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cccc3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日轻灵


  书房的飘窗,阔大而明亮。
  常常手握一杯暖茶,盘坐在此,看帘外四时之景的千变万化,悠然而神飞。
  先不说二月梅红,三月桃艳,也不提石榴似火,桂子香溢,各随时令变幻。有一种颜色,在这种种之上,永恒相伴。
  “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没错,我就是这样觉得,要有这样一个秩序:最是一年春好处,那草色淡淡,映入眼帘,给春天的世界涂上一层充满生机的底色。
  于是,一切都在这浅淡柔和的新绿上,一日日生动起来。先是鹅黄色的迎春,一朵、两朵,直至成串,然后成片成片地铺展开来,金灿灿的那么温暖。
  随着这草色渐渐清晰,迎春退场,樱花、海棠、蔷薇等等一干花儿们又开始热烈起来。可是不管她们是如何地姹紫嫣红,总归离不了那青青草色的陪衬。也只有在这清静的底色上,她们才美得绚烂。
  花开花落一个春。当所有的灿烂随春风远去时,那草色渐浓,浓成一片化不开的碧,从窗外的草坪一直延伸进窗口,再由眼入心。直把个被尘世烟火熏染得沧桑不堪的心,洗得通透而轻灵。

聆听夏韵


  时至仲夏,天气炎热,常常在热浪里焦躁了心情。只有周末,长长的午睡后,或许已经到了黄昏,周遭是一派寂静。于是独坐窗前,面前的几案上,一杯老茶正氤氲着缭绕的茶香。
  是的,我喜欢听夏。夏天在我心里,有点像黄河壶口瀑布,近观太过狂野,最妙的是远听。

  最响亮的当然是蝉鸣。你听,长声悠扬,短声热烈,一起拉高,再突然悄无声息。不过半分钟,复又扬起,就是那阵阵的蝉鸣。有些人嫌蝉鸣太吵,可我却觉得正是这热闹,才有了夏的韵味儿,也衬托出这午后小园子里的宁静。窗外那一片的树,柳啊,香樟啦,还有海棠,都在这蝉声里繁茂馥郁地静默着。南北朝时,南朝诗人王籍在《入若耶溪》中写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正是那“蝉噪”才衬托得山林的“静”呢。这大概就是由于人的心情而决定了对自然的感受吧。
  在蝉声停歇的那短促间,偶尔一两声鸟鸣就更显得清脆,宛若挂在窗檐下的风铃。这一两声婉转和蝉的齐唱配成了协奏曲,使得这夏日黄昏多了几分优雅。
  隔着窗玻璃,就看到那些树们的枝条开始了轻柔的摇摆——起风了。“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的这两句回文诗就成了你眼中鲜活的画儿。多好的风啊,关上空调,推开窗,热乎乎的空气扑了进来。细细嗅嗅,有阳光的余温和青草、蔷薇的味道,这是夏天的香气。在这热气的尾部,有一股凉爽接踵而至。于是你就听见了风的声音。这是一年四季里,人们都能听到,而此时最爱的声音。开始细微,它只在枝叶间缠绵。那些树叶在轻快地舞蹈,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渐渐地,风大起来了,呼呼有声地在耳边掠过。就有人出来在园子里散步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起起落落,这夏天的協奏曲又多了些欢快。
  最好的,是雨后的夜半时分。空气清凉中,蝉鸣弱了些,却是有蛙声响起,让你恍若置身田园,不由得就想念起“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故乡情景了。
  于是,这个热烈的夏天就在这子夜听夏中,饱满起来;我们的心情,也渐渐轻盈宁静下来了。

