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满梨花的故乡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来了,覆盖着故乡小河的冰雪开始慢慢消融。这么多年来,小河的宽度都没有多大变化,可水面却越来越窄,流过河湾的水像一条细长的丝带蜿蜒向北,所有天上掉下来的雨水和地下冒出来的泉水最后都汇聚在下游的水库里。水库是20世纪70年代末人工用黄土夯筑起来的,一千多米长的堤坝,像一把直尺横亘在宽阔的河道中。
  九曲回肠的小河滋养着河湾里挨挨挤挤的几个村庄,河岸以西地势较缓,一座座农家小院静谧地镶嵌在草木葱茏的坡地上,起起伏伏,错落有致。河岸东边则群山巍峨、峭壁林立,悬崖之下散布着一些零星房舍、畦田,河滩也被农人划出了纹理清晰的图案,苍郁的植被覆盖了田野,一块块翠绿仿佛微微用力就会滴出水来。
  春风拂过,河湾里各种植物就有了气色,首先是紫红的桃花,它迫不及待地展露姿色赤裸裸地开了起来。接着是粉色的杏花和雪白的梨花,整个河湾一下子变得清纯而亮丽。生活在河湾里的人们对梨树情有独钟,房前屋后、山脚河畔,凡是能够利用的空间都种上了梨树。据说最早的梨树苗是一个沿路乞讨的老人从远处带来的,老人为了报答一户农人的施舍,将随身携带的几段几近枯萎的梨枝埋在了农人的房后。老人走了,梨树留了下来,梨树的根扎在了河湾的时光里。几度春风秋月,几棵梨树齐刷刷地开出了花结出了果,梨子果皮脆嫩、肉汁甘甜,咬一口便芳香四溢、韵味悠长,被人们称为香水梨。从此,所有沿河而居的农人都开始在自家庭院里一棵接一棵地种上了梨树,每一棵梨树都没有辜负农人的希望,它们拼命生长、努力成熟,热切地顾盼着开花的季节,寂静地演绎着春华秋实的生命轮回。
  每次回到开满梨花的故乡时,我的内心总会滋生出一种特殊情感。站在村口,触目所及的巷道错综复杂地通往远方,总会有一些耐不住寂寞的树枝把花枝搭在苔藓斑驳的墙头,向人们点头致意,仿佛在笑问客从何处来。我曾经写过一些关于梨花的文字,但总觉得有愧于眼前所见的壮美景色,总觉得无论怎样的文笔都难以描摹大自然不断变幻的风情。梨花没有娇艳的花瓣,没有绝美的色彩,或许它自己也不知道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的哲理,它只是在该来的时候就来。
  世界那么大,到处都有梨花,但我觉得与其他地方相比,故乡的梨花开得更加任性、更加热情、更加自由、更加活泼。在父老乡亲的眼里,梨花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份得天独厚的礼物。无论走进村庄哪一家院落,都能看见老人在淡定地守着梨花飘香的小院,就像守着一种千古不变的信仰——对他们而言,最需要的东西不是路上拾来的,而是原地不动生长起来的。平凡的守候就是一种幸福,真正幸福的人都懂得知足,懂得用爱去拥抱并不完美的现实。故乡农人们一生的全部努力,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件普通的事情。通往各家各户的小路在脚下延展,沿着开满梨花的河道,淡雅的春天气息从四面八方的角落扑面而来,我常常会身不由己地醉倒在梨花怀中,累了随便坐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梨树下,与满脸沧桑的老者漫无边际地闲聊一阵,听他们讲一些过去的事情,他们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话语,有一世的炎凉,也有片刻的温暖。树下的阳光破碎淡薄,梨树枝头小鸟清脆的叫声在微风习习的春光里摇曳,树叶与梨花也在私密地聊着一些厚重的话题。
  记得有人说过,要去就去梨花开放的地方,尘世刚刚睁开双眼就是洁净如初。说得太对了——守着梨树的农人,同诗人一样拥有一颗孩童般的心,纯粹而透明。农人写的诗发表在春种秋收的岁月里,一个季节连着一个季节,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谁也不会觉得眼下的一切就是苟且。其实,诗和远方本来就存在于每一寸真实的光阴中。沿着脚印叠加的黄土路,在软绵绵的春天里邂逅飘香的梨花,我真的不忍心离开如诗如画的田园故乡。三月春不寒,风前梨花软。蝶舞飞雪中,蜂鸣绕耳畔。走著走着就有了一种诗意朦胧的感觉。梨花开满小河两岸,花香漫过绿树掩映的村庄,漫过炊烟袅袅的农舍,一直飘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
  那些蹲在梨树下的老农把自己凝固成一尊雕像,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与安详。有了他们的温情守候,梨树走过春天,走进夏天,经过一段疯长的年华,梨树有了自己的芳华。当然,一棵梨树的芳华是微不足道的,可无数棵梨树的芳华汇聚起来,整个河湾就有了勃勃的生机。一年又一年,如今已改变了故乡人民的生活。
其他文献
在业界,腾龙享有“产业之间”的美誉,不仅生产自有品牌的各类镜头,而且还给其它一些知名品牌的照相机提供OEM产品,其技术实力可见一斑。而在普通影友当中,腾龙镜头也因其出色的成像质量和优良的可靠性而享有极佳的口碑,是注重性价比消费者的理想选择。  近两年来,数码单反相机,特别是采用APS-C画幅影像传感器的数码单反相机随着价格的下降,逐渐得到了普及。  但我们都知道,采用APS-C画幅影像传感器的数码
