面钢筋容易踩陷而作用不大。如果在休息平台板长边方向的中部留置施工缝,未浇筑混凝土部位的板面钢筋更易被踩陷,模板上的垃圾也难以清理,总述来说不是优选方案。
2、浇、砌顺序。砖混结构的楼梯支承在梯间墙上,合理的做法是,先砌筑支承楼梯的墙,后浇筑楼梯混凝土,再砌筑梯上部的砖墙至楼层板底。由于楼梯需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工序较多,进度常常延后,就有楼梯间砖墙先一砌到顶,楼梯部位预留槽口的做法。预留槽口的做法,浇筑楼梯时混凝土不易满填槽口的上边,对砖墙受力不利;由于预留槽口时需砖块临时支顶,加上预留位置不易准确,日后必须要剔凿,留下安全隐患,我国曾发生多起因剔凿槽口致梯间墙倒塌的事故。与砖混结构相反,框架结构的楼梯应先浇筑混凝土,梯间墙后砌。过去由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采用实心砖块,设计把楼梯楼梯支承在墙上。为了施工方便,仍采取先砌筑梯间墙,后浇筑楼梯混凝土的做法,使梯间墙柔性连接设计的填充墙变成近似刚性连接的抗震墙,致梯间墙刚度人为的增大,对抗震不利。楼梯不应再支承在梯间墙上,而应支承在框架梁上。
二、几何尺寸偏差
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的各分项工程中,楼梯的的几何尺寸比较重要,如:楼梯踏步混凝土基体与踏步板面层下的砂浆找平厚度相比情况。经现场实地量度,靠踢面侧的砂浆找平层尺寸高230mm、宽115mm,靠踏面一侧的砂浆找平层尺寸高180mm、宽185mm。找平层严重超厚,不但栏杆安装困难(预埋铁件等传统方法已无法适应这样大的施工偏差),有严重浪费砂浆,还大幅度地增加结构荷载,降低了楼梯承载力的安全等级,原因如下:
1、落后施工。楼梯间至今仍是施工人员的重要通道,楼梯钢筋、模板被来往人群踩坏,严重变形。尤其踏步的踢面模板,由于处于悬吊的地位,其拉撑容易被行人踩断,踢面模板容易被踩陷,在混凝土浇筑后,踢面模板暴模,使楼梯踏步表面歪歪曲曲;踢面模板下陷,插入混凝土里,致使楼梯厚度不足,降低梯板的抗弯能力。
2、上下两层梯面、休息平台、楼梯间轴线定位本应该逐层传递,并按结构施工图示尺寸进行复核,但是有些放线人员图省事,只控制楼层平面的若干主要轴线,楼层标高无复核,楼梯间轴线从主要轴线引伸,造成原始几何尺寸偏差。混凝土楼层平面尺寸大,不但表面平整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楼层平面大面积的平整度更难控制,做地面面层时,全靠找平层砂浆厚度调整。地面找平层厚度达到50mm者,目前极为常见。上下两层地面面层铺设后,找平层砂浆厚度的偏差积累全部集中在至楼梯间。
3、上下层楼面面层,楼梯间面层设计变更,原来预留的高差因此改变,最后靠增厚找平层解决。
解决方法,楼梯间在施工期间禁止通行,所有施工人员应从外脚手架进出,楼梯模板除加强拉结和提高刚度以外,楼梯踏步面层也需设置模板踢面模板不会下陷,不会变形,混凝土浇筑时不外溢,成型更好;楼层、休息平台的轴线标高应按结构施工图控制,楼层混凝土表面标高和平整度,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控制、检查标记,浇筑混凝土时用水平仪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进入施工阶段的楼层、楼梯,其面层用料不应再变。
三、楼梯安全
楼梯在平时是楼层之间的交通要道;在紧急情况下,楼梯是人群逃生疏散的生命线,万一发生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1、设计荷载应按《建筑結构荷载规范》要求取值,其中规定中小学栏杆顶部水平荷载标准值应取1kN/m最易被疏忽,诸如120mm厚砖拦板出现在集体宿舍、公共场所,其构造柱、压顶筋又做得马虎,是明显的安全隐患。再有室外楼梯与主体结构联系拉结不紧,采用悬臂板式休息平台板或旋转式楼梯,都容易留下隐患。
