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孩子心灵因材施教促进成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进教室上晨会,突然班长小秦举手说:“许老师,我的数学书被小杰扔到多媒体的箱子里了,那个缝那么小,怎么也拿不出来!”说完,委屈的泪水就涌出来了。我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心想昨天小杰刚因为和同学打架被教育过,怎么今天又惹事了?
  到了下课的时间,小杰乖乖地跟在我的后面,一副想走又不想走的样子。到了办公室里,我故意先批作业,不理会他,五、六分钟后,朝他看了一眼。终于,他忍不住了:“许老师,我错了,不该无缘无故扔人家的东西。”
  “嗯?”我故作惊奇。
  “你的归纳能力很好,一句话就总结了这件事。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心想:真是难得居然主动承认错误。以前都是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会百般抵赖,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我赶快见好就收,“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能补救呢?”
  “把书拿出来,然后……”,他果断地说。
  “好的,老师相信你肯定可以做到!”
  第二天的晨会,小杰先举手了“老师,我用扫把把书拿出来 了,还给了小秦,并且跟他道歉了。”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其实小杰还有很多优点,比如有颗热忱的心、做事情速度很快…所以今天开始我要请他当小老师。”这其实是我临时决定的,但是从后来他的表现来看,我的决定是有意义的。
  这下,班里像炸开了锅,有暗自窃笑的,有热烈讨论的,有迷惑不解的……
  “我希望全班小朋友监督好他,做得不好就撤了他“小老师”的称号,让别的小朋友当。下面请小朋友讲讲当小老师有那些具体要求。”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還真列了不少的要求。“小杰,你能做到吗?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你表个态好吗?”
  就在这样激动的场面下,小杰的“小老师”工作就开始了。
  一个月下来,这一招在他身上还真起了作用。刚开始几天,我一直用“你是小老师,你一定能当好”的话去提醒他、鼓励他,让他有意识地管好自己,做出小老师的榜样来。慢慢地小朋友们也习惯了他是“小老师”身份了,他也当得比较让我满意,至少闯祸、捣乱的现象再也没发生。。
  【分析】后来,在和小杰家长的交流中我听到充满感谢的话语“谢谢老师,这孩子最近变得懂事多了,在家也比较听话了,还会关心人了,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看着这个昔日的调皮王一天比一天听话、懂事,我真是有说不出的喜悦。欣慰之余,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我以前对他的教育方法,为何以前我的教育对他会不起作用,而现在给他戴上“高帽子”后效果是如此的显著,我想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缘故吧。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典故: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其实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性格,我们做老师的应善于摸索每个孩子的个性,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方法,有时给孩子戴戴“高帽子”效果是不错的。用爱心去感化,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成长。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知道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带好一个班,教好每一位学生,是门学问很深的艺术。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呵护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因材施教,真心付出,并将以前所学的心理学、教育学联系实际,遇到问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必定会收获喜悦!
  【作者单位: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最感头疼的一件事,不少学生往往会走进“枯肠搜尽无所得,笔头咬烂难成文”的窘境,写来写去似流水记帐。究其原由,我觉得这跟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大有关系,如果能投其所好,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反而能获得意外的惊喜。  我们富阳实施新教材后教学已经近10个年头了,经过几番尝试我决定从低段开始对我所担任的班级进行系列性的写话练习,以提高他们的写作
幼儿英语教育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兴起了一股英语热狂潮: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英语课程、英语兴趣班、英语培训机构纷纷上马;形形色色的幼儿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路人马也浩浩荡荡地加入到幼儿英语教师的队伍中来。看似欣欣向荣的表面,隐含着很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幼儿教育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掌握英语水平低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提出:目前我们的学前双语教育实践层面存在着一些基本问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
长期以来,“教材就是教什么”,“语文教学就是教教材”这些观念让教师习惯于、安心于灌输式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堵塞了语文教材的革新、繁荣之路。只有融入了教师实践智慧的教材才是有价值的,对写作教学而言,教师的实践智慧更为重要。“《课程标准》的出台,规限了各种具体形态的语文课程均必须达成的最低标准,为语文教材的多元性、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按照儿童的需要“裁剪”教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当学生听到这些充满鼓励的话语时,他们的思维将进入最佳状态,从而促使他们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协作,一旦成功,他们将会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欢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又深受应试教学的大环境影响,自觉不自觉地也走了不少歪路。教师一个劲的给学生灌输,用心良苦;而学生切厌学情绪严重,毫不买帐。有的造成师生对立,有的学生甚至辍学。常常在夜阑人静之时,躺下来冷静地思考:岂不是在做傻事?于是也曾冒着风险试着改变一些教学花样,摸索一下其他路子。这过程自然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有教训,也有体会。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提高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
为了解我省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需求现状,从而达到“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目的,河南省“国培计划(2011)”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特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来自全省的农村小学科学课骨干教师,调查内容就教师的年龄、职前学历、专职、兼职、搜集信息的途径及他们最希望的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师资、培训地点等方面做了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100%。  一、小学科学教师现状分
种植活动中的教师,常常在做一位观察者,为的是能更好地和幼儿一起“对话”、“交流”、“分享”,支持其发展。那么,如何来理解教师的观察职能?教师观察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该如何确定观察的角度和内容?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对教学策略的制定有什么作用?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教师才能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注入更多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引领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  一、怎样理解教师观察的作用?  观察片段:在开展种植系列“
深秋的一天,小蚂蚁黑黑跟伙伴们吵了架,生气地离家出走了。  黑黑在野外孤独地走着,他一边走还一边哭。  一只蜜蜂飞过来,关心地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我没地方住,冬天会把我冻(dòng)死的!”  “到我家去吧,”蜜蜂热情地说,“我家里贮(zhù)存了很多蜂蜜,吃蜂蜜能获得热量,我们就不怕冬天的寒冷了。”  黑黑高兴起来,他跟着蜜蜂来到蜜蜂的家。黑黑和蜜蜂一起每天都吃一点儿蜂蜜,他真的感到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从课堂中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促进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