秋叶寄语


  下班时,雨是细如牛毛的。
  这是真正的秋雨了,衬托着浅浅的秋凉。
  没有擎伞,就这样在雨中,徐行。
  也没有风,是我迎向雨,触脸的感觉是微凉湿润。
  天,一直是暗沉的,似乎一天都在暮霭里,所以也感受不到夜来的急迫。
  可是,身旁人都是紧裹着衣襟,行色匆匆。
  突兀地,一枚叶片,掠过我的右肩,在手里的包包上翻了个筋斗,再擦过鞋面,停落在地面,微微抖颤着。
  是梧桐叶,黄的带了些褐色。
  我蹲下身,伸出手去,她却又翻了一个身,远了些,靠近了树根。
  似乎听到了她的叹息,是一声落地有依的熨帖吧?
  想起就在眼前般的春日里,那小小的,葱绿的叶片,一点点生长,在雨露的滋润下欢笑婆娑:到盛夏,骄阳中她们繁茂昂扬,狂风暴雨中她们坚守枝头,展示蓬勃的生命……可这才几日间,她就走完了一生。心中陡然升起苍凉,有些怅然。
  草木一秋,如人生一世。
  容不得转身,没有返程。
  顺势逆流,都是转眼之间的悲喜。
  喜不喜欢,都得迎接;放不放手,都要失去。
  最好的选择,就是安静恬然地从容,笑意淡淡地面对。
  就像今夜,你可以倚窗独立,暗说凄风冷雨;也可以燃一盏灯火,温一壶老酒,沏一杯清茶,享受秋意的深沉。
  胡乱思想着,那片叶子却又飘动了一些,这回,她紧贴着裸露的树根。那根系在岁月的滋养下已经长出了地面,又在时光的磨砺中日渐光滑。此刻,这枚秋叶紧紧地抱住了这老根,安然地、一动不动地,偎依。
  我用指尖轻轻触摸着叶与根。前者还有着夏日的温柔,几许的柔软,像极了一颗思念的心;后者硬如磐石,应该是沧桑了的坚劲。他稳稳地接纳着她,给予她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归宿。
  想起那句被用俗了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叶又何尝不是如此,她们感念一生被树木滋养,在生命完成的时刻,回归根下,将在风雨霜雪中炼化为泥,回馈大树之恩。所以才有那句“叶落归根”的吟诵吧。
  草木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大地、祖国、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生长、生活。我们身负祝福与寄托,行走人生之途,不论坎坷或平坦,都是经历,都是财富。当你走过繁复盛华,走过清冷苍茫,终于回归本质时,一定会用感激,面对岁月的沉淀,季节的缤纷。   那必将是,人生的丰盈与美满。

冬雪遐思


  连天大雪,雪掩金陵,到处银装素裹。今天,太阳升得高高的,阳光暖暖的。于是,雪开始融化。中午时分,走过校园的林荫道,一路都有细碎的雪粒、水滴掉落。心中很是欢喜,甚至有些雀跃。

