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创设学生问题情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科探究能力和基本过程及方法,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物理在促进人类发展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物理,推动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与理解物理.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充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
  1 兴趣是问题思维的基础
  1.1 准确贴切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注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补充相关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学习,活跃学生思维方面探讨怎样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一个杯子中放一块冰,然后倒满水,让学生猜测冰融化后,杯子里面的水会不会溢出来?通过趣味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科学结论,同时实验能使物理现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惊奇、有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探索,在索因释疑的过程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提问惯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学生提出可能与体积有关,我充分关注了这一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首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通过比较体积较小的实心铁球和体积较大的空心皮球的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的比较,让学生自然得出惯性的大小与体积无关.
  2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问题情境
  (1)结合教学经验,吸取值得发扬的教学实践,立足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着重分析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解质量和惯性的关系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增大它的质量,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减小它的质量的理解,以结合体育运动现象充分说明,身材苗条模特不可能充当拳击运动员;而略有臃肿的拳击运动员不可能充当短跑运动员或体操运动员.
  (2)在教学中注重提问方式,培养观察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通过提问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大胆质疑、 共同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去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生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一道判断题:“一个100 W的灯泡与一个40 W的灯泡串联后,接上220 V电源,哪一个亮?”出于思维的惯性,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100 W较亮”,于是我拿出一个100 W和一个40 W的灯泡,串联后接上,结果发现40 W的灯泡明亮,100 W的灯泡反而微红.学生看后,先是茫然不解,通过我的讲解,学生进行功率演算,而后茅塞顿开,一个感官上的认识被学生深深接受了,以后类似的题目学生都没有抢着回答,通过演算后得出结论.虽然这样花了一些时间,但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电子电路的各种基本测试仪器、设备的性能.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增强.这一途径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了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
  (3)设置物理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实验能使科学现象在课堂中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惊奇有趣味,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仅得到真理,还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时,首先通过多媒体介绍 “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因此,物理实验重在“动手做”,必须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过程、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让学生亲自体会操作、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讨论交流、做总结报告,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4)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会从生活中提炼物理问题,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知识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拔火罐”来创设问题情境.还有在学习“液化”知识时,可以以夏天打开冰箱可看到冰箱向外冒“白气”,夏天吃冰棒也能看到冰棒向周围冒“白气”,等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3 问题是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源动力
  (1)提出的教学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有效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前进过程.这一过程中,既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又包含了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合作过程.并且,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初中物理教师新课改目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引导学生群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教学双边互动特性,采用单向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活动模式,学习个体的内在潜能、主体特性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削弱了教学活动的互动、双边功效,影响了教学目标要求的有效实现.因此,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直面初中生互动学习活动不足,进行有效方式的解决,提升教学活动互动的效能.
  (2)在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中知识是创新的根本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导火索.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促进学生自己学习能力进步的重要手段.如“光滑”意味着没有摩擦阻力;放在“水平桌面上”意味着此时桌面所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意味着该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解题时,只有抓住了题目的关键语句,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排除干扰,迅速捕捉破题信息,正确应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题.
  总之,教师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更好的吸收教材内容,更深刻的把握物理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完成.
其他文献
学校最近实行推门听课制度,笔者听到了这样一节课,这是一节作业评讲课,教者采用展台展出了作业,然后按顺序从第一题讲到第八题,虽然讲得声情并茂、很全面,可下面的学生却听得晕晕乎乎的,刚开始上课时的那点积极性还没过几分钟就已经荡然无存了.课后笔者特地问了几位同学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们只知道是评讲作业,具体收获却说不上来.由此笔者联想到我们老师经常抱怨学生听课效率低,讲过的题目还不会;学生学得太死,题
在同一个班级中,即使学生的年龄相似,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智力水平不同,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原来“一刀切”、“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致使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所有学生的物理成绩、物理素养都能得到提升呢?笔者认为应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
1物理学习遇到瓶颈的原因  1.1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不足  多数学生对于物理没有太大的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极为讨厌物理,对他们来说上物理课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学习有时候比较枯燥.  1.2学生的压力过大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家长、亲人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导致学生的压力过大.而物理又是高中课程中较难的一门课,在高中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产生了一
传感器是利用敏感元件把非电学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如电压、电流强度等)的仪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作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则是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经数据采集器由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数据和图形处理的数学技术平台,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即时处理和直观表现,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该系统数据采集迅速,数据分析准确,曲线拟合合理;数据容量大、图形清晰,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大显身手.  数字化信息系统不仅能将一些复杂
物理习题讲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扎实、有效的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思维,还是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获得真实具体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后继教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各种讲评策略,积极探索贴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讲评方式,激活学生参与讲评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能够从习题讲评中获得切实的收获.在此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思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掌握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将历史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对此,教师可利用历史专题教学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这不仅能有效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本文主要围绕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设计思路、评价标准以及反思展开论述,以期改善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在初中定性的学习过电磁感应现象,在高中要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和受力、运动情况的判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总结出一套拟人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简化学习的难度、提高判断的效率,实践证明还是卓有成效的,而且非常契合根据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  楞次定律的主干内容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有这样一类计算中心天体质量的问题:  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已知行星的运动半径r和周期T,引力常量为G.求太阳的质量.  如果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上式轨道半径r为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T为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接下来看一下双星的总质量问题:  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
内能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之一,主要是难在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变化的关系上,不少学生经常混淆这三个概念,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突破这一难点,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有一种说法,认为“职业学校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理论课是为专业技能课服务的”.这种“服务论”的观点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我们过去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的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