2、楼梯比较曲折,其钢筋成型角度与图纸要求偏差往往较大,又容易被施工踩踏,都会降低楼梯的承载力,因此,楼梯钢筋应采用塑料垫块固定钢筋标高和位置,绑扎之后应加强检查,禁止踩踏,保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3、楼梯踏步应设防滑措施,齿角至少应用“梯沿砖”保护,使之不易破损;楼梯踏步高低差应控制在10mm之内。
4、梯级的数量和宽度应满足消防、人员疏散的要求,各类建筑室内外楼梯的栏杆高度和构造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6.6、6.7章楼梯和栏杆的设计规定。栏杆安装用的预埋铁件锚固长度应通过力学计算。栏杆安装,传统的预埋铁件方案,难以适应过大的施工偏差;改用膨胀螺栓,又因锚栓安装偏差和焊接质量不易保证,使用之后容易松动,留下安全隐患。较为合适的安装节点如图1为后钻孔方案但造价较高,还有预留孔洞方案 如图2 比较经济。
关键词:楼梯混凝土 施工缝 预埋铁件 栏杆
一、混凝土浇筑
1、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板式楼梯施工缝留置部位的习惯做法是,在休息平台的梁边或再往上两级处,合理的做法是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一般情况下,楼梯板支撑在上下休息平台的梁上, 属简支板,跨中剪力最小,施工缝可在楼板跨中。当室外楼梯休息平台为悬臂板时,楼梯跨中不是剪力最小,应通过力学计算找出剪力最小的部位。传统做法无需超前支模,施工方便。但施工缝在板支座部位,受剪力最大,不合理;上楼的楼梯段钢筋,由于锚固需要,必须先绑扎,弯钩部分需埋入梁中,但梯板钢筋无模板支撑,不易定位,钢筋常常错位;楼梯板施工缝部位容易积聚垃圾,而且清理比较困难,因此,楼梯板的施工缝设在支座部位容易成为薄弱环节。合理的做法必须提前支模,施工不方便,但是受力合理,楼梯板的钢筋容易固定,施工缝部位的建筑垃圾容易清理,综合上述分析,合理的做法容易保证楼梯板的施工质量。
在楼梯休息平台板长边的中间段留置施工缝的,虽然该部位也是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但施工缝部位日后容易开裂。原因在整个楼层平面中,梯间部位相当于楼层平面的缺损部位,休息平台及梁容易在“梯巷”部位开裂,即使休息平台板面全面积配置防裂钢筋,也会因板面钢筋容易踩陷而作用不大。如果在休息平台板长边方向的中部留置施工缝,未浇筑混凝土部位的板面钢筋更易被踩陷,模板上的垃圾也难以清理,总述来说不是优选方案。
2、浇、砌顺序。砖混结构的楼梯支承在梯间墙上,合理的做法是,先砌筑支承楼梯的墙,后浇筑楼梯混凝土,再砌筑梯上部的砖墙至楼层板底。由于楼梯需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工序较多,进度常常延后,就有楼梯间砖墙先一砌到顶,楼梯部位预留槽口的做法。预留槽口的做法,浇筑楼梯时混凝土不易满填槽口的上边,对砖墙受力不利;由于预留槽口时需砖块临时支顶,加上预留位置不易准确,日后必须要剔凿,留下安全隐患,我国曾发生多起因剔凿槽口致梯间墙倒塌的事故。与砖混结构相反,框架结构的楼梯应先浇筑混凝土,梯间墙后砌。过去由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采用实心砖块,设计把楼梯楼梯支承在墙上。为了施工方便,仍采取先砌筑梯间墙,后浇筑楼梯混凝土的做法,使梯间墙柔性连接设计的填充墙变成近似刚性连接的抗震墙,致梯间墙刚度人为的增大,对抗震不利。楼梯不应再支承在梯间墙上,而应支承在框架梁上。
二、几何尺寸偏差
