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所谓多媒体,就是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教学就是把这些媒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有利有弊,下面笔者将详细作一介绍。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
  
  1.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历史事实,从而提升能力。由于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或抽象、或复杂、或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困难。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的掌握。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4.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增强历史真实感,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能脱离教学而存在,更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它。一些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存在一些误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教师们要引以为戒。
  
  二、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弊”
  
  1.过度依赖多媒体。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来开展课堂教学,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独角戏”,完全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即使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教师也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分析,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2.从“听众”到“观众”。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忽略了实质性的历史内容,如此一来,历史课变成了观赏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了。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仅仅做置身事外的“观众”,教师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3.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能显示教学水平,从而完全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用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甚增强。我们要知道,多媒体手段有着突出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效率的优化和提高,因此应长期坚持下去,常抓不懈。
其他文献
同一时刻,全球是一个日期还是两个日期?如果是两个日期,它们的范围分别是多少?日期又是如何更替的呢?对于刚接触地球运动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很容易困扰他们。下面就日期划分、更替和计算进行详细的探究和剖析。  一、日期划分  在现实生活中,前一日的结束和后一日的开始,是以前一日24点或后一日的0点,也就是0点(或24点)所在的经线为分界线的。另外国际上规定了国际日界线,大致和180°经线相当。所以不难想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人数多但程度不够,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项目具有性别特点。文章还提出招远市高
教学过程要达到优化的目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一个好的突破口就是要抓教学的“点”。因为只要真正抓住了知识的“点”,就抓住了知识的关键,抓住了教学的根本,抓住了学生的思路,抓住了教育的契机。教学中的“点”较多,有重点、难点、要点、知识点;有支撑点、交汇点、共鸣点、关键点;有制高点、诱发点、发散点、浓缩点;有出发点、落脚点、契合点、启情点;有矛盾点、困惑点:有疑点、热点、兴奋点、需要点
所谓“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我们幼儿园教育领域所研究的人文不单是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即从智能中心转向人格全面发展,旨在通过人文氛围的浸染,为幼儿将来自身意义的实现与精神境界的提升打好根基的一种人性化、文明化的教育。  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教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心理环境,发挥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潜移默化的作
一、储备知识,打牢基础——善记、博记1.记“原生”知识。“原生”知识如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是构成地理学科知识的主干知识,能“派生”出其他知识。例如,由“地转偏向力使水
军校教员是军校教育的主体,是军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要实现军校教育目标、确保军校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员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
高中政治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往往能和生活中的事件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复习时,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尽管高考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它并未脱离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所谓“题目在书外,题根在书中”。因此,高考并不神秘,更不可怕。那么,如何提高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呢?我认为在整个总复习过程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夯实