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对话是教师成长的最佳办法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无不有迫切成长之心,但多无淡泊读写之志;无不有虔诚之情,但多被浮躁所惑。只有一遍遍地读名师的书,一次次听名家的讲,一课课坐在教室情境中悟,一篇篇把思绪付诸笔端,真积力大,蕴必然成,这也是术业专攻的本义。关景双工作室“师之蕴”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成长,教学在改进中成熟。教师的课堂就是教师的品位!
  与“师之蕴”共同成长
  进入新世纪,青浦区招聘大量新教师。新教师困惑急待破解,教学素养需要提升。2004年暑假,关景双从中学校长转岗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在这里,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对新教师进行调研,扎根课堂,为课堂把脉,发现新教师们困惑的症结在于文本解读不能通透,有曰:解读文本是教师一生修炼不止的功夫。
  2005年,光景双领衔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的“师之蕴工作室”,带教13名初高中语文教师积极投身语文教研活动。用笔解读,扎根课堂,解读文本,筛选方法,提炼思想,概括范式……研修风生水起,团队声名远播,成员人数迅速翻倍。2010年,关景双又带教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协同发展,带教七十余名语文教师,其人数占本区中学语文教师的10%,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教研组长以及上海市“十大语文教学之星”等。在关景双带领下的“师之蕴工作室”观察课堂,思考教研,提出“目标贯通的语文教学旨趣”之语文主张、“主题式课例研修”之教研主张、修为“思想型的教师”之教师主张,广泛传播,引发识者共鸣,和者同修。“我的成长之路,是与‘师之蕴’的成长紧密相连的。”光景双感慨地说。
  在体验中对话是教师成长的最佳办法
  在“师之蕴”,三年光景,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得以飞跃般提升。
  关景双提出,何为教学素养?就是解读文本、设计教学、实操课堂以及评学论教的能力。它不同于教师素养。教师发表或者获奖的论文与教学设计,可以大段下载,甚至整篇抄搬。拿着论文是不能上课的,照搬教学设计也上不出名师课堂的味道,因此,教师素养未必是全真的,而教学素养一定是真功夫,唯有课例研修可以获得和验证。
  而目前,教师專业发展的现状是培训也搞了,考察也跑了,名家也请了,经验也学了,但教学素养还是不尽如意,为何?
  关景双发现,老师们在参加培训时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很多知识内容的传递都是通过集中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师们去考察学习也没有带着明确的目标……这些常态的方式和态度,导致了教师发展的低效。关景双分析个中原因,发现是教师没有悟得操作方法。
  于是,光景双带教“师之蕴”用笔解读,扎根课堂,观评教学,筛选方法,经过规准证据、循环研修,概括成实用范式,这些亲自或者亲历的方法,主体有归属感、获得感,教师有执行力,教学有实效性。
  对于这样的方式,关景双说,“我发现,内心有需求的教师学习力最强;融入团队,现场摆进自我,善倾听勤笔记者,收获最多。一线教师‘实践先行’再在‘体验中对话’是教师成长的最佳办法。”
  于是,关景双组织淄博市骨干团队赴青浦课例研修,王老师执教“语文课堂的文化渗透《乡愁》教学”,课后引领者与上课教师对话,主题修改为“永远不会老去的乡愁”,用余光中的《乡愁》串联文人愁、家国愁后再次上课体验,之后返回山东参加省优质课大赛,获得全场最高分。而参与此过程的每一位同行成员都收获颇丰。
  对于这样的方式,关景双总结道:“只要真学了,就有思路;实做了,就有方法;写课了,就有底蕴。”
  “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光景双说,“教学素养是上课上出来的,写课写出来的,读书读出来的。教学方法经验就是实操的自我个性体检。我们在平凡教师平常教学中,在习以为常的常态课堂中,在司空见惯的教研情境中,边教边研边修,发展、丰富了青浦实验新阶段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改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关景双总结筛选出“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
  什么是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呢?就是以行动教育为引领,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主题,从观察要点着眼,以观察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课堂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语文教材都是文选编排,主题组合单元,一线教学困惑在一篇篇“教教材”的方法中,误入死教;而提升教学素养需要“用教材教”,课堂便教活了。主题者,就是“用教材教”的知识与素养。语文课堂涉及“怎么教”和“教什么”,这两视域就是提炼主题的视角,既可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又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背影》一文的教学中,历练“怎么教”,主题可设为“目标贯通的学习课堂”;把握“教什么”,主题可设为“读懂父亲《背影》教学”。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性”视角,主题可设为“目标贯通的散文解读与教学”;从“人文性”视角,主题可设为“父爱的隔阂”,还可以从课堂“三维目标”的方向来设计主题,这样“主题课例教学”便实现了“教一篇知一类”的教学价值。
