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一、优化课堂,融洽关系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因此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生和教师应是平等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给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很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穿插与教材内容紧扣的軼闻掌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学生必须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情境活动化,让学生投身活动中,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如:在讲“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测量,学生的兴趣很浓,热情高涨。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在活动中学会创造,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用语精确,提高效率
  
  语言准确精炼,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最丰富的内客。有的教师讲课语言繁琐啰嗦,力求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须知,语言准确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教师的语言如何做到精练呢?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透彻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切线”与“切线长”等不能混为一谈。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竖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略的分数”等。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对科学性的要求不能十分严格,有些内容可以简化,但是不允许有错误。
  
  四、巧用语言,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学生,课堂教学的因素又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机智灵活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及时调节教学语言的速度、基调、音量、节奏、语气等,这样才能收到较佳的教学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更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数学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也无止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的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那么数学课堂一定会真正充满活力,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能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2009年是福建省高考理综试题自行命题的第一年,也是本省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施的第四年。鉴于2009年的高考命题方向,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应作一些必要的调整,而不能用以前的理念来指导复习。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开展,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对高三生
发展性地理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倡导不同的目标领域(认知领域、行为领域、情感领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此外,学生心理特征、地理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也要求采用多種评价方式来保证地理学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对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是地理学习评价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讨论关于书面测验评价法操作方式。  书面测验(笔试)对学生的要求
在第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中有一道关于潮汐现象的试题。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利用学过的万有引力定律来分析实际问题,其目的还在于让学生能了解自然、关注环境。题目如下:  潮汐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在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口的“钱江潮”是闻名世界的潮汐现象。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各有一次大潮,在两次大潮之间又各有一次小潮。  (1)试把每月中出现两次大潮时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定性地画在
摘要: 本文作者以我校师范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背景,对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师范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师范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 信息素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师范专业作
摘要: 本文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和传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引入虚拟仪器技术构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优势和实施方案,对改善实验条件、降低实验成本,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 虚拟仪器技术 教学改革    1.引言    教学现代化包括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现代化、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现代化诸多方面。众多高校由于教学经费投入
摘要: 《国际结算》课程既有系统理论和实务规范、法律规则和惯例,又有较强操作技术和实用性的课程。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推广双语教学,实行案例教学,着重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标准意识,跟踪学科动态发展。  关键词: 《国际结算》 双语教学 案例教学 模拟教学    《国际结算》是高等财经类院校国际贸易和金融学等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既有系统理论和实务规范、法律规则和惯例,又有较强操作技术和实用性
摘要: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明显地加快了建设世界教育大国的步伐,现正全力向世界教育强国的目标迈进。实现这一历史性变革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质量。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改指导思想、新的教学模式、教材改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方案,力争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它客观上要求教师按教学的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的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良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把课堂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按学生学习情况分成若干个问题,再分解到各个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