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来源 :临床急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心肺复苏(CPR)培训中应用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169名临床医学本科生按培训方式不同取分为,视频指导结合讲解培训A组(84人)和应用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视频指导结合讲解培训B组(85人)。两组均利用高级复苏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后,对两组人员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测试评分标准均依据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版,自行设计,经急诊医学专家反复修改而成。操作考试由心肺复苏反馈系统根据胸外按压的有效率系统评分生成,达到深度5~6cm为按压有效。A组人员在心肺复苏反馈系统的监测下(背对电脑显示器),实施胸外心脏按压2min;B组人员面对反馈系统的显示屏进行2min的胸外按压。电脑系统记录以上心脏按压平均速率(次/min)、平均深度(cm)、胸廓回弹速率(chest compression release velocity,CCRV)(centi-inches/second)参数,并对两组人员主观疲劳程度的评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反馈系统前后,理论成绩分别为(90.19±6.51)vs.(90.53±6.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有效胸外按压率分别为(25.33±26.76)%vs.(77.23±17.18)%;按压深度分别为(4.85±0.76)cm vs.(5.52±0.29)cm。按压深度不够以及按压深度过度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应用前(47.62%vs.10.59%)、(14.29%vs.1.18%);平均按压频率分别为(102.25±6.83)次/min vs.(118.29±9.76)次/min;平均按回弹速率分别为(1 425.839±215.48)centi-inches vs.(1 582.637±134.82)centi-inches/seco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应用反馈系统前后,两组间主观疲劳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13.1±2.1)vs.(13.5±1.5)]。结论: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加强CPR质量参数的监测与实施实时反馈系统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改善心肺复苏培训中胸外按压的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将从文化的含义到校园文化的含义再到校园音乐文化的含义出发,阐明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的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成果及其过程,任何一种文化
为了解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分布与栖息地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于1998年9月至1999年8月在浙江省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地区对白鹇种群进行调查.通过羽迹法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主要资源,它是校园的灵魂所在,是校园共有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以“和谐”为概念的校园文化,既明确地表现着
本文试从语义学中意义的“内涵”视角出发,比较英汉语言中共有色彩词“红”,在两种异质文化中在语义上的异同;探究隐藏在语义背后深层次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视角等作用下“
本文概述了当前教育理论界对校本培训所作的理论探索和职业学校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在调查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成都某职业技术学校这种新成立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师资现状,即专
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才能使中职校的素质教
价值取向是(价值)满足感累积后形成的一种定向判断,是指人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前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