  从“怎么教”“工具性”的视角看,主题课例研修能够帮助教师感知、体检蕴藏在课堂中一招一式的技能,坚持研修主题,能破解、反思教师的实践困惑,这也是教师逐步走向名师的路径。
  从“教什么”“人文性”的视域看,主题课例教学能够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融通、素材与作品的贯通、学课文与写作文的联通,让师生感知生活与表达思想情感的水乳交融,尽情鉴赏、审美、表达、创作。
  发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秘密
  十余年,关景双用笔解读、体悟课堂,十余年行动教育、课例研修,发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秘密——学习榜样和经验仅是教师成长的显性模仿,细品经验和名师成长的心路才能实现自我成长。
  关景双告诉我们,这其中的秘密在于:共生比给予好,体验中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好办法。做中学比听中学好,越做越知道,越讲越明白。常态教学隐含课堂改进的鲜活经验,平凡的同伴更是专业成长的导师。方法是在过程中感悟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培育的,责任也是专业精进后生成升华的。在“师之蕴”语文工作室,这里的教育理念是守护汉语的健康与纯洁,这是语文教师的使命。唯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才能引导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发展。   “回首十年,的确是探索了一条个体自觉到带教群体觉醒、自我积累底蕴再协同团队追问思想方法的道路。为了梦想,我一直在路上。”
  名师面对面
  本刊记者:工作室开展工作至今,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关景双:工作室出版专著《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3本、编著4本,发表或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解读文本内涵与圈点教学目标的思想方法》等30余篇,汇编《师之蕴描述》等150余万字,解读与听课笔记500余万字,引领成员出版专著6本、发表文章300余篇。
  “師之蕴”还筛选出适宜校长等管理者、项目与课题等主持人的学习主题:“专家型校长的研修行动”“学做教师发展引领者”“教师成长的草根范式”“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筛选教学的有效方法”“青浦实验的思想方法”“教学素养的课堂历练”“教学素养的教研历练”等。适宜语文教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主题:“解读文本的操作方法”“解读随笔的写作方法”“校本研修的写作方法”“解读文本的教学表达”“目标贯通的教学设计”“自主发展的解读磨炼”“新任教师的入职路径”“青年教师的自我计划”“课堂转向学习的思考”“实践默会的教师学习”“课例研修的观评写课”等。
  本刊记者:工作室的教育理念,还向外辐射到哪些区域和老师呢?
  关景双:传播是最好的检验和评价。我们2009年起向区外传播。带教“上海农优青项目”380余人、“双名”15人,立项市区级“解读文本的思想方法”等7门课程,现场培训800余人,讲座上百场、指导各区20余语文教研组,沈巷中学等教学质量持续名列前茅。带出市区级40余骨干,1名特级教师,6名市语文十大教学之星或优胜选手,多人获得市中青年课堂大赛一二等奖。
  本刊记者:工作室的教学主张是什么呢?
  关景双:当年流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句话在基础教育的课堂里,即学习语文知识与养习方法习惯,我们认为两者同样重要,贵在统一。以课文为例筛选教学目标,文本兼有规范性与开放性、教师理解兼有主体性与借鉴性、学生学习兼有自觉性和基础性等特征,目标成为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第一考量。现实经验多是“怎么教”。青浦语文教学有“四层次五环节”经验,2006年我们请经验的创立者、实践者张基石、金以昭等前辈给青年人做讲座,继而在尚美中学、颜安中学开展传承经验的主题课例研修。我们把研修目标定位在“学科目标贯通”,探索横向贯通单元(连续构建知识系统;双主体互动实现单元目标)和纵向贯通(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环节,提出“目标贯通的语文教学旨趣”的主张。青浦语文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以“集中目标,分层导进,变式交流,定点练习”为原则,讲究“以有效接受学习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优势互补的课堂环节,成为“师之蕴”修炼和创新的基石。我们在课堂“整体感知,选点读析,拓展迁移,合作探究”的思维层次推进中,感悟布鲁姆的“认知目标”“知识目标”的启示,感悟课堂中的师生:心怀目标才能贯通环节,环环达标才是有效教学,从而提出“目标贯通”的主张。
其他文献
孩子一下出租车,就板着脸直往屋内冲。我向司机道了谢,便跟着孩子转身回屋。  孩子很快就上了楼,躲在小房间里,趴在他小床上低低地抽泣。见我上来,他忽地站起来,往别处走。我心里纳闷着,这孩子去他姑姑家才一个月,怎么变成这样了。我走过去询问怎么回事,他不吭声,只是哗哗地流泪。  刚放暑假,孩子就嚷着要去他姑姑家。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也让他出去开开心。现在都快开学了,他姑姑没时间送,便让他坐上熟人的车,给捎
