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及脂代谢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zhilin123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与脂代谢水平检测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体检并进行骨密度检测的老年人群215例,根据骨密度T值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骨质疏松组74例与非骨质疏松组141例。分析入组人群血清补体C3、补体C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与骨密度的关系,并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数据。

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年龄、CHO、LDL、HDL、补体C3、C4[分别为(80.6±8.2)岁、(4.43±1.25)mmol/L、(2.27±0.73)mmol/L、(1.33±0.39)mmol/L、(1.12±0.22)g/L和(0.29±0.09)g/L]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分别为(77.5±8.3)岁、(4.04±1.02)mmol/L、(1.97±0.59)mmol/L、(1.19±0.32)mmol/L、(0.86±0.25)g/L和(0.21±0.06)g/L,t值分别为2.571、-3.848、-4.483、-3.951、-1.249和-1.185,P<0.05],BMI和双能X射线法(DXA)测定骨密度T值和BMI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两组结果分别为(22.33±3.8)kg/m2、-2.74±0.78和(25.03±4.2)kg/m2,0.14±0.9,t值分别为4.624和6.151,P<0.05]。骨质疏松组TG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21(0.67,1.44)mmol/L和1.37(0.86,1.67)mmol/L,Z=-2.51,P<0.05]。性别与血清HDL、LDL、C3和C4水平是预测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76,P=0.004;OR=1.305,P=0.038;OR=1.564,P=0.028;OR=1.018,P=0.025;OR=1.023,P=0.015),女性患病风险是相同年龄男性的2.476倍,HDL、LDL、C3、C4每增加一个单位,相应的骨质疏松风险提高了1.305、1.564、1.018和1.023倍。HDL、LDL、C3和C4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3、0.595、0.673、0.731,四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

结论

血脂与补体水平与骨密度显著相关,联合检测血脂代谢与补体可以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

其他文献
期刊
补体系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国际公认的SLE分类标准中,补体成分3(C3)、补体成分4(C4)作为SLE免疫学诊断指标之一。尽管补体C3和C4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们并不是SLE非常特异的诊断指标。因而,需要发现更多有诊疗价值的指标。本文探讨了补体系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的新进展,补体水平、细胞结合的补体激活产物及膜结合性补体调节蛋白均与SLE的发
目的探讨GALAD模型[包括性别(gender)、年龄(age)、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以及预测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5 919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良性肝脏疾病(BLDs)1 745例为对照组,
醛固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通过作用于肾脏来维持机体的水钠平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最常见的引起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肾素-醛固酮比值(ARR)、血/尿醛固酮的检测是最有效筛查和确诊原醛的方法。人体内醛固酮含量低且存有类似结构的干扰物质,因此对其准确定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醛固酮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和质谱。每种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目的建立用于腐食酪螨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方法依据化学发光常规操作步骤,设置条件建立腐食酪螨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和合适的免疫反应条件,并以美国Phadia方法为标准,评估所建立化学发光方法的检验性能。应用SPSS 21.0软件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χ2进行检验,以Phadia为标准,评价化学发光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发光底物A液中鲁米诺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特征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包括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两者在病因和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补体旁路途径异常活化在HU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研究发现超过100多种补体调节因子或补体本身基因突变与HUS的发生有关,基因突变使得补体负性调节蛋白活性降低或补体激活蛋白功能增强,补体系统异常活化促使内皮损
目的基于液相芯片技术,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细胞色素P450 2C9(cytochrome P450 2C9, CYP2C9)、CYP2C19、CYP4F2、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VKORC1)及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1, ABCB1)等与华法林和氯吡格
在医疗领域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作为一种机器学习算法,为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中许多问题提供了更灵活的解决方案,具有从医学大数据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转化为有价值知识的能力,在许多现实任务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阐述深度学习常见网络结构,浅谈其在检验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影响医学领域深度学习的一些固有挑战和前瞻性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病因复杂。其中,妊娠相关TMA主要包括妊娠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产后溶血尿毒综合征(pHUS),重度子痫前期(SPE)以及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低综合征(HELLP syndrome)等,这类疾病起病凶险,严重威胁到母婴健康。近年的研究认为补体系统的异常活化在其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妊娠相关TMA临床表现类似,但其潜在的发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日益增长的全球性疾病,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阐述补体系统在AD不同发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同时为寻求AD的生物标志物及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