9月5日,初秋的北京,八方影友相聚在北京的游乐园——欢乐谷,体验了一天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的试机试镜活动。  如何拍好动感画面,是这次活动影友关注的焦点,从大多数拍摄题材上讲,以持机稳定,拍摄画面清晰为基本功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动感画面出镜能够做到动静结合,虚实结和就不容易了。为拍好动感十足照片的激情涌动着每个影友的心。   过山车,激流勇进以及一些游乐项目给影友们提供了很好的发挥空间,是追焦
数码时代,人们按快门的频率高了,得到的照片却少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倒不是人们舍不得冲印费,而是数码相机的即拍即现功能已经让人们过早地看到影像,减少了胶片时代那种迫切冲洗照片的需求。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数码相机的显示屏及计算机的显示器观赏照片,但是这种方式局限性很大,无法取代家里的传统相册和相框,应于这种需求,爱国者推出了一款能够取代家庭相册及相框的产品——F-5001数码相框。    时尚的外观  
我们都希望能拍摄到清晰的照片,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当我们面对器材商店中众多的三脚架时,会发现各种品牌的三脚架长相大致相同,那么哪一种三脚架是我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呢?除了承重能力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哪些因素呢?下面我们以曼富图为例,一起来剖析一下三脚架。      关注细节  三脚架的材质  通用的3/8螺丝附件  中柱的材质及结构  脚管的外形  扳扣锁能否调节松紧度  脚管的连接方式    云
永康楼 衍香楼 土楼群 承启楼和马世泽楼 二宜楼内 振福楼内景 振成楼的水井 振成楼   进入客家聚居的福建西南山区,形如城堡的客家土楼不时映入眼帘,它们当中既有圆
抖动是影响照片清晰度的首要大敌,让很多影友颇为头疼。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就是使用三脚架。目前三脚架市场竞争火爆,面对林林总总的三脚架普通消费者选择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该如何选购,如何使用三脚架。  三脚架作为相机的必备附件之一,相信大家对它都不会陌生,对摄影稍微有所涉猎的就能说出其中门道。对于一个喜欢摄影的人而言,不见得非要购买一架顶级的照相机,也不见得
影像从心,随心所动的精彩瞬间往往是摄影人可遇不可求的。  赋予情趣、幽默的影像在不经意中产生,看那硕大的油饼、雪中嬉戏的小鸟,还是小人物与画中巨人的对话,哪怕在骑楼中行使的幽趣,它们各自在生活中是那么的平淡、常见。借助影像的夸张、变奏,摄影人情动心随地记录下人世间的平淡,演绎了人生中的欢乐与幽默。    古镇情怀何欣图/文    作品摄于赤坎古镇,它是侨乡开平的重镇,具有浓郁的早期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荫萧红与丁玲蔭萧红那野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冶袁至今鲜有超越  念中学时,萧红以“悄吟”为笔名在校刊上发表诗歌,同学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悄悄地吟咏嘛。”但是在我看来,这个笔名还意味着想“悄悄地吟唱”。  萧红喜欢唱歌,细读《萧红全传》(季红真),常常可从字行间捡拾起她的歌声——  老同学杨范在中央大街上曾见过:萧军手里拿了一个三角琴,边走边弹奏,萧红则边走边唱,他们像一对愉快的流浪艺人
2006年12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见证着中国摄影发展的进程。  借五十年这一特殊的里程碑式的年份,人们梳理着中国摄影业界的阶段性成长经历。面对新世纪,我们发现她被二个关键词锁定:摄影节与图片市场。  摄影节的兴起,是市场经济的促进,是影像传播的必然。它使摄影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凸现飚升,呈现出多样性与立体感。相互借势,各尽所长的社会需求,影像给摄影人带来了各种不曾奢
不自由的童年  郭宇自小在江西抚州乡下长大,他是独生子。童年时,郭宇的父母先后去到深圳打拼,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初中时,父母希望郭宇转学去深圳,在深圳上高中,再在深圳考大学。郭宇很抗拒,但没有选择。他跟着父母来到深圳,看到深圳有很多高楼,很多工地,每个人都步履匆匆。 他说:“小时候,被迫接受选择时,就希望有一天可以跳出这个环境,掌控自己的人生。”从初中到高中,郭宇一直想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