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室”为“学室”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将“教室”变为“学室”,才能实现由“知识传授”到“主动求知”的转变,这是提升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关键。在高中生物“细胞增殖”的教学中,教师应在精心准备下的“学室”中高效地“教”,而学生则应在教师引导下在“教室”中主动地“学”。
  [关键词]教室;学室;细胞增殖;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9402
  长久以来,高中生物教学采用的都是实验式、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长篇大论地“教”,学生呆若木鸡地“学”,这显然是违背教学改革宗旨的,不利于学生的生物学习与成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认识到“教不是为了教,学也不是为了学”,只有将“教室”变为“学室”,才能实现由“知识传授”到“主动求知”的转变,这是提升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关键。
  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教室”中主动地“学”
  1.课前预习,成为课堂提问者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建构机会,才能从本质上促使学生得到进步与提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答题者,知识都是教师“喂”到学生“嘴”里的,而在变“教室”为“学室”的生物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提问者,将知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真正属于学生自己。以高中生物“细胞增殖”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围绕“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周期性”“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无丝分裂过程”进行预习,预习中将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圈点出来,然后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这就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中被教师牵引的“木偶”,而是主动求知,这无疑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2.合作学习,成为课堂助人者
  教学改革极力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展开教学,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同时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公开性,也是师生教学角色成功转化的一种体现。将学习的主动权进一步还给学生,正是变“教室”为“学室”的具体体现。以高中生物“细胞增殖”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出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围绕探究问题“细胞周期包括哪些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课堂是完全属于学生,他们通过互动交流、互补共享获得知识,成为课堂中的助人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收益。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3.解决问题,成为课堂主讲者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在学习中不断对新知识进行建构。为此,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小先生”制,强化了“即知即传人”的理念,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这也是变“教室”为“学室”的教学体现。以高中生物“细胞增殖”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方法对细胞增殖过程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进行描述,从而在课堂中扮演一回“老师”的角色。如有的学生就提出用坐标图将不同分裂时期的DNA与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表示出来,从而用清楚的图示关系,阐释细胞增殖过程中DNA与染色体变化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在以学生为主讲者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得到增强,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
  二、教师在精心准备下的“学室”中高效地“教”
  1.面向全体,做好课堂引导者
  现代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应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才是真正面向全体,
  将“教室”变为“学室”的教学体现。以高中生物“细胞增殖”教学为例,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设置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如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完成知识目标为主,力求能够理解基础知识概念;学习能力适中的学生,则应以完成能力目标培养为主,如具备“有丝分裂”的过程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应完成情感目标,着重理解细胞分裂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属性,从而为学生建立生命活动的唯物主义观点。
  2.控制节奏,做好课堂掌控者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及时掌控、收放自如,做好课堂的调控者,可为“教室”变“学室”的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契机,构建高效生物课堂。以高中生物“细胞增殖”教学为例,由于本节课学习的是微观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播放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短片,引导学生观看细胞分裂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调控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如细胞增殖过程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变化,“中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节点,此时教师应该暂停画面,引导学生对细胞分裂时DNA与染色体的特征进行分析,这体现出了教师灵活掌控课堂、放矢有度的教学能力。
  3.问题设置,做好课堂构建者
  高中生物“细胞增殖”涉及的知识较复杂,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情境,多设疑,这是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师做好课堂构建的一种体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学习者的主体知识建构与加工。只有这样,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要具有趣味性和指向性,这样才能变“教室”为“学室”。如教師可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会提出“细胞增殖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在哪个时期?”“动植物有丝分裂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等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虽然是课堂的构建者,但是学生却实现了主体知识建构,实现了由“知识传授”到“主动求知”的转变。
  4.有效评价,做好课堂总结者
  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发重视教学评价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变“教室”为“学室”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抓住评价契机,做好课堂教学的总结者,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发展。例如,在课程快要结束时,由于“终末效应”,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有所提升,这时教师就要把握好机会,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信息评价反馈。教师可以采用快问快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若是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教师不要急于指责学生,要帮助学生认识不足,从而为学生重建学习信心。而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还应注意自身语言的把握和使用,既要具有幽默性,又要具有深刻性,从而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并不是没有目的的,要实现主体知识建构,而教师的“教”也不是无组织的,要做到“以学定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变“教室”为“学室”,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复习课难上,难就难在内容“重复”,难在没有新鲜感,难在得不到整合与提升。为了使复习教学有效,教师应依据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寻找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开展教学。经过几年的尝试,发现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提升复习教学实效。具体是:1.剔除不考的知识点;2.“串”联起重要知识点;3.讲透疑难知识;4.“穿越”知识板块,构建知识网络。这样,课堂的梯度、深度、广度和
[摘 要]利用极坐标可以解决高中物理中的周期性問题。文章以一个简谐运动问题为例,介绍极坐标在物理周期性问题中的应用。[关键词]极坐标;周期性;简谐运动[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4402
[摘 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演”模式,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可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关键词]教学关系;多做;电路连接[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4702“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教学思想,他指出:“教而不做
[摘 要]以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以《盐类的水解》一课为例,探索微课设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科学探究如何进行,有利于促进师生积极互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品质,拓展课堂的开放性。[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5103微课是指时间短、内容少、目标明确,通常只解决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的学习方式
[摘 要]深化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的宗旨。在开发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化学进阶实验》课程时,充分展现了滚动式开发的过程,从课程开发的缘由、课程内容的设计到课程“磨编”的过程,始终聚焦课程知识与学生需求之间矛盾的解决。实践表明,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基于学生终身发展考虑的课程才会深受学生欢迎。[关键词]
[摘 要]以“金属材料”的内容为例对我国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与美国初中主流科学教育教材《科学探索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泰勒原理从内容结构和知识呈现等方面进行比较,两版教材各具特色,相比人教版,美版教材更强调从概念的应用中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从本质认识物质性质;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关键词]中美化学教材;对比思考;金属材料;初中化学[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
[摘 要]“讲学稿”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基础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1.0版本。本文以《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运用“讲学稿1.0”模式开展的化学教学设计。[关键词]“讲学稿1.0”模式;教学设计;碳的单质[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6303一、讲学稿及其
[摘 要]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混合式学习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传统学习方式与网络化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同时,促进化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实验教学;氯气的性质;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6702高中化学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弊端日趋明显,经过许多专家、一线教师实践研究,发现现代课堂教学需要实施“动感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关键词]动感课堂;初中化学;意义[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
[摘 要]近年来,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知识走进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初中生物的素质教育目标。[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