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工程招投标具有管控流程复杂,业务量大,周期长的特点。通过引入招投标电子平台,可以使招投标环节层层可追溯,同时也优化了管理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使行业信息公开透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招投标 智能化 存在问题
一、概述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招投标的优势越来越显著,在线招投标不仅使全流程可追溯,信息可溯源。在疫情爆发,人员聚集面临风险的情况下,还实现了可远程招标的、异地评标的优势。在2020年1月爆发疫情后,同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行在线投标、开标,积极推广电子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
电子化招标通过网络化以及数字化招标、投标、评标等环节,使整个招采流程更集成化、信息公开化。电子化招标通过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各项交易信息,并对各环节模块化,同时尽可能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各项流程更公开透明,减少了围标、串标的可能。
二、电子招投标的优势
(一)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
电子招投标涵盖了招投标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项目登记、公开招标备案、发出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发出招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公结果公示、资料归档等。通过网络公开化招标公式,增加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了参与单位的数量,减少了因为信息不对等化造成的少数单位参与投标导致串标、围标。并通过系统留痕,信息化了各家单位的投标情况及评标打分情况,做到全程信息可追溯,摒弃了传统纸质资料保存过程中易遗失,信息往往保存到最后不完整的缺点。
(二)规范了市场秩序
电子化招标可以通过各项环节的互联互通,对信息的匹配度进行自动校验。为保证减少外界对评标环节的干预,有的评标现场还装置了信号屏蔽系统。加上现场的实时音频及视频监控,有效的对评标环节进行了监督,减少了腐败的可能。评标专家随机进行抽取,评委名单在评标现场才会公开,最大程度减少投标单位事前行贿的可能。
(三) 可快速对文件数据进行异常分析
计算机还可以对投标文件中可量化的数据进行比对、统计、分析。人工评标时,面对大量的企业清单评审,难免出现疏忽或遗漏,以至于影响到评标的结果。计算机可以辅助专家进行评标,通过对数据的高速分析,提高了评审的效率。还可以找出单价过高或者过低的报价,分析出投标数据偏离过多的内容,减去此部分的价格,计算出平均价格。
(四)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
各项环节都通过网络进行,并实时记录数据,确保信息不可篡改,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减少了人为篡改以及数据遗失的可能,提高了信息的可追溯性及完整性。
(五)使远程开标成为现实
远程开标不仅节省了评标人员、投标人员的往返时间及差旅费用,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也为在外地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同参与投标,同时也为项目发掘到更多有潜力的合作单位。使竞标向良性竞争发展,减少了本地的行业垄断及内部操作的机会。
(六)降低了资料归档难度
招投标全过程的文件电子化,减少了冗余的纸质多套资料的存储,全过程无纸化操作减少了纸质文件的使用,使得招标人、投标人及审查单位在查阅及归档时从资料繁多的纸质文件中解脱出来,随时调阅。大大降低了资料存储难度,提高了文件的查阅效率。
三、招投标电子化的不足
(一)专家库重数量轻质量
一些具有相应职称的評标专家并不具有项目相关的专业经验,专家库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管理,入库专家数量多但是专业匹配度不足,在评标打分时专业性不强。并缺乏后续的监管,即使有评标专家在履责不到位的情况,也很难发现。专家犯错几乎成了0成本,对当下乃至后续的评标造成不利影响。评标专家在入库后,应及时同步更新专家的业绩水平,使得后续专家抽取中尽可能匹配到专业度更相近的评标专家。采购人及招标代理机构也应对评标专家进行履责评价,如发现履责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应对评标专家进行考评。
(二)存在监管死角
远程监控中会发生断网、画面及语音信息丢失的情况,每一次的数据失联都有可能发生舞弊、暗箱操作。对此应严格规定失联的可接受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择期重新开标并选择新一批的评审专家重新进行评审,确保各项环节的公正公开透明。并加大资源上的保障力度,增加评标场地的远程监控覆盖面积,增加监控的力度,全程在线收录评标委员的打分情况及反馈意见,信息的修改情况及时间节点。
(三)数据传输不稳定
由于招标投标文件较大,加上网络资源有限及多家单位同时操作,导致系统短时间内访问量过大因而发生传输不稳定,数据传输时间过长的情况。对此应加大技术投入,确保环节的流畅性。
(四)存在信息壁垒
部分数据在各信息平台间存在信息壁垒,彼此并没有开放访问权限,无法做到数据的互联互通,使信息无法进行自动校核,人工检查不仅有可能出现疏漏,还有可能因为信息仿真度过高而无法识别。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招投标系统并未有效的和相关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只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打通各模块的信息渠道,才能快速准确的获取真实信息。
(五)系统信息不兼容
不同的软件开发商存在排斥其他同类软件的情况,导致电子招投标平台存在封闭性。各个地区的计价软件不尽相同,且对其他同类软件存在排斥的情况,导致招投标电子平台不能兼容各个地区的计价软件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封闭式竞争的情况。不同软件操作起来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使得投标单位加大了投标难度,不利于行业平等竞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垄断。
