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建设视域中公民意识的培育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aro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是法律概念,但公民意识却不只是法律意识,它还包含着道德意识、契约精神等.新时代公民意识的觉醒与培育对于“德治”“法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度解读道德视域中公民意识的科学意涵,全面分析道德建设视域中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系统梳理道德建设视域中公民意识的培育理路,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看待和把握公民意识问题,并为培育新时代的合格公民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在融媒体发展迅速、影响力日渐强大的今天,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也紧跟时代步伐,依靠融媒体进行传播.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以其精湛的制作手法、生动的故事表达、绚丽的舞美设计、丰富的传播手段在众多文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将阐述《国家宝藏》在叙事手法、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之处,分析其成功的内在因素,从而推动其他文化类综艺节目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CiteSpace软件绘制的知识图谱,对有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一是挂牌成立平台众多,但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二是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且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的建设严重滞后;四是融合生硬、经营管理散乱.因此对县级融媒体建设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得以更好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师德教育”“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师德故事浓缩了师德榜样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治学研究、教书育人等过程,是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实践的情境再现、情感再现、形象再现,充满独特的人文魅力,有助于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在“场景营销”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界与业界对“场景营销”的探讨不断深入,但始终缺乏代表性的案例与系统的操作平台.本文以美团点评平台的场景营销案例为例,系统地解读了场景营销的出现背景、策略思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信息过剩的互联网媒介相比,线下平台是一块还未被精耕的蓝海,线下媒介便凸显出它的优势来,其所带来的空间体验价值十分独特.通过与生活服务场景进行拼贴这一策略思路,美团点评创造了多个成功的营销案例.面对未来的场景营销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其一,搭建系统,使“产品+场景”的组合营销更加日常化;其二,大数据
办学活力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双减”持续深化的力量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办学活力集中体现在校长的自主管理中,体现在教师的自觉实践中,更体现在孩子的自由思维与活泼成长中.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从微改革入手,努力在校长领导力、校园学习文化和课程教学方面激发学校活力.
期刊
《鲁健访谈》运用融媒体思维,通过大小屏互相借力的方式,寻找跨屏传播的最大公约数,重构了传统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制作方式和传播路径.本文从节目形态设计多元创新、短视频传播内容差异化两个层面,对《鲁健访谈》在媒体融合方面的尝试进行了分析.
目前我国正经历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现实题材电视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选材基础和广阔的创作空间.电视剧《扫黑风暴》是国家扫黑除恶行动阶段性成果的影像化、艺术化表达,深刻地描摹了扫黑除恶斗争的真实图景,强化了电视艺术的社会功能,肩负起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自觉.该剧的成功为涉案类现实题材电视作品提供了创作导向与思路的借鉴.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广告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以4a为代表的广告公司亟须改变,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家广告集团及4a广告公司的迫切需求.本文将以中国4a广告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当今数字化背景下省广股份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原因和现状,提出未来传统广告公司数字化转型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革命历史剧《中流击水》,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苦奋斗史进行影像化表达,在建构民族集体记忆和激发民族情感认同方面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效果.本文从历史逻辑、艺术表达、集体记忆建构、宏大叙事与细节描绘等方面入手,分析《中流击水》于历史重述的探索,进一步对革命历史剧的创作提供启发性思考.
这是一个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时代,移动媒介技术使得人们时刻处于数字网络的连接之中,私人时间不断被介入,用于自身发展的专注时间愈加难以寻觅.如何从电子产品中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专注时间,避免过度连接,成为数字时代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借助“中断”概念思考媒介如何影响用户的专注时间,并通过对“专注森林”的个案分析,探讨“反中断”机制如何帮助人们夺回注意力,诉诸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