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校企联动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职业继续教育改革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不断在现代企业应用,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出现弊端的情况下,研究了在“一会两平台”政校企牵头下,整合各方资源,收集和汇总创新科研成果和创新课题,将“职业技能培训与科技成果”相融合,实施“技能培训+科技成果”的继续教育模式改革,在此基础上促进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创新和技能继续教育课程改革.
其他文献
大学生在开始接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但是这个观念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他们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思政教育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所以就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应以思政引领教学督导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标准,重点发挥督导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对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督导工作新路径,研究思政引领适应高职需求的教学督导模式.
医德教育隐性课程资源主要存在于课本教材、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等.其开发与利用具有丰富和完善医德教育课程资源理论体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显性医德教育课程的不足.从课堂教学、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德育实践活动三方面探讨了中职卫校医德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职卫校医德隐性课程建设,实现中职卫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技全面的医护人才.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资源库建设下在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实训课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法,选取我校2019级护理专业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将建设好的案例资源库充分运用融入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考试操作成绩、理论成绩、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P<0.05).实验组学生的授课满意度和认为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能提升学习的兴趣、提升资料查阅的能力、提升问题分析能力、提
阐述了高职德育互融的实施办法,通过德育教师和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搭建,在“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视域下,以德育为核心,专业知识点为内容的课程案例实施.通过制定德育内容与计划,在教师的用心陪伴下,师生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构筑高职德育最后一公里.
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具有了很强的创新能力,会成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中职德育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其加强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要时常关注中职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成长过程,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在教育实践中优化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更好地提升教育实效的目标,需要把握中职学生认知和接受心理,通过思政课内容质量创优、教学方法创优、施教过程创优,实现“入脑、走心、化行”.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当归之乡”,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丹参等名贵中药材138种,尤以当归最为道地.如何使地方特色中药材产业与中药制药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做到紧密对接,达到协同创新发展,课题组通过问卷、访谈和专家论证,得出“基地共享、学训交互、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生产经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1]是两者协同创新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同时也找到两者协同发展的新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有效提升中职学生道德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多方面深入挖掘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出了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二者兼顾的有效方法.
解决好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是中高职教育衔接取得成功的关键.“双证融通”指的是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利用职业与教学标准的融合,将岗位实践与专业教学有效结合,进而推进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相互认可和学习,最终毕业生获取“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