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一提起上地理课,许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致,感觉学习地理就是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结果使初中地理教学出现一种很被动的局面: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教师教起来兴致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很差。究其原因,与枯燥乏味、单调呆板的地理教学方式有关。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为初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贯彻新课改理念,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让地理课“活”起来。地理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实现地理教学三维目标,就需要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下面,笔者就活化地理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要活起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导人新课要活起来,这是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前提。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就像无形的磁铁,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精彩的导入并不要求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而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心理、生活人手,用一个或几个内容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不追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只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感,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及探究式的学习氛围。因此,导入新课的关键不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在哪里、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我知道了什么,我还需要知道什么,我怎样才能知道,从而寓教于乐。如在学习“亚洲”知识时,我们可以采用“之最”导人法,即列举世界上最大的洲、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及山峰、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湖泊、世界上陆地上的最低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所在的大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了解亚洲的欲望。当然导人新课还有多种方法,如情境导入法、散事导人法、谜语导入法等,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而定。
  
  二、设疑点拨要活起来,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设疑点拨要活起来,这是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有疑才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为了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无疑处设疑,引导学生质疑。如在学习“世界时区差异”知识时,笔者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在横渡太平洋的轮船上,结果后出生的按日期要比早出生的还大一天,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为什么吗?同学们都非常吃惊,同时也都被这个问题给吸引住了,议论纷纷。努力寻求答案,课堂气氛紧张而热烈。当学生回答得不全面或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准确地判断学生思路的“卡壳处”,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并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最后做到由“点”到“悟”。
  
  三、教学语言要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语言要活起来,这是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的保证。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对地理课是否喜爱,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文学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力求教学语言清楚、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把一堂课上得充满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共鸣。如在学“极光”时,笔者是这样描述的:极光像一条横卧高空的变色龙,最初像彩虹,一会儿变成紫红色,一会儿又变成淡蓝色、浅绿色。极光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有的似帷幕下垂,有的像火焰跳动,有的似彩练腾空,有的如轻纱淡抹……在这种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中,学生能感觉到极光的美妙与神秘,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并真正掌握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使用生动有趣的、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地理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参与要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与要活起来,这是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来说。教师要放下“师”的权威和架子,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和学生坐在一起平等地对话、交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实现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解放”学生的手、口、眼、耳、脑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而求得师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五、教学手段要活起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手段要活起来,这是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集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为一体。具有声、色、形、图并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注意力集中;能做到因材施教,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吸引力;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寓教于乐;能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有效扩充课堂信息容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展示教学挂图、板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拓宽视野、积极思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其他文献
军校教员是军校教育的主体,是军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要实现军校教育目标、确保军校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员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
高中政治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往往能和生活中的事件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复习时,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尽管高考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它并未脱离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所谓“题目在书外,题根在书中”。因此,高考并不神秘,更不可怕。那么,如何提高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呢?我认为在整个总复习过程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夯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所谓多媒体,就是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教学就是把这些媒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有利有弊,下面笔者将详细作一介绍。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    1.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高职院校综合实力与精神风貌的统一体现就是学风管理机制,良好的学风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而对于高职院校良好学风的形成来讲,搞好学生干部的学风管理,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