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场篮球的新玩法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层篮球爱好者的半场比赛中,有很多的比赛规定,各不相同。在此对一些比赛规定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
  
  1.如何判定胜负
  通常半场篮球比赛(5球制)以投篮个数来决定胜负,不论是2分球还是3分球都计一个,所在比赛中很少看到投3分球(如不是比分领先太多,基本上都在距离篮筐比较近投篮)。所以以进球个数决定胜负的玩法可以改为得分制:以得10分或12分为胜负标准,这样既能体现3分球的价值,又能提高整体技战术的运用。但在参赛队多的情况下,考虑到基层比赛投篮命中率低,耗时过长,应该对比赛时间给予限定。可以将一局比赛时间折中定为12分钟。如果12分钟后比分相同,则可以通过场上队员罚球累加比分来分胜负。这样可以让参赛队不用等太久,又可以让比赛很好地延续。
  
  2.犯规处罚应有明确的规定
  半场篮球比赛,对于犯规没有作任何的处罚。有意和无意的犯规都是让对方重新开球。特别是双方比分相差一球时,犯规的频率就更高。而对于篮球技术水平较高者,不等其突破或投篮就有意地犯规,不让其持球或尽量少接球。使得比赛经常中断,时而发生争吵,严重时还会发生冲突事件。新玩法可以规定:每队犯规两次判对方加1分,球权还给对方。这样可以给犯规带来有力的限制,又可以使比赛很好地延续,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3.轮换进攻更趋合理
  在进攻队投篮不中,篮板球被防守队抢得,有的可以直接转为进攻,有的必须出禁区,有的必须出三分线。就个人认为直接进攻的比赛没有太大的观赏性,不能体现攻防转换的技战术。出禁区、攻防转换太快不适合基层篮球运动,也不利于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新轮换进攻玩法可规定:防守队员拿球后,球必须触及三分线外的队员后方可进攻。重新发球或掷界外球也必须如此。这样既可以体现攻守双方的技战术水平,又能使观众一目了然。
  
  4.重启禁区规则
  可以按全场比赛规则,避免队员在禁区久站不出。这样更有利于队员技术的全面培养,特别是高大的队员。同时也使防守相对平衡,充分调动双方队员的积极性,为全场比赛或正式比赛起到锻炼作用,打好基础。
  (江西省南康中学 341400)
  
  [点评]:爱好者的比赛不同于三对三的竞赛。在基层,可三对三,也可四对四。在比赛中,规则也是五花八门,但为了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适度规范化地建立起比赛合理规则显得比较重要,同时,在基层,场地有限或者活动队伍较多的情况下,更能发挥场地功效。
其他文献
一、课的构思    本课是刚升入二年级的小朋友,孩子的好动、好奇、好仿、好胜,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对通俗上口的东西记得陕,对表扬鼓励的话乐意听,对新颖有趣的活动愿意参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故事”、“情境”、“唱游”的形式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再创造,使学生在身心处于负荷较宽松、欢快的氛围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承受力,促进身心正常发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比较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乎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同时也与体育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是指体育
自1987年南通中学作为江苏省第一批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学校以来,体育人才层出不穷,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在高水平队伍的发展过程中,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保证了学生运动员在创造好成绩的同时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做出了贡献。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南通中学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一 多部门参与的管理体制    南通中学从1987年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之初,就采取了多部门参与的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
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于2007年9月正式进入实验阶段。从基础教育课程整体实践看,北京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改”)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延续,也进一步为学生更好地实现高中后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可能。体育与健康学科高中新课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他学科一同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目前,高中新课改已经推进到了高二年级,各高中校正在按照相关的要
问题缘起一天下午的田径训练课上,小峰一直不在状态,不是跟不上节奏,就是抬不起腿,对我的严厉呵斥也不当一回事。训练结束以后,我将小峰单独留下,准备和他谈一谈。没想到小峰第一句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能力,培养同伴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场地器材:平整篮球场地一块,借助篮球场中圈直径6m画一个大圆,在圆周围2m处各画4条不同方向的直线,8根点燃的蜡烛围绕大圆周围均匀竖起,4个洗洁精空桶装满水,放在篮球场地四角内。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组男女人数相等,成四列横队站在篮球场中圈的大圆里,每组选派一名力气大的
厦门市从2006年9月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做法,且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树立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和影响。但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教师对《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走了一段弯路。例如,在备课选择教学内容时,难度把握不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繁杂,停留在形式上;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忽视过程性评价等等。
新学期伊始,我第一次执教实验部四(2)班,听说那个班级特别活跃,往往使教师下不了台,前任同行告诫我第一课好好来个下马威。果然不出所料,整队一结束,我还没宣布教学内容,学生纷纷要求做三角游戏。看着学生期待的目光,我短暂思考后答应了,反正体育课也需要热身活动,就以三角游戏为热身游戏吧。学生游戏的时候,我又思考了起来,本课的主题是小篮球运球,我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决定以三角游戏为突破
队列队形练习能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课堂的凝聚力,所以被课堂教学广泛采用。但由于其练习形式单调、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其练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要上好队列队形课可得多动一些脑筋。  一、巧引用——欢笑声中明要领  队列队形课枯燥乏味众所周知,但要变枯燥乏味为兴趣盎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搜集一些与队列队形动作要领相关联的趣味故事巧妙引用于课堂教学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如:在队列行进练习
1.分组错时与分散相融合。分组错时跑是解决长跑人数多、场地小的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这种形式已在全国广大中小学校中普遍采用。即便这样,我校依然存在场地小与人数多的矛盾,无法保证长跑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矛盾,学校提前制订了长跑活动的多种方案和周密计划,并结合实际及时改进。在采取分组错时跑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又增加了小部分班级分散跑的方式,使分组错时跑与分散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