  不是不喜欢雪。身为客居江南的北方人,最美的童年梦就是故园雪的晶莹美丽。可是,南京的这场雪下得让人心疼。
  我所居住的小区,绿化非常好。除了冬青、山茶,蔷薇等等矮植,还有很多高大的乔木,特别是香樟、桂树,还有枇杷树特别多,小园四季绿意葳蕤,美不胜收。
  这场雪刚下时,我倚窗观赏,看那雪花渐大,在庭树间翩跹,而后栖息枝叶间,渐渐染白树冠,美好得如同夢幻。
  可是,第二天早晨上班时,愕然发现很多的树被积雪压得弯腰驼背不说,那不算细的枝干竟然承受不了这份重压,碗口粗的枝干折断了很多,折断处新新的茬口破碎,看上去满目疮痍。这些南方的树,四季长青,叶片肥厚,春天渲染着生机,夏天为人们遮挡着火辣的阳光,秋来也不减葱郁,即便是冬天,也用盎然的绿意浸润着人们对春的渴望。可如今一场暴雪过后,这曾让人引以为自豪的一切,竟然成为了负累。
  叹息着,四处观望,发现围墙边那一排松树却依然挺拔。虽然也是被雪覆盖,但由于它的树冠是宝塔型的,越往上越小,加上针形的叶子,也能有效地减少积雪。想必这就是成就了它雪压青松松不倒的伟岸原因吧。
  继续前行,突然一阵惊喜。亭阁旁的那些落光树叶的海棠、银杏,高高低低的,静静地擎着一树树琼枝玉条,不仅安然无恙,而且晶莹剔透,美得出尘。
  一路走来、看来,想来,心中十分感慨。曾几何时,人们埋怨秋风无情,惋惜那些飘零的树叶。殊不知这也是树木自保的一种本领:抛弃掉一些东西,是为了保护好更重要的主体。这有点像一个家庭,日常的生活里,我们积攒了越来越多的身外物,所以需要不时的清理做扫除。只有除旧才能布新,才能保持整洁敞亮。
  一株树如此,一个房间如此,一个人的心灵怕也是如此。从最初的稚子赤心,行走人间,长长的岁月旅程,也一定积存了不少的尘埃。或许有些不合时宜的愿念,其实就是一种累赘,需要舍弃。只有轻盈的心灵,才能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快乐前行。
其他文献
影像从心,随心所动的精彩瞬间往往是摄影人可遇不可求的。  赋予情趣、幽默的影像在不经意中产生,看那硕大的油饼、雪中嬉戏的小鸟,还是小人物与画中巨人的对话,哪怕在骑楼中行使的幽趣,它们各自在生活中是那么的平淡、常见。借助影像的夸张、变奏,摄影人情动心随地记录下人世间的平淡,演绎了人生中的欢乐与幽默。    古镇情怀何欣图/文    作品摄于赤坎古镇,它是侨乡开平的重镇,具有浓郁的早期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荫萧红与丁玲蔭萧红那野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冶袁至今鲜有超越  念中学时,萧红以“悄吟”为笔名在校刊上发表诗歌,同学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悄悄地吟咏嘛。”但是在我看来,这个笔名还意味着想“悄悄地吟唱”。  萧红喜欢唱歌,细读《萧红全传》(季红真),常常可从字行间捡拾起她的歌声——  老同学杨范在中央大街上曾见过:萧军手里拿了一个三角琴,边走边弹奏,萧红则边走边唱,他们像一对愉快的流浪艺人
2006年12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见证着中国摄影发展的进程。  借五十年这一特殊的里程碑式的年份,人们梳理着中国摄影业界的阶段性成长经历。面对新世纪,我们发现她被二个关键词锁定:摄影节与图片市场。  摄影节的兴起,是市场经济的促进,是影像传播的必然。它使摄影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凸现飚升,呈现出多样性与立体感。相互借势,各尽所长的社会需求,影像给摄影人带来了各种不曾奢
不自由的童年  郭宇自小在江西抚州乡下长大,他是独生子。童年时,郭宇的父母先后去到深圳打拼,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初中时,父母希望郭宇转学去深圳,在深圳上高中,再在深圳考大学。郭宇很抗拒,但没有选择。他跟着父母来到深圳,看到深圳有很多高楼,很多工地,每个人都步履匆匆。 他说:“小时候,被迫接受选择时,就希望有一天可以跳出这个环境,掌控自己的人生。”从初中到高中,郭宇一直想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但是
春天来了,覆盖着故乡小河的冰雪开始慢慢消融。这么多年来,小河的宽度都没有多大变化,可水面却越来越窄,流过河湾的水像一条细长的丝带蜿蜒向北,所有天上掉下来的雨水和地下冒出来的泉水最后都汇聚在下游的水库里。水库是20世纪70年代末人工用黄土夯筑起来的,一千多米长的堤坝,像一把直尺横亘在宽阔的河道中。  九曲回肠的小河滋养着河湾里挨挨挤挤的几个村庄,河岸以西地势较缓,一座座农家小院静谧地镶嵌在草木葱茏的
华罗庚,生于1910年11月12日,卒于1985年6月12日。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197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为中国数学的發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
模特统筹/格格  首席模特/佳佳    人体摄影说简单就简单,简单到了无论男女老少,谁脱了衣服摆几个动作都可以拍。说难也难,难在如何把人体的魅力表现出来,而不是拍成“肉片”。    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拍摄方法    由于拍摄人体,也接触了一些人体摄影师,经常听到他们感叹因为没有好的人体模特而拍不出好片,而另外一些摄影师面对着条件好的人体模特不知怎么拍或是不假思索地狂拍。当然谁都希望自己所拍的人体模特
虽然柯尼卡美能达品牌的数码单反已然在市场上消逝了,但随着三星、索尼、松下等新势力的加入,数码单反却越来越火了。纵观单反市场,无论技术还是价格,必然少不得一番拼杀。经历磨练的自然是一个个踌躇满志却又心有余悸的厂家,坐收渔利的自然是广大的摄影消费者。  虽说厂商的创造与竞争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技术和价格的实惠,但是面对如今这个千变万化的数码市场,也的确让消费者们有些举棋难下。过去那种一台FM2用一辈子的消
相机手柄是我们平日较少讨论到的一个配件,很多初入门的用户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同时又有很多有经验的影友表示在用上手柄之后就再也不想拆下来了。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手柄的意义      手柄一般兼顾电池盒和竖拍快门的功能,既方便了纵向构图图片的拍摄,也能提供更充足的电力,同时对于手形较大的用户来说,手柄也进一步提高了相机的整体持握感。不过随着数码单反相机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相机厂家
编辑手记:一向以关注时下热点事件的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自1988年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后,就以其震撼人心的瞬间和强烈的视觉冲力吸引并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的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甚至一度被中国的新闻摄影人视为“圣殿”。然而岁月更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我们已能较为客观地看待“荷赛”,而进入暮年的“荷赛”也在传统记录与现代观念的冲击中挣扎摇摆。这点在今年第50届“荷赛”的评选结果中就可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