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讨论会在昭陵博物馆召开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838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由中国唐史学会发起、昭陵博物馆主办的唐太宗讨论会,于1984年10月在昭陵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唐史研究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以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为主要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使唐太宗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一)与会同志认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与唐太宗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分不开的。大家列举当时以长安为中心,同东西方各国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对这种看法作了有说服力的论证。(二)“重农抑商”历来是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
其他文献
【正】 “现代幽默”的核心内涵是荒诞感。“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的su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音乐中用来指不谐调音。有的字典注明它是:“不合道理和常规;不调和的、不
<正> 五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以“研究”列宁的名义,对列宁主义进行肆意的歪曲、诬蔑和攻击。这种所谓“学术研究”是资产阶级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严重的思想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列宁哲学思想进行歪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图否定列宁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为此,他们制造了种种谬论,本文在此略加批驳。 一 批判把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的谬论。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列宁的哲学观点“同马克思的观点是不相容的”;Z·A·约尔
<正> 1988年,是宝鸡市物资回收公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这个公司由一个毫不起眼的“破烂公司”一跃而成为闻名全国的先进单位。 就是这一年,他们的购销总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利润总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被宝鸡市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的先进单位,被市农行授予“信用特级企业”的称号,出席了陕西省、商业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废旧物资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他们变废为宝,净化了环境,美化了城市,是光荣的“城市美容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 五十年代之初,我曾写过一篇《张横渠的哲学》(载《哲学研究》1955年第1期),论证张载的哲学基本上是唯物论,之后,又和一些同志辩论过张载哲学是否唯物论的问题(俱载《哲学研究》,收入拙著《中国哲学发微》),到现在已经三十来年了。一九七八年应中华书局编辑部之约,为《张载集》的出版写了《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由于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对于张载哲学的许多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最近,《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了周清泉同志的《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重新提出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
<正> 西安南郊有座疑难病医院,她在各方的关怀下,在冷嘲热讽中,在众多疑难病患者的赞扬声中,坚实地走着自已的路。 医院院长余文新,一位民间中医,一位医学世家子弟,靠自已的胆识和双手,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数不清的患者解除了痛苦,由他经治的病人送来的牌匾就是他心血的结晶。“神医”、“华佗再生”、“手到病除”、“妙手回春”、“再生扁鹊”、“救死扶伤”的锦旗挂满了他的诊室。为了病人,他吃在医院,住在医院。他家离医院不算远,可一忙起来便几大不能回家。他说:“我以前以为‘废寝忘食’这个词不过是一种夸张,
<正> 神化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特异的学说”。北宋以后的理学家,几乎无不言神。但唯物论的神化论却主要由气一无论者张载、王廷相、王船山等于以论述发展。本文则主要探讨王船山神化论的神范畴。 王船山以继承张载自命。在他精心撰写的《张子正蒙注》一书中,按注条计,共言气(包括太虚、太和、太极和阴阳)约550处,言理约364处,言神约276处,言神实属不少。王船山育神,一如张载,有三种分指之义:一是“天之神”,二是“万物之神”,三是“心之神”。天之神即“气之神”,又称作“太虚之神”;心之神,指人的精
<正>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但思想活跃、思潮跌宕,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汉末以来儒家经学日趋衰落,于是先秦诸子尤其是名、道、法之学日见活跃,加之佛教传播,道教生长,社会思想出现多元化趋向。这是魏晋时期思想史的基本面貌。对于这一时期的思想史,人们已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汤用彤先生对此曾做过开拓性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对魏晋思想的研究较之先秦和宋明,仍显薄
<正>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有创造天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着崇高的人格、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史才,所以在两千多年前就写出了一部具有世界史性质的中国古代通史,即纪传体《史记》。这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魄磅礴、见识超群的历史巨著,并且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和研究它,都给予崇高的评价。司马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荣,给炎黄子孙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正> 我曾作《辨德》一文,诂德之初义为“直行”,并与斯维至同志商榷。发表后,斯维至同志复作答文(《人文杂志》1983年第5期,以下简称《斯文》),拜读后,仍有困惑,因作是文以求教。 一、《斯文》说:“目,叫做眼,……小篆作。即今艮字。按象种子有须之形。后人不知目为种子,又加偏旁目(眼睛)。”按,艮字甲骨文中有其字,形作:(字见唐兰《殷虚文字记》102页)。显而易见此字上部象眼目之形,而非种子形。唐兰先生释此字谓:“艮为目顾之义,艮顾亦双声也。……后世假借为很,为限,而本义淹晦矣。”旁注:“
<正>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师大政教系等十一个单位发起召开的首次社会认识论讨论会,于1989年4月14日至19日在四川乐山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社会认识论的性质、地位、对象、任务、意义、研究方法及社会认识在方式、过程、结构、类型上的特殊性问题。大家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