(六)信用信息征集调用不足 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在以往的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信用风险,目前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各个执法机构的监督信息完整的记录汇总。工商、行政、税务、住建、规划建设部门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将企业的经营数据完整的记录下来,在信用建设方面,完整的打通以上部门的信息壁垒存在很大难度。
(七)智能化评标不足
当前的电子化招标评审过程中,传统的人工打分仍占据主导地位,电脑参与的智能化分析程度不足,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电脑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优势,人工打分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对大量数据进行完整有效的全面分析,電脑打分则兼具独立性及客观性,很难单独对其中的个别单位进行“特殊对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操作空间,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的公平性。
现阶段仍需要人工打分与电脑智能化评审的有机结合,计算机打分在非标准化的项目中很难具体量化其中的数据,人工打分则具备了很高的灵活性,可以兼顾到计算机不能有效量化的部分。但考虑到计算机的数据归集、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打分标准的设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摸索与强大的技术支持,难以在短期内大规模推广,因此在较长的时间里电子招标环节中人工打分仍占据主导。
四、结束语
电子招投标在疫情复杂多变的当前环境下,不仅为企业异地开标评标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市场透明化、公开化、数据可追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减少了人为影响的影响,为整个建筑市场的建筑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徐小汀.招投标电子化发展对评标专家库管理改进的启示[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1(06):67-70.
[2] 张梅梅.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的研究与应用——以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1(10):70-76.
[3] 鞠晓峰,都军,覃军,修艺多.人工智能在工程采购招投标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40-41.
[4] 陈苏一,洪凡雅. 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招投标制度创新[N]. 中国建设报,2016-04-19(011).
[5] 魏俊奎,张文俊,刘小刚.新形势下招标评标管理工作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9(08):93-95.
关键词:电子招投标 智能化 存在问题
一、概述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招投标的优势越来越显著,在线招投标不仅使全流程可追溯,信息可溯源。在疫情爆发,人员聚集面临风险的情况下,还实现了可远程招标的、异地评标的优势。在2020年1月爆发疫情后,同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行在线投标、开标,积极推广电子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
电子化招标通过网络化以及数字化招标、投标、评标等环节,使整个招采流程更集成化、信息公开化。电子化招标通过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各项交易信息,并对各环节模块化,同时尽可能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各项流程更公开透明,减少了围标、串标的可能。
二、电子招投标的优势
(一)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
电子招投标涵盖了招投标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项目登记、公开招标备案、发出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发出招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公结果公示、资料归档等。通过网络公开化招标公式,增加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提高了参与单位的数量,减少了因为信息不对等化造成的少数单位参与投标导致串标、围标。并通过系统留痕,信息化了各家单位的投标情况及评标打分情况,做到全程信息可追溯,摒弃了传统纸质资料保存过程中易遗失,信息往往保存到最后不完整的缺点。
(二)规范了市场秩序
电子化招标可以通过各项环节的互联互通,对信息的匹配度进行自动校验。为保证减少外界对评标环节的干预,有的评标现场还装置了信号屏蔽系统。加上现场的实时音频及视频监控,有效的对评标环节进行了监督,减少了腐败的可能。评标专家随机进行抽取,评委名单在评标现场才会公开,最大程度减少投标单位事前行贿的可能。
(三) 可快速对文件数据进行异常分析
计算机还可以对投标文件中可量化的数据进行比对、统计、分析。人工评标时,面对大量的企业清单评审,难免出现疏忽或遗漏,以至于影响到评标的结果。计算机可以辅助专家进行评标,通过对数据的高速分析,提高了评审的效率。还可以找出单价过高或者过低的报价,分析出投标数据偏离过多的内容,减去此部分的价格,计算出平均价格。
(四)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
各项环节都通过网络进行,并实时记录数据,确保信息不可篡改,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减少了人为篡改以及数据遗失的可能,提高了信息的可追溯性及完整性。
(五)使远程开标成为现实