暑假将至,忙碌了一学期的老师们,是时候为自己安排一些放松时间了!每每看到朋友圈里朋友们追剧分享的情景,老师们都咬牙切齿,天天追剧,“本宫”做不到啊!所以,假期,第一件事,得把落掉一学期的剧都补回来!回顾2017年上半年,热议的电视剧、电影非常多,其中《人民的名义》《摔跤吧,爸爸》都刷出了豆瓣评分新高。恶补的剧,必须有它们!  看剧看剧,旁人看欢喜,老师们看出的,自然还是里面的教育启示。“这个老师做
日前,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百度教育共同编著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正式对外公布。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目前已达1.44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1.2亿。《白皮书》预计,未来互联网教育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5%左右的快速增长率,而在线教育市场将以超过20%的增速发展。这一由教育部主导的互联网学习白皮书里,作为在线教育企业界的代表,以“拍照搜題”起
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利益,而网络技术的出现更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之中最大的要数网上购物。网上购物的诞生使购物变得更加简单和灵活,我们只要有一部电脑,那么只需点点鼠标,敲敲键盘,足不出户便可轻松实现购物。那么网购在当今是优是劣?  正方观点  网购逐渐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时尚  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5亿,目前全球网购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37亿。网购,正在
父亲常对我说,什么都是有味道的。小时候我问,春天有味道嘛?父亲说有,咋没有呢!说着父亲递给我一把麦苗。父亲说,屏住气好好闻,你就会闻出春天的味。我接过麦苗仔细地闻,只闻到甜甜的、凉凉的麦苗的汁叶的气味,其他什么也没有。父亲对我的答案摇摇了头,只是说,你还小,你还闻不出麦苗的真正味道。我问父亲我什么时候能闻出来,父亲说,等你长大的时候。     (一)    什么都是有味道的。  父亲对我说这句话的
玩命学诗词歌赋 只为争当网游“后宫妃子”    “还不赶快给皇上请安。”在一个名为“康熙时代”的QQ群中,一位新玩家刚用笑脸表情给大家打招呼,便被网友“年庚尧”呵斥,当玩家“识相”地打出“民女叩见皇上,还望皇上恕民女鲁莽”的话语,才得到“清圣祖康熙”的原谅,随即她被要求前去接受“考试”。  据了解,“后宫”群内的考试,是各成员晋级获得更高“地位”的重要方法。“后宫”考试题一般发布在群空间。内容以习
优秀的教师才能成就优秀的学生。张艳介绍说,她心目中的语文教育,是要和孩子们一起沉淀气韵,学会智慧生活,获得生命发展。  2013年,随着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正式成立,张艳成为该校招聘的第一批老师。一路走来,她始终不忘师者仁爱,用满满的爱心浇灌着棵棵幼苗,收获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学校的认可,社会的好评。八年间,班级管理从陌生到睿智,教育教学从稚嫩到灵动,专业成长从起步到飞跃。  张艳刚到
这年代,有个火热的词叫做“80后”,说不清楚是从哪一年开始流行的,“80后”狭义上指的是出生于80—89年的孩子们。由于“80后”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背景。他们中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度过没有电脑和真人秀,但依然充实快乐的童年,他们也带过“小红花”,唱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少年时被誉为“祖国的花朵”,家里的“小太阳”。在他们还没长大之前,却被很多媒体“歧视”,他们被称之为“垮掉的一代”、“最没
十几年来,我不曾忘记自己是个孩子,用自己的最大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精神丰富的童年。同时,我也在他们的成长见证中,一次次感受着那金子般的童心。  《小王子》首页这样写道:“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不过很少有人记得这一点。”如果说有一种职业最需要童心的话,那非教师职业莫属,更非小学教师莫属。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和孩子们打了十几年的交道,认为最不可缺的就是拥有一颗童心,只有把自己变成小孩子,
教育部在去年颁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此纲要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等各界人士的热议。其中“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学习性知识”的规定尤为引人关注。学校方面担心性教育年龄提早使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家长担心性教育年龄提早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实则不然,此纲要的这条规定是根据现在孩子的发育提前做出的。孩子发育提前,对孩子青春期的教育也应该适时跟上,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现在孩子普遍发育早,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