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的各分项工程中,楼梯的的几何尺寸比较重要,如:楼梯踏步混凝土基体与踏步板面层下的砂浆找平厚度相比情况。经现场实地量度,靠踢面侧的砂浆找平层尺寸高230mm、宽115mm,靠踏面一侧的砂浆找平层尺寸高180mm、宽185mm。找平层严重超厚,不但栏杆安装困难(预埋铁件等传统方法已无法适应这样大的施工偏差),有严重浪费砂浆,还大幅度地增加结构荷载,降低了楼梯承载力的安全等级,原因如下:
1、落后施工。楼梯间至今仍是施工人员的重要通道,楼梯钢筋、模板被来往人群踩坏,严重变形。尤其踏步的踢面模板,由于处于悬吊的地位,其拉撑容易被行人踩断,踢面模板容易被踩陷,在混凝土浇筑后,踢面模板暴模,使楼梯踏步表面歪歪曲曲;踢面模板下陷,插入混凝土里,致使楼梯厚度不足,降低梯板的抗弯能力。
2、上下两层梯面、休息平台、楼梯间轴线定位本应该逐层传递,并按结构施工图示尺寸进行复核,但是有些放线人员图省事,只控制楼层平面的若干主要轴线,楼层标高无复核,楼梯间轴线从主要轴线引伸,造成原始几何尺寸偏差。混凝土楼层平面尺寸大,不但表面平整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楼层平面大面积的平整度更难控制,做地面面层时,全靠找平层砂浆厚度调整。地面找平层厚度达到50mm者,目前极为常见。上下两层地面面层铺设后,找平层砂浆厚度的偏差积累全部集中在至楼梯间。
3、上下层楼面面层,楼梯间面层设计变更,原来预留的高差因此改变,最后靠增厚找平层解决。
解决方法,楼梯间在施工期间禁止通行,所有施工人员应从外脚手架进出,楼梯模板除加强拉结和提高刚度以外,楼梯踏步面层也需设置模板踢面模板不会下陷,不会变形,混凝土浇筑时不外溢,成型更好;楼层、休息平台的轴线标高应按结构施工图控制,楼层混凝土表面标高和平整度,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控制、检查标记,浇筑混凝土时用水平仪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进入施工阶段的楼层、楼梯,其面层用料不应再变。
三、楼梯安全
楼梯在平时是楼层之间的交通要道;在紧急情况下,楼梯是人群逃生疏散的生命线,万一发生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1、设计荷载应按《建筑結构荷载规范》要求取值,其中规定中小学栏杆顶部水平荷载标准值应取1kN/m最易被疏忽,诸如120mm厚砖拦板出现在集体宿舍、公共场所,其构造柱、压顶筋又做得马虎,是明显的安全隐患。再有室外楼梯与主体结构联系拉结不紧,采用悬臂板式休息平台板或旋转式楼梯,都容易留下隐患。
2、楼梯比较曲折,其钢筋成型角度与图纸要求偏差往往较大,又容易被施工踩踏,都会降低楼梯的承载力,因此,楼梯钢筋应采用塑料垫块固定钢筋标高和位置,绑扎之后应加强检查,禁止踩踏,保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3、楼梯踏步应设防滑措施,齿角至少应用“梯沿砖”保护,使之不易破损;楼梯踏步高低差应控制在10mm之内。
4、梯级的数量和宽度应满足消防、人员疏散的要求,各类建筑室内外楼梯的栏杆高度和构造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6.6、6.7章楼梯和栏杆的设计规定。栏杆安装用的预埋铁件锚固长度应通过力学计算。栏杆安装,传统的预埋铁件方案,难以适应过大的施工偏差;改用膨胀螺栓,又因锚栓安装偏差和焊接质量不易保证,使用之后容易松动,留下安全隐患。较为合适的安装节点如图1为后钻孔方案但造价较高,还有预留孔洞方案 如图2 比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