远程开标不仅节省了评标人员、投标人员的往返时间及差旅费用,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也为在外地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同参与投标,同时也为项目发掘到更多有潜力的合作单位。使竞标向良性竞争发展,减少了本地的行业垄断及内部操作的机会。
(六)降低了资料归档难度
招投标全过程的文件电子化,减少了冗余的纸质多套资料的存储,全过程无纸化操作减少了纸质文件的使用,使得招标人、投标人及审查单位在查阅及归档时从资料繁多的纸质文件中解脱出来,随时调阅。大大降低了资料存储难度,提高了文件的查阅效率。
三、招投标电子化的不足
(一)专家库重数量轻质量
一些具有相应职称的評标专家并不具有项目相关的专业经验,专家库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管理,入库专家数量多但是专业匹配度不足,在评标打分时专业性不强。并缺乏后续的监管,即使有评标专家在履责不到位的情况,也很难发现。专家犯错几乎成了0成本,对当下乃至后续的评标造成不利影响。评标专家在入库后,应及时同步更新专家的业绩水平,使得后续专家抽取中尽可能匹配到专业度更相近的评标专家。采购人及招标代理机构也应对评标专家进行履责评价,如发现履责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应对评标专家进行考评。
(二)存在监管死角
远程监控中会发生断网、画面及语音信息丢失的情况,每一次的数据失联都有可能发生舞弊、暗箱操作。对此应严格规定失联的可接受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择期重新开标并选择新一批的评审专家重新进行评审,确保各项环节的公正公开透明。并加大资源上的保障力度,增加评标场地的远程监控覆盖面积,增加监控的力度,全程在线收录评标委员的打分情况及反馈意见,信息的修改情况及时间节点。
(三)数据传输不稳定
由于招标投标文件较大,加上网络资源有限及多家单位同时操作,导致系统短时间内访问量过大因而发生传输不稳定,数据传输时间过长的情况。对此应加大技术投入,确保环节的流畅性。
(四)存在信息壁垒
部分数据在各信息平台间存在信息壁垒,彼此并没有开放访问权限,无法做到数据的互联互通,使信息无法进行自动校核,人工检查不仅有可能出现疏漏,还有可能因为信息仿真度过高而无法识别。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招投标系统并未有效的和相关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只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打通各模块的信息渠道,才能快速准确的获取真实信息。
(五)系统信息不兼容
不同的软件开发商存在排斥其他同类软件的情况,导致电子招投标平台存在封闭性。各个地区的计价软件不尽相同,且对其他同类软件存在排斥的情况,导致招投标电子平台不能兼容各个地区的计价软件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封闭式竞争的情况。不同软件操作起来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使得投标单位加大了投标难度,不利于行业平等竞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垄断。
(六)信用信息征集调用不足 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在以往的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信用风险,目前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各个执法机构的监督信息完整的记录汇总。工商、行政、税务、住建、规划建设部门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将企业的经营数据完整的记录下来,在信用建设方面,完整的打通以上部门的信息壁垒存在很大难度。
(七)智能化评标不足
当前的电子化招标评审过程中,传统的人工打分仍占据主导地位,电脑参与的智能化分析程度不足,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电脑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优势,人工打分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对大量数据进行完整有效的全面分析,電脑打分则兼具独立性及客观性,很难单独对其中的个别单位进行“特殊对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操作空间,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的公平性。
现阶段仍需要人工打分与电脑智能化评审的有机结合,计算机打分在非标准化的项目中很难具体量化其中的数据,人工打分则具备了很高的灵活性,可以兼顾到计算机不能有效量化的部分。但考虑到计算机的数据归集、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打分标准的设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摸索与强大的技术支持,难以在短期内大规模推广,因此在较长的时间里电子招标环节中人工打分仍占据主导。
四、结束语
电子招投标在疫情复杂多变的当前环境下,不仅为企业异地开标评标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市场透明化、公开化、数据可追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减少了人为影响的影响,为整个建筑市场的建筑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徐小汀.招投标电子化发展对评标专家库管理改进的启示[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1(06):67-70.
[2] 张梅梅.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的研究与应用——以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1(10):70-76.
[3] 鞠晓峰,都军,覃军,修艺多.人工智能在工程采购招投标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40-41.
[4] 陈苏一,洪凡雅. 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招投标制度创新[N]. 中国建设报,2016-04-19(011).
[5] 魏俊奎,张文俊,刘小刚.新形势下招标评标管